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o』聊聊房價為何會跌....


買猴子的商人

某鄉村附近的山林裏有很多只猴子,有天,鄉村裏來了一個商人,跟村民說想買猴子,每只10元,於是村民全去捉猴子,沒多久大部分猴子就全被商人買走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商人說,願意花20元買猴子,村民們又去捉猴子賣給了商人,此後山林的猴子所剩寥寥無幾。

過了沒多久,商人跟村民說現在願意花40元來買猴子,但目前村民已經很難捉到猴子了,商人說自己先回城裏,這裏的事由助手打理,等他回來再處理猴子的事。商人走後,助手對村民說,我把商人先前買的猴子35元/只賣給你們,等商人回來你們再40賣給他,村民們同意了,助手賣完猴子後,回到了城裏,從此商人與助手再也沒回來過。

________________



誰是商人? 誰是助手? 誰是村民?

perahia wrote:
試問權狀上的所有人名稱是銀行?
還是屋主呢?(恕刪)


權狀上的名稱當然是屋主
但是只要沒繳房貸.屋主很快就會換人

只要不是全額付清房款
基本上跟租房子是沒兩樣的

租房子.沒付房祖.房東趕人
買房子.沒付房貸.銀行法拍

請問兩者有何不同?
其實不管房價漲跌我都暫時不敢買房
買了房子我們夫妻大概有一半收入會進入房貸體系
而我們上有父母下無兒女
但是我們有小小盤算過了如果房貸比重太高
很有可能我們就要把兒女教養和父母奉養金給減少
如果一減少就減少20年
哀~~

那時候我只能跟我兒說
老爸無能無法供給你更好的環境
只有房子一間

我覺得政府的合宜住宅是個不錯的政策
為合我們的合宜住宅不再多一點??

就如樓主所說的買衣服
百貨公司的衣服漂亮但是單價高未來也可以到二手衣店買賣
一般店家貨較便宜未來無增值空間,但是你至少有衣服穿

我覺得市場要有區隔
如果我只圖要穿一件衣服要付出我20年的時間
其時還蠻累的
印像中有看過一個新聞台灣平均將房貸還清大概市11.5年

我自家經驗也差不多

合宜住宅加油
繳貸款跟租房子有很大的不同。

如一間房子1000萬,繳貸款至少五萬。租只要2萬。

20年後。房租可能還要3萬。看地段。不過郊區大家不會去討論,現在是討論市區。

但是繳貸款的已經還清,那棟房子是你的。或許房價可能跌到800~600萬。也有可能上升到1500萬。但都是你的了。

跌價了沒關係,買到了生活便利,學區和一間房子和可以安全的家的感覺。

漲價了,更爽。要租人要轉賣都隨你。不賣漲跌都無關,因為你還是要一個房子住。

租房子的還得繼續繳房租,有可能更貴更買不起。更得擔心房東不爽叫你搬家或是漲房租,甚至是房東的小孩要住請你搬家了。

或許有人說他可以拿頭期款去投資。每個月省下來的去買保險去買基金去出國旅遊。對呀,會有這種想法的本身就不會來喊房價貴呀

因為不會買。房價再貴再便宜都與他無關,
oral wrote:
權狀上的名稱當然是屋主
但是只要沒繳房貸.屋主很快就會換人

只要不是全額付清房款
基本上跟租房子是沒兩樣的

租房子.沒付房祖.房東趕人
買房子.沒付房貸.銀行法拍

請問兩者有何不同?


從"被趕出門"的風險角度來說, 您沒有錯; 但是有自己的房子, 有許多感性層面是無法量化來衡量的, 例如裝潢自己喜好, 傢俱自己隨便怎樣都行, 全家人有"自己家"的感覺, 手邊有餘錢可提早還錢, 還完了就是你的, 甚至拆牆壁來的大改造也行....等等等.

銀行可沒有規定貸款還清前不準裝潢不準改格局不準自由佈置家電用品吧~

這就跟車子類似, 車版不時有人在比說坐小黃遠比自己養一輛車來的便宜. 是, 沒錯, 但自己有一輛車有自己的移動空間, 隨心所欲的行動自由, 這種感性層面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不惑之年移居美國,該買什麼車?
oral wrote:
租房子.沒付房祖.房東趕人
買房子.沒付房貸.銀行法拍

請問兩者有何不同?


不同在你租房子,不管有沒有付房租,房東只要合約一到期,就可以趕你走。

雖然你都按時付房租,我還是要趕你走。因為我要租給我的朋友。

銀行只要按月繳錢,就不能趕你走。

繳了2o年就變你的。

租房子繳了20年,還是房東的。

scott9282001 wrote:
繳貸款跟租房子有很大的不同。

如一間房子1000萬,繳貸款至少五萬。租只要2萬。

20年後。房租可能還要3萬。看地段。不過郊區大家不會去討論,現在是討論市區。

但是繳貸款的已經還清,那棟房子是你的。或許房價可能跌到800~600萬。也有可能上升到1500萬。但都是你的了。

..(恕刪)


換個角度想,如果把房貸和房租的差額,持續投入報酬率有5% 以上的定存股, 持續創造現金流, 等20年後,現金流應該已經完全可以cover 房租的需要--> 可以隨意依個人當時的需求挑選任何地點,新舊,大小的房子繼續租, 而且在這20年間保有完全的彈性與自由,可以隨時換地方租 (現代職場,誰也不知道明天會被調派到甚麼地方去)
而買房的終於繳完房貸了,卻只有一間又更老舊了20年的房子, 除了自住,也無法創造現金流.....
人二腳錢四腳~我要腳踏車 wrote:
其實不管房價漲跌我都暫時不敢買房
買了房子我們夫妻大概有一半收入會進入房貸體系
而我們上有父母下無兒女
但是我們有小小盤算過了如果房貸比重太高
很有可能我們就要把兒女教養和父母奉養金給減少
如果一減少就減少20年


從紅色字體的描述, 不是您買不起, 而是您看的房子超出自己能力跟預算. 一般的通則是房貸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 如果您有頭期款了, 房貸每月負擔也過的去, 為什麼不能買房? (不過前提當然是您覺得有需要而且地點/格局/價格也能接受)

您喜歡的房子負擔房貸要佔掉一半收入, 確實不能這樣冒險. 回應您的第一句話, 若是房價跌到只須要每月付貸款您收入的三分之一, 甚至四分之一, 五分之一, 您買不買?

衡量自己能力, 想清楚就好囉~
不惑之年移居美國,該買什麼車?
bigmom1 wrote:
換個角度想,如果把房貸和房租的差額,持續投入報酬率有5% 以上的定存股, 持續創造現金流, 等20年後,現金流應該已經完全可以cover 房租的需要--> 可以隨意依個人當時的需求挑選任何地點,新舊,大小的房子繼續租, 而且在這20年間保有完全的彈性與自由,可以隨時換地方租 (現代職場,誰也不知道明天會被調派到甚麼地方去)
而買房的終於繳完房貸了,卻只有一間又更老舊了20年的房子, 除了自住,也無法創造現金流.....


這比較像是教科書的理想說法. 用大家最喜歡舉的牛皮股中鋼當例子好了, 查證交所網站, 民國82年7月10日收盤19.8元, 19年後的昨天收盤28元.

想想看, 民國82年的19.8元能不能吃一碗麵, 民國101年的28元還能不能一樣吃一碗麵?

如果還要考慮通膨/報酬率/每個人的生活狀況消費習慣/競逐風險的態度/預測20年後的房市股匯市景氣波動循環...等等等, 這種討論是不會有答案的, 只會淪為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的筆戰...
不惑之年移居美國,該買什麼車?
bigmom1 wrote:
可以隨意依個人當時的需求挑選任何地點,新舊,大小的房子繼續租, 而且在這20年間保有完全的彈性與自由,可以隨時換地方租 (現代職場,誰也不知道明天會被調派到甚麼地方去)
blockquote>

就我看到的周遭。大部分都會買房子。不會因為去投資而不買房子。
大部分會有穩定工作的 不會太常換地方。

你說會彈性去換租房子的地點。說實話很少。誰會每隔幾年去搬一次家。
能力好,外派通常都是公司負責租房子給你住。或是你在其他國家當地也是租房子

台灣除了台北縣市。其他的地方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你可以負擔價位的房子。
一住下去你的小孩就學問題::小孩每隔三年跟你換一所學校??

還有你老婆的工作問題::你可以搬,你老婆願不願意搬??願不願意換工作??

通常都是老公外派出去再租一間或是再買一間。因為外派誰知道會做多久?你還是會在老婆跟小孩的學區買一間住。

現代職場是不知道可以做多久??但是你總是要幫你的老婆小孩安頓好一個地方住。因為小孩上學至少九年以上都會在同一個學區活動。國中和國小。這一定圍繞在你住家附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