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神醫 wrote:我民國九十五年買房子時,.......................................我買六百五現在市價一千五光貸款隨便也能借九百............比我當年買的價格高................. 夭壽, 都沒算到幣值.2006年買房? 你買太晚了......2003年就起漲了.
鋼筋混凝土的房屋耐用年限一般抓50年一般定義40年以上的房屋為老屋以台灣的情況來看,平均屋齡相當的老依內政部111年2月底房屋稅籍統計資料,全臺住宅總共有 896.5 萬宅,平均屋齡 31 年,其中有 50.1% 的住宅屋齡超過 30 年,六都中住宅老態最明顯的是臺北市,平均屋齡 36.2 年,有 71.2% 的住宅屋齡超過 30 年,其次則是臺南的 33.2 年。目前來看,房屋老化的速度遠高於人口老化的速度,10年後全國的住宅房屋有超過一半以上超過40年,六都特別是台北市更為嚴重。這些老房子除了少數維護良好的外,大多數都有漏水、壁癌、電路老舊、水管鏽蝕、抗震係數不足、沒有電梯等內部問題,出售時常會有銀行因使用年限將至,願意提供買方貸款成數下降,進而導致出售不易的情形。因此即使社會生不如死逐漸高齡化,因為多數舊屋不堪使用,對於新屋的需求會不斷增加,人口減少及舊屋凋敝兩者彼此拉鋸下,新房屋房價應會上漲,再不濟也會持平。反而是舊公寓這類住宅商品要注意未來是否容易脫手,及未來是否有抗跌性的問題。還有台灣房屋的持有稅(地價稅及房屋稅)應該是全世界最低的,老房子每年繳稅幾千元,比養台國產車還要便宜很多,可以耍任性放著不用,稅制不改以後就會看到很多非精華區的舊房沒人住,放著不用堆東西,造成公共安全的疑慮並加速舊市區的衰敗,這點也是政府要特別注意的。結論:未來新屋仍持續有需求支撐,屋價緩漲。舊屋(40年以上)視內外部等條件決定抗跌性,但大致呈現緩跌情形,老屋(50年以上)難以適居+都更難搞+出售不易+持有成本低,極有可能就是擺著到爛。
只是個過程 wrote:你久久浮出來一次, ...(恕刪) 有不少人買了房子就以為自己是有錢人,認為別人都是租屋族,都不去想想為何別人是房東,而自己卻需努力繳房貸,窮酸人都是這個樣子,被老婆嫌窮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