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房不用牽拖怪臭老人

達克瓦 wrote:
你沒有籌碼了啦⋯⋯
1000張大戶84.6%,增4%!
放心!這班車跑很遠啦⋯⋯


達克瓦 wrote: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資產不能賣,越是高手越會犯錯…..


真的,我台股績效真的太慘了。
2021年初,三個帳號加起來就2400萬了
(2020年中開始建倉成本1700多)
後來買什麼虧什麼,不然就是賣了就買不回來。
想不到今天三個帳號加起來,居然有3300多,
外加300左右的現金,以及不小心給家人買車花掉的股利?
這都哪裡來的我都沒搞懂????

明明看起來每檔都虧錢呀,好奇怪喔。。。。。


認真一下,2020年6月底,台股報酬指數21,851.50,現在35,686.11
都漲了63%了,三年63%,
房東溫拿們的房子三年漲幅,到底有沒有超過呢?







沒看到成本
但若三年買房獲利沒超過63%
所以呢?

買台積電,漲幅輸給買nvdia
買房子,漲幅輸買facebook
所以呢
庫存不是每一檔都賺錢
不是告訴你原因了嗎

所以都沒買的贏了,意思是這樣嗎
還是買股票賺很多,沒買房子的贏了
還是買房跟買股票只能二選一

2020年買預售屋,總價2500萬
簽訂約1成支付260萬
2023年轉約2700萬賣掉,賺200萬
這樣是賺幾%?
是,新版房地合一稅後,獲利會少


但孩子
不要喊著居住正義,又要論價差
沉穩一點
暴露自己永遠都是自己
周志紫 wrote:
沒超過
所以呢?

買台積電,漲幅輸給買nvdia

傻孩子,nVidia 我早就上車了

整天幻想自己高人一等,其實人家是覺得跟井蛙不要太計較而已。
always16888
其實針對以股票報酬率探去討房地產不值得買的論述上,他在邏輯上完全贏你了耶。跟幾%一點關係都沒有呀,你要換個說法
我就是愛拍照
我貼圖就純粹為了打臉他而已,不是在討論房地產不值得買。我從來沒叫人不要買房子。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傻孩子,nVidia...(恕刪)


你還沒算260萬簽訂
兩年後轉約獲利200萬
是幾%

我們先相信你
也恭喜你
你股市績效很棒呀
在一個28法則的市場上
你能有這樣斬獲
是出類拔萃

但我能不能冒昧開一個新的問題
大家都會感興趣
車子會賠錢,你都買了
是什麼原因阻止你買房
還是你已經買房了?

如果你已買房,那我們沒有討論的必要
魯空也可以直接上一頁


如果沒有買,
或你認為應一生不買房只炒股

那麼食衣住行中
住的報酬率,過去50年
雖然績效比多數人操作股票好
但也許沒你的好
不過也是食衣住行, 基本四大需求中
績效最好的,算是正資產
那是什麼原因阻止你
讓你買車而不買房
周志紫 wrote:
2020年買預售屋,總價2500萬
簽訂約1成支付260萬
2023年轉約2700萬賣掉,賺200萬
這樣是賺幾%?
是,新版房地合一稅後,獲利會少

不是自己的操作不要拿出來講,好嗎?
不然我還可以蹭各國股神的績效吔。

周志紫 wrote:
你還沒算260萬簽訂
兩年後轉約獲利200萬
是幾%

存到200 萬之前你有幾年是 0 績效的?
多多真的數學不好,只會算有賺錢的時候,
沒賺錢的時候都不用算時間?
後面繳貸款的時間不用算?


周志紫 wrote:
車子會賠錢,你都買了
是什麼原因阻止你買房
還是你已經買房了?

如果你已買房,那我們沒有討論的必要
魯空也可以直接上一頁
。。。。。。
不過也是食衣住行, 基本四大需求中
績效最好的,算是正資產

原來你不只數學不好,邏輯也不好喔?
車子?你怎麼不問我昨天吃的牛排今天變大便?
食衣住行都是消費,消費跟投資你都分不清楚?

奇怪了,我有房子跟罵你們是有什麼相關性?
有房子就代表我和你這種每天發文酸別人的人同一國嗎?

你們今天被罵,除了明明自己績效不好還要裝好以外,
主要是態度問題。
明明也是窮人,就買了個破房,也在那邊趾高氣揚,
我真不知道你們在搖掰什麼?

有房有啥了不起的,每天開主題文章酸還沒買的人?
你很閒,還是真的心理狀態怪怪的?

股版我就沒看過有人每天發文來顯擺別人沒上車的股票。
你們房版真的很奇怪。
周志紫
你買房不是我的成功,是你的成功。我只是本著善意提醒有獲利若無房記得買間房,人生也不是只有價差。你既然是股神,我們倒也無可置喙
我就是愛拍照
人生當然不是只有價差,還有生活。但反觀你,你的人生好像只有買房?Get a Life, will you ?
周志紫 wrote:
你買房不是我的成功,是你的成功。我只是本著善意提醒有獲利若無房記得買間房

你當大家的中文都不及格,看不懂上下文嗎?
本著善意?那我罵你們也是本著善意
送佛送到西,我本著善意勸你趕快去精神病院報到如何?
always16888 wrote:
其實針對以股票報酬率探去討房地產不值得買的論述上,他在邏輯上完全贏你了耶。跟幾%一點關係都沒有呀,你要換個說法

房地產自住當然可以買,房子是家庭生活的重心,
小時候的家更是很多人童年記憶的載體,
所以房子的自主權很重要。
買房子是為了生活,為了自住。

買房子跟投資房地產是兩回事。
而投資房地產,靠房地產賺錢,就我看對大部份人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根據2022年的一篇新聞:
財政部統計,今年(2022)截至6月30日,擁有非自住房子的個人,1年增加2.4萬人,總數達52.6萬人,總歸戶後以家戶計算為49.3萬戶,也較2021年的47萬戶增加。不過擁有10戶以上的家戶數約2110戶,5戶以上的家戶1萬2508戶,都比去年少。

算起來全台灣只有5%的家庭有能力擁有非自住房。
就算你加入各種黑數,也不可能達到10%。
所以靠房地產投資賺錢,對大部份的人是可望不可及的理財工具。
從幾十年前就有「三宅一生」的說法,房版上又有多少人達成?

如果這個理財工具有超高報酬的話,倒也無可厚非,
不過顯然在少子化的未來,房價的驅動力,
再也不可能靠70年代的人口激增了。
而是要靠台灣經濟實力的成長。
不要再整天講什麼你阿公以前買房子賺多少多少了。。。。

過去的績效不是未來獲利的保證。。。。。

看看台積電去哪裡設廠,哪裡就會漲,不去哪裡,哪裡就跌。
你就知道,房價靠的是科技人的購買力,而不是其他有的沒的。
台灣最強的企業(都在0050內)如果不賺錢,台灣的房地產也不可能漲。
台灣未來的房地產已經不能隨便買了,漲不贏0050的地方會愈來愈多。
我阿公以前種檳榔也是滿有的,市區有房,山上也有房,可惜被我爸敗光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