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用「斡旋金」成交. 沒用過 「要約書」成交
我當買方時 .買賣的價格 平均價 約1000萬 . 「斡旋金」我約出10萬 . 多我也不要
以前的我.年輕 經驗不足 . 時常為了買房子 . 要買又後悔.要買又後悔...
10萬 .我賠的起. 如果是3% .就是30萬 .我可能不會付.要上法院吧 ... 不要罵我 .人是自私的 .30萬我會痛
我當賣方時 .相信我. 有誠信 憑口頭就能成交的 .不多.
我也被些沒誠信的買家騙怕了.
至於買方簽「要約書」.我也遇過反悔的.1000萬 -就是30萬 .. 說沒錢 .告他嗎 ? ?
你們會.我不會. 我覺得沒必要.我會依當時的狀況 .酌收 2-5萬 意思意思 ..
也遇過全家說抱歉的.唉算了.不收了.
之後沒 「斡旋金」. ..一律不談
我當買方 .「斡旋金」支票抬頭 是屋主 .. (仲介自己拿去花掉 ? 可能嗎) 如何給下次交易用.真的不懂
還是 大家買賣房屋都不一樣.
最後.可能大家都是 善 類 .才會被 不好的仲介騙
我的建議 . 慎選仲介 .不要笑臉 .很認真的跟仲介談.你的權利義務 .
我當買方.沒遇過仲介凹我「斡旋金」的...可能是我很嚴肅吧.
買房子絕對要做功課 . 我下次買房子 .還是會用「斡旋金」
不出「斡旋金」.我沒遇過仲介會努力幫我殺價的.沒有..一個都沒有...為什麼? 我哪知啊 ? 人緣不好吧 ?
其實 -- 答案很清楚的
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買方沒做好功課,誤信仲介花言巧語出了個價,但發現此價格太高了,後悔想改價或取消
但是,這個時候往往都是仲介在唱雙簧,在委任其間會一直跟你說屋主覺得價格太低了,請你加點錢
可能第一次出的價就已經有機會成交了,但是仲介都沒找過屋主談,只想從中多拉一點價格
當買方發現苗頭不對想抽手的時候,仲介此時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告訴你屋主同意出售了,斡旋轉訂金了....
結果不是賠上斡旋金就是要咬著牙買下來
這兩種結果,仲介都分的到錢
仲介也不要說什麼多賣個幾十萬,獎金才多個幾千元之類的話
有業績壓力的人都知道,「額度」才是重點
一個直營店店長要求的不只是成交而已,還要營業額能夠上的了檯面
這樣公司在年度績效獎金上面可以爭取的更多,一間房子多拉個幾十萬
一間直營店一年下來累積的金額也很可觀
這樣才能造就「常領獎的頂尖高手」(摘錄自永慶廣告詞)
等發薪水的上班族
cwt wrote:
仔細想想,斡旋金會發...(恕刪)
我朋友當時到不算被騙,他第一次去看房子的時候,其實是喜歡那間房子
就開了一個蠻低的價格(他有作功課,低於附近的均價),想說這個價錢不可能會成交
沒想到,對方屋主缺錢,就同意賣了,
我朋友本來應該是賺到了,可是他帶家人去看的時候,家人非常不喜歡,
因為家人要出一半的錢,所以他就不方便買
簡單的來說,就是太衝動 + 沒想到
他後來就是想賭對方缺錢,雖然白紙黑字,但是在爭議的時候,對方也沒辦法賣房子
反正在調節委員會之前,都還不用付相關費用,
看能不能凹一下,少賠一些,最糟糕也不過是付出本來應該付的3%
我買房子的時候,是用要約書,當時單純只是不想在還沒確定之前,就去弄現金或者開支票
不過,聽到他的例子,我賣房子的時候就要考慮清楚
我覺得這一切都是人性,雖然大家都知道是非對錯,不過,都會想要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益的方式
我覺得沒有對錯,只要買方明白,他有權利選擇要約書或斡旋金 即可,
其他就回歸市場機制
如果是買方市場,或者是賣方急者處份資產,那他自然會接受要約書
如果是賣方市場,或者賣方不急者賣,那用要約書的人,可能要到後面去排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