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幾? 商幾? 建蔽容積
這個案例是一塊地(不規則狀)
分了5戶,臨兩邊道路各需退4m人行道
建60容240%
一般人是蓋4F透天賣
建蔽容積做滿,加上陽台1/8,機械室1/10通通做滿
屋突拉到9m高(2層機電 1層水箱)
一戶約25坪地
照設計來室內建坪加一加應該要在84坪
業主後來再把樓梯蓋到人行道(1F車庫),做玄關(2F)
(連樓梯投影面積價錢照室內算)
後側陽台做出去到滿
人行道加圍牆,大門,車庫門....
一整個變高級透天
算一算多出快40%面積,但是通通不合法...
這種業主很多,機乎來畫圖的都準備加蓋
以上是透天案件
公寓大樓方面,台灣市場就各地建商壟斷
大家都這樣賣,補一句台灣房市應該跟上世界大都市房價
但是人家是賣私有範圍
我們是將樓梯,電梯,庭園,防空避難室,其他公有設備加一加,
跟你說我們房子單價比別國便宜太多
但是不會跟你討論將造價低的設施視納入計算是否合理
用公設灌入銷售單價讓我們覺得跟國外差很多,很便宜,這是很嚴重的欺騙。
這也是台灣房地產最大的問題所在。
坦白講,當社會大部分資金因為這種欺騙流入到建商手中,所代表的是不公義的
資金浪費,如果除了應當的利潤之外,那些建商欺騙所得來的資金可以流入市場
進行其他經濟上的產出,才是真的有用。否則台灣經濟有一部份的死錢就留在少
數人手中。
當我們是用實坪來看房子時,我們可以真的是花多少錢買多少空間,而不是跟建商
在躲貓貓,你藏我抓,我明你暗的不公平遊戲。買房的消費者在房屋資訊方面絕對是
比建商要來的少很多。這種資訊不平衡的問題在交易上可以創造出暴利。
有人提到那建商就不要蓋公設,就給你一個四方格,買房子的人自己去搞。
我覺得話不是這麼說的。
當大家習慣用實坪計算時,建商要做漂亮門面,可以啊,他自然會提高銷售單價,
他要不做好一點的公設時,賣貴也沒人要買。這時候,購屋者就能夠清楚的比較
建商水準,房屋的好壞。
js1657216 wrote:
同一區域,
室內20坪,公設10坪,總價600萬
每坪
室內25坪,公設5坪,總價600萬
請問你挑哪一個?
我還是不懂,有去現場看屋,為什麼還會被騙?
這兩個案子建商會在廣告上宣稱每坪20萬
但實際上第一個建案買到的真正價格是每坪30萬
第二個建案真正的價格是每坪24萬
js1657216 wrote:
事實上,賣房子的可能早已設定室內坪價30萬,
所以室內25坪,公設5坪,總價可能是750萬而不是600萬了
這種手法,現場看屋不就拆穿了嗎?
我連陽台外推都直接扣掉計算,
真的有人買屋不問、不算室內實坪的?...(恕刪)
如果價格能真正透明化
直接看DM就好了
誰想要在那邊問.還要算什麼公設.雨遮.花台.陽台的
再說一般消費者真的有辦法算的出來建商有沒有灌水嗎?
我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消費者買個房子要算那麼多東西
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會算
還不是建商說了算
就算公設只有5坪
建商卻說公設有10坪
一個消費者量的出來嗎?
不是每個人都懂得算面積,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可以
去實地量測面積,況且這些資訊本來就應該是建商應該
公開的,怎麼變成好像是建商隨便蓋蓋,要知道你自己去
拿皮尺量室內面積的歪象呢?
現在這種狀況就是積非成是,真不曉得消基會或是公平會
為什麼不出來指正這種歪風。
那個建商敢摸著良心說,沒有灌公設虛坪,敢大棘棘的在
DM上面將室內實坪公開寫的大大的給購屋者看?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過那一家建商做過這種事,因為心裡都有
鬼。也因為登出來後,購屋者一算,會說:『按,比東京還貴』。
『看,跟紐約第五大道一樣價錢』。『X的,可以在香港買兩間了』。
這也是我對政府單位與台灣的建商厭惡痛絕的一個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