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選前民調還是沒有明顯的上來
選前之夜舞台上再手牽手齊喊:抗中保台 抗中保台 抗中保台........
狂喊勝選咒語就是有「笑」
那最後?
最後你還是會含淚投給她啦

選後隔天再上01續罵高房價 $
一切都不會有啥改變的
不要再幻想了

黑羽斷翼 wrote:
人就是喜歡活在虛假之中=-=
先不談房子建不建的起來
畢竟如果真的徵收土地 直接在西部城市全部興建20~50萬戶社會住宅或國宅
光建的成本就2兆以上了..
還要土地..真當錢花不完嗎??
而且土地還不能在非市區..只要不夠熱鬧..一定只有被公幹的命
這土地價錢一定教破天際去了
這情況下
要建50萬戶的社會住宅
痴人說夢
月幻星空 wrote:
這個 首先 你知道台灣一年的稅收多少嗎?
2021年稅收2.8兆元 衝史上新高
其中 光是電力系統中 只占一部分的風電 都預計花上2兆了....
2兆風電大投資 區塊開發明年Q1啟動
因此 光是台灣一年稅收就能達成 而且政府徵收土地 是用公告現值 並非實價唷
況且平原地區很多地方能蓋 國家甚至可直接重劃成建地興建(包含農林地)
而且社會住宅跟國宅並不是無償的 也就是能回收資金
仍是有租金收入跟販售國宅的收入(國宅有租售跟標售2種)
只是會較市價便宜許多 人力成本本就有維持
(因為國家有營建署跟工務局能蓋 造橋鋪路挖隧道都做得到 何況造屋? 整體成本也較低 )
國家本身 有能力蓋比單一建商更多間 可以進貨成本壓低 並免除營業稅收
成本只會更低 不可同日而語
再來 人口跟土地都比台灣小的新加坡 國家也能蓋有約100萬戶
要求20~50萬戶 相形之下根本是小case 只是要不要做而已
為何80%的新加坡人住在公共組屋?
將新加坡想像為低稅天堂的遊客,見到如此巨大的公共組屋系統,必定會十分驚訝。然而,建屋發展局(HDB)是新加坡經濟和社會政策的關鍵,是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的基石,也是非常吸引人、卻又十分棘手的模式。
建屋發展局成立於1960年,以取代英國殖民者的城市計畫機構。建屋發展局一開始的目標,是為貧窮家庭建造出租房屋,但在4年內,就轉為建造向民眾銷售的公共組屋。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稍後寫道,他認為,房屋所有權普及化,可以讓每一位公民與國家利害相連,也能讓華人、印度人和馬來人更加緊密。政府利用權力取得許多土地(目前政府擁有新加坡約90%的國土),並逐步將新加坡人從平房村落移往混凝土高樓。
今日,新加坡約有100萬戶組屋,大多聚集於核心區外圍的新市鎮。每一年,政府都會出售新一批預售組屋,主要銷售給首次購屋者;每戶皆為99年的租賃權,並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但成功申請者必須等上三、四年,房屋才會建造完成。
p.s選舉又快到了 單看政府有沒有心 要不要做而已
看看居住正義 安居樂業 是否仍只是口號
不然再等10幾年後 等新生兒數不到10萬後 國安問題才會浮現
維基百科看一下
政府在2000年以前 也曾蓋出17.4萬戶國宅(完工數)
當時在80年代 有陣子遏止了房價一路上漲的情況唷
維基百科-國民住宅
1976~1999年度
合計 174,891戶數
這是台灣曾建起來 並完工後的出售型國宅數
黑羽斷翼 wrote:
對2.8兆是年年都2(恕刪)
月幻星空 wrote:
引言回復太贅言 就略過了
稅收因應物價通膨 之後只會越來越高
為何少子化是國安問題?
因為未來若是沒有人口 就沒有勞動力
也沒有稅收 一個未來沒有人口 只有土地的地方
不能稱之國家
月幻星空 wrote:
引言回復太贅言 就略過了
稅收因應物價通膨 之後只會越來越高 基本都會在2兆以上
為何少子化是國安問題?
因為未來若是沒有人口 就沒有勞動力
也沒有稅收 一個未來沒有人口 只有土地的地方
不能稱之國家
新生兒數從70年代的40幾萬 80年代的30幾萬
90年代20幾萬 現在是15萬左右
之後只會更低 慢慢減到10萬以下
喪失勞動人口
國家想辦法讓人民安居樂業 解決國安問題 是自救
當然短期來看是沒什麼 要放到50年後 人口減半以上
台灣50年後恐剩不到1700萬人 中壯年扶養負擔大增
且人口結構改變 國發會推估顯示,2020年總扶養比為40.2,到了2070年,扶養比攀升至102.0,意味著每1位工作年齡人口都要扛1個依賴人口,由此可見,人口結構的改變,將對青壯年人口帶來沉重負擔。
但到了那時 房價一坪就算炒得再高
沒有人來住 又有何意義?
歐美光生育率降到1.4以下就開始緊張 提升相關育兒優惠
先進國家生育率低?事實證明法國、英國、德國都比台灣高 出處:信傳媒
台灣則是降到1.1 還沒積極處理
按目前生育率遞減方式
50年後可能一年不到3萬新生兒了
歐洲國家跟新加坡 很多也是住社會住宅跟國宅
並不靠炒房 重心放在實業經濟唷
瑞士人不買房子的故事
新加坡房價收入比為 4.7(5年左右能買房) 80%的人住在社會住宅
投資客你不用替他們擔心 真正的高手
除了房產外 投資實業 股票 債券
基金 甚至虛擬貨幣市場 都有本事獲利
不一定非房產不可
國宅當初會停賣 是因為房價反轉 無利可圖
且多數人都已有房屋 過多房屋 滯銷形成浪費
才造成停建的
很多國宅雖非都正市區 但也並非偏鄉
像是台南 當初也蓋了不少
在北區(大道) 東區(大鵬) 南區(大林跟新建國宅)以及新營新市都有興建
這些都在熱鬧市區 並非都是偏鄉唷
但是台灣目前沒很積極推動 看看中央蓋的數量就知道
可能要等新生兒數降到10萬以下 才會有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