房客需要屋主同意才能入籍嗎?


broker yu wrote:
那時你弟住在享有全國70%教育資源的台北市才有機會讀台大
台北市本來就是明星學區了..(恕刪)


台北市是明星學區???就算是房仲大概也說不出口吧
Arki wrote:
那以後想讓小孩讀明星...(恕刪)


明星學校早就改了,以前要求學區戶籍幾年

現在要求所有權
smallko2000 wrote:



你要這樣凹,覺...(恕刪)

要不要去了解一下讀台大多少比例是台北市人,如果入學資格是考試學生是不是應該平均分布在各縣市,現在在不只沒有還很極端這不就是一種教育舆財富的世襲。


你的回答內容只是説明你弟好棒棒。
broker yu wrote: 要不要去了解一下讀台大多少比例是台北市人,如果入學資格是考試學生是不是應該平均分布在各縣市,現在在不只沒有還很極端這不就是一種教育舆財富的世襲。...(恕刪)
其實台北市平均教育資源好應該是不爭的事實,可是「資源」卻不一定指的是硬體,更多時候指的是「軟體」的師資以及學生平均素質;這現象由來已久,尤其是學生間的互相競爭,所以升學成績較鄰近新北、桃園、基隆為佳 
看看九年國教的學業完成後進入建中、北一女、中山、附中、成功、松山等高中的比例,台北市的學校就是比新北市學校多得多、更遠超過其他外縣市的學生人數。一旦進入前三志願的高中,當然也較容易進入排名較好的國立大學科系 (新北市排名第一的板橋中學排名已經不在前五志願)
我前同事是瑞芳國小、瑞芳國中、建國中學、台大電機,這種特例其實不多;從國小、國中都是全校第一名、未逢敵手,全校也只有一位聯考錄取建中,直到高中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這或許就是外縣市學生的悲哀吧!

broker yu wrote:
要不要去了解一下讀台大多少比例是台北市人,如果入學資格是考試學生是不是應該平均分布在各縣市,現在在不只沒有還很極端這不就是一種教育舆財富的世襲。
你的回答內容只是説明你弟好棒棒。(恕刪)



台大教務長郭鴻基表示,台大學生結構的確以雙北人口比率較高,雖然呈現城鄉差異,但也可能和台灣人口有關,而為了拉近城鄉差距,台大也配合教育部推動繁星推薦,讓更多偏鄉或社區高中生有機會進到台大。

駱明慶說,以個人申請錄取台大的學生,家庭平均所得最高,其次為考試入學

我從幾則資料上看到,有的推測可能是跟台灣人口分布有關,雙北人口在2010年就有6516139人,以2300萬人來看,超過28%,全台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都聚集在雙北市了,這還是總人口數喔,很多中老年人可能退休都離開雙北,至少我很少聽過中老年人,退休後把戶籍遷到雙北的,跑到台北養老的,如果精算起學生比率,以全台學生來算,肯定高於四分之一不少,光總人口數都介於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中間了,搞不好三分之一的學生都聚集在雙北了,或更多?不得而知,在人口都聚集在雙北的情況下,你說,名校學生雙北比率高,這很難理解?會很奇怪嗎?阿大部分人都在這阿

在來有說到用個人申請的方式,幾乎是家裡有錢的,意思就是走後門吧,那這些人不是靠考試,而是靠特殊管道的話,這樣這些人進台大,也跟明星學校一點關係都沒有,那是不是要在台大學生中,先把這些人給扣掉,這樣才是考試入學的,而這些人又大部分都是台北人,那扣掉後,是不是雙北市跟各縣市的比例又變小了?

來,這位充滿台北好棒棒的大大,我們先來看看甄選入學比例

過去規定,大學甄選入學及其他非考試分發入學管道的招生名額,可占總招生名額40%;大學若有特殊需求,經教育部核准可再增加總招生人數的20%。也就是,過去大學甄選入學比例至多6成。

甄選入學將成為升大學主要管道!教育部最近修改規定,各大學甄選入學招生比例,可從原本6成提高到8成,僅留2成做為指考分發招生。

好棒棒先生,我們就再來看看台大公布的資料


「個人申請」雖有訂定以學士班招生總量之45%為限(<=)(105學年度本校剛好為45%)

好的,在去年台大學士班有45%來自於個人申請

然後駱明慶說,以個人申請錄取台大的學生,家庭平均所得最高

總和以上二點,您覺得靠家庭方式進來的,佔了多少比率呢? 不知道我說15%您覺得客不客觀?

如果扣掉這15%(畢竟這些人跟住哪裡,有沒有明星學校,有沒有資源,一點關係都沒有吧?是靠背景進來的,把它們扣掉對我們的討論才客觀)

15%靠關係的,50%外縣市,這二個扣掉後,我們可以得知,真的用實力進來的雙北人口,在台大學生中有35%,也就是說這些人大約佔了台大的三分之一

說到這有沒有發現一件很神奇的事情,雙北人口佔全台灣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間(學生比率不知),結果台大人口怎麼剛好雙北的也只有三分之一的呢?

太奇怪了,這些人身處於明星學區,應該都要好棒棒,怎麼卻跟人口的比率接近,一點都沒優於外縣市的感覺,太奇怪了,太詭異了,照道理說在明星學區的人,應該遠遠高於其他縣市學生的比率考上台大阿,結果如果把其他資料綜合來看,一換算人口下來,卻是跟其他縣市的機會相等????????奇怪?這樣崇拜台北好棒棒、明星學區好棒棒的先生,不就要被打臉了嗎!?


好的,你要我去了解,資料我看到的結果,卻是這樣,我看了2~3份資料,沒有一個資料說,能上台大是因為住在雙北的關係,或雙北人上台大的機率就較高,對!雙北人口比率是較高,但如果綜合人口分布來看,還有扣掉背景入學,卻是跟其他縣市一樣比率,根本沒有比較高

不如乾脆你找個資料貼給我看,有沒有一份資料敢說,因為明星學校的關係,所以有比較高的機率可以上台大,或上台大跟明星學校有關係,我看每一份資料都不敢說他們有絕對相聯性,所以不如你找給我看吧


你的回答內容只是説明你弟好棒棒。

天啊,我真不敢相信,我說了那麼久,你終於到這才了解,我本來就是想說成事在個人,每個人也會有每個人的機緣,最後還是要看個人跟機緣,這就是我曾讀過,我那年代所謂數一數二的,明星學校經驗,我弟就是修行在個人,也沒讀所謂明星學校,阿,不對,內湖國中在你眼裡,已經是明星學校了,不好意思,我又忘了

,而我的經驗也是,就算擠破頭進了所謂的"明星學校",沒那機緣,也不一定之後就會順,而且就我讀過經驗,教學也就那樣,也一堆實習老師,教的也沒比較多,或是特別會講解,至於硬體資源?我那年代國中哪來啥鬼硬體資源阿,也沒電腦課,國一也才開始教ABC,英文老師也是剛畢業的,課都在教室上,只有理化會去實驗室,但也都破破爛爛的設備,老舊的玻璃杯、酒精燈,相信其他學校也都差不多,應該也沒辦法更糟了

但您有明星學校的信仰,就繼續堅持吧,不然信仰被打破的人,通常都會陷入不知何去何從的迷惘
smallko2000 wrote: 但您有明星學校的信仰,就繼續堅持吧,不然信仰被打破的人,通常都會陷入不知何去何從的迷惘...(恕刪)
讓我來呼應一下:「平均所得最高」理論吧!
古早年代,要進入所謂明星學校,無論是高中或是大學,除了極少數的所謂增額錄取名額(蒙藏加分、功勳子弟)外,大家都要經過聯考。很多人罵的填鴨式教育,卻也是我個人認為最公平的方式 
自從台灣開始實施教改,大學的入學制度改變最大,所謂「多元入學」,其實就是在比較誰的家庭資源多(財富、背景等)而已!在「多元入學」的前提下,聯考成績已經不是學校錄取的「唯一指標」,各大學有更多的名額是保留給所謂的「推甄」或是「繁星」。所謂「推甄」,就是比誰的家庭財富/背景比較硬,隨便去國外科展得獎就可以加不少分數,而科展得獎其實都有價碼,主要科展(或是發明展)金牌約十萬美金就有;否則,從小多才多藝,美術、音樂,只要參加比賽得名,這些都是可以加分;最後還有(校友會推薦),不知道你是否聽過:北醫牙醫系三百萬、中山牙醫系四百萬的價碼?
我還可以再告訴你另一個捷徑可以進入明星大學,去買護照然後唸國際學校,例如:台北美國學校或是台北歐洲學校,這兩個學校就算是全校最後一名畢業,幾乎都有台清交成可以唸 
如果外地的教育資源真的可以與大台北地區比較(尤其是台北市),那就根本不需要「繁星計畫」來保留名額給其他縣市的高中畢業生。您說是吧!

讓我來呼應一下:「平均所得最高」理論吧!
古早年代,要進入所謂明星學校,無論是高中或是大學,除了極少數的所謂增額錄取名額(蒙藏加分、功勳子弟)外,大家都要經過聯考。很多人罵的填鴨式教育,卻也是我個人認為最公平的方式
自從台灣開始實施教改,大學的入學制度改變最大,所謂「多元入學」,其實就是在比較誰的家庭資源多(財富、背景等)而已!在「多元入學」的前提下,聯考成績已經不是學校錄取的「唯一指標」,各大學有更多的名額是保留給所謂的「推甄」或是「繁星」。所謂「推甄」,就是比誰的家庭財富/背景比較硬,隨便去國外科展得獎就可以加不少分數,而科展得獎其實都有價碼,主要科展(或是發明展)金牌約十萬美金就有;否則,從小多才多藝,美術、音樂,只要參加比賽得名,這些都是可以加分;最後還有(校友會推薦),不知道你是否聽過:北醫牙醫系三百萬、中山牙醫系四百萬的價碼?
我還可以再告訴你另一個捷徑可以進入明星大學,去買護照然後唸國際學校,例如:台北美國學校或是台北歐洲學校,這兩個學校就算是全校最後一名畢業,幾乎都有台清交成可以唸
如果外地的教育資源真的可以與大台北地區比較(尤其是台北市),那就根本不需要「繁星計畫」來保留名額給其他縣市的高中畢業生。您說是吧!



感謝這位大大為「平均所得最高」做了詳盡的講解,也跟我說得"走後門",做了最好的相呼應,看了大大的詳盡講解下,那我們就可以確定,"推甄"跟"個人申請"中,駱明慶所提到的,以個人申請錄取台大的學生,家庭平均所得最高,意思就是"走後門"

在以這位大大所說的介紹來看,如果大大所說的正確無誤,那我在上一篇提到的,我推論"走後門"為15%,可能估計的太保守了,畢竟台大有45%推甄入學,駱明慶又說這裡面以家庭平均所得最高,那很可能以這種特殊方式入學的高達有20%以上

這位大大也剛我所想的一樣,聯考是一種最公平的方式,因此探討broker yu大所說的,唸雙北的學校,也就是broker yu認為的明星學校,跟唸外縣市學校所能考上台大的比率時,因為這時我們探討的東西是,雙北學校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比其他外縣市學校來的好,導致只要唸"雙北的學校"就是一個好的保證,所以我們必須要把不公平的因素,跟學校教育無關的因素去除掉,也就是把這些用走後門的方式人數去除,這樣這個探討才有公平依據

好的,我原本上一篇的文章是抓15%把這些人去除掉,這樣整體看起來,去除掉之後,雙北學生在台大比率是三分一,跟雙北人口佔全台人口28%這2個數字剛好差不多,這樣換算起來,只是剛好雙北人口就佔全台灣三分之一了,那上台大雙北以正規方式入學的,也剛好為三分之一,由這邊比較起來,看不出讀"雙北學校"就有絕對優勢

但大大提到了以上的講解,讓我覺得是否抓15%太少了,可能要抓到20%,那這樣的話事情更神奇了,如果是扣掉20%為花錢走後門的方式,那外縣市考上台大,跟雙北學生考上台大,再以人口分布比率上來看,外縣市考上台大的比率將會比雙北還要來的高喔....因為雙北靠實力考上台大的,會變成不到三分之一,但雙北人口佔全台人口比率卻接近三分之一,這樣換算下,外縣市以人口比率來說,考上台大的機率更大....這樣broker yu大的,唸雙北就是明星學校,前往台大的保證班,這個幻想不就要破滅了嗎....?他還特別要我去看看雙北考上台大的人數比率,結果換算起來卻變成這樣QQ

最後大大提到的"繁星計畫",我節錄了新聞一段話

"台大也配合教育部推動繁星推薦,讓更多偏鄉或社區高中生有機會進到台大"

看來繁星計畫最大目的是為了讓更多偏鄉或社區高中生有機會

那如果拿偏鄉之類的高中生比,那再探討資源這塊,就顯得有點無趣跟沒有任何意義了,那些地方資源本來就是明顯缺乏,有些偏鄉連師資都完全不足,我之前女友在學校時,還進社團當義工,用遠距教學的方式,教導那邊的學生,跟雙北以及任何地方比,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

而"繁星計畫"目的根本就不是保留名額給其他縣市的高中畢業生,所以大大對繁星計畫的解釋有點奇怪

我特別去找了繁星計畫說明來看,遊戲規則我就不說了

計畫一開始前幾句就點明了

「繁星計畫」辦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弱勢學生,平衡城鄉差距,讓家庭社經地位較弱的學生也有機會進入優質大學就讀。

跟大大提到的保留名額給其他縣市的高中畢業生,這二點有一定差異性喔....政府的立意應該也不是這樣....應該是讓弱勢族群,有機會翻身,然後希望它們得到資源有成就之後,再回到自己家鄉幫助其他人,而不是拿來保留給雙北以外縣市的人,除非要用很扭曲的解釋,那還真的會有一點像

那像大大最後說得這句話 "如果外地的教育資源真的可以與大台北地區比較(尤其是台北市),那就根本不需要「繁星計畫」"

用繁星計畫的目標族群來看,跟這些偏鄉或社區高中生去比資源...會不會太超過,也太無聊了,是阿,那些地方資源跟大台北根本無法比,連老師都不夠了,大學生都用遠距充當老師了....您說是吧!(苦笑


smallko2000 wrote:



感謝這位大大為...(恕刪)

噗 台灣2300萬人每人有一顆蛋蛋的數據
2300萬人都是凖大學生


怎麼不用當屆綐入學生去分析住雙北的比例呢?是不是最準確。
明明數據佔了50%以上。
家戶收入M型化這情況只會更嚴重

中原一點紅 wrote:
雖然現行法律規定「不得」拒絕房客設戶籍
為免麻煩,我會在立約時要求房客「不得」遷入戶籍


請問,如果合約裡面寫:「不得」遷入戶籍
這樣合法嗎?
正遇到這樣的問題頭痛
rinnng wrote:
請問,如果合約裡面寫:「不得」遷入戶籍
這樣合法嗎?
正遇到這樣的問題頭痛鬱卒

不是問我的,但我雞婆。

合約可以寫「不得遷入戶籍」。
但是依照法規,這樣寫是無效的。

你可以簽完合約後,拿合約書,去登記戶籍。
不是法律問題,是人與人的誠信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