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漲房屋稅只會更加民不聊生


cooldu13 wrote:
還轉價房客哩,只傻了,每個月加個1-2千房客就跑了,現在租金投報率早就低於定存。

一群沒當過房東的人講的外行話,房客對於房租價格的敏感度比投資客來的高好嗎?


樓主才是真的有經驗!

有知道投報率!

2% 算很好的了,基本都是在抵利息!




Johnny_depp wrote:
有在出租房子的應該都知道,決不是靠房租來賺回來吧? 房租只是在抵減房貸利息吧?
不然一般很好的投報率2-3%你是要賺什麼?

lhc_leo wrote:
非自用住宅加稅只會苦了原本家族就有留下房子的族群
難道祖先辛苦打拼留下來的房子就得給政府多加稅金

就算加稅也還是打不到真正的投資客或是抑制整體房價


想了解一下怎麼的苦法?
樓主您有去估算or精算 了一下1.2% 帶來的痛苦了嗎?

期待您分享一下痛苦的經驗!


當然房屋稅跟打房沒有直接關連! 別太執著!
打房以前的定義是打擊短期買賣獲利的人
房屋稅是持有稅 持有越久課越多
有合理嗎

現在改叫屯房稅 真是可悲
所有國家在引進移民時
都會說 歡迎前來 投資置產
現在 置產的人都被打成妖魔鬼怪了
真是奇蹟

然後 報紙常報 311 台灣捐給日本多少多少
所得不到人家 1/3 還捐大筆錢去幫助 先進國家
還沾沾自喜

這就是台灣
仇富 偽善

愛心是很好 要量力而為
對象也看一下

多少人省吃儉用 買房自住 租人
房屋是我們的退休養老行業
(就像是你亮麗的學歷 工廠 公司 股票 黃金)
老了就靠 3-4間老公寓收租養老
還被當老怪打
(好奇怪 如果整棟樓打通 叫透天 適用自用住宅
豪宅 一間2億 可以買20間1000萬的老公寓 也適用自用住宅)

神秘的稅制
你要亂改制度請不要朔及之前持有的人阿
18% 不是84年前的一直享用嗎

一間房子 一般人是苦10-20年才省下來的
早知年輕時就爽爽花
快樂過生活
反正老了 賴給政府養就好了



Gundam-00 wrote:
一開始也不是就18%...(恕刪)
Gundam-00 wrote:
一開始也不是就18%...(恕刪)


重點是本樓是討論打房
跟18%有關係嗎?
何況不是每位公務員都領18%
民國84年後任職的都已經沒有這優惠了
新聞多看多聽就可以知道的東西
有領18%的人也都是要繳稅的,
說不定你繳的稅還沒有他們繳的多
而且,政府稅收不只是用在公務員薪水上

別來歪樓了
WOWO88 wrote:
打房以前的定義是打擊短期買賣獲利的人
房屋稅是持有稅 持有越久課越多
有合理嗎

現在改叫屯房稅 真是可悲
所有國家在引進移民時
都會說 歡迎前來 投資置產
現在 置產的人都被打成妖魔鬼怪了
真是奇蹟


我幫忙您解答

一這是非自用住宅稅率調漲,幅度介於1.2內
二房屋稅本來就有,不懂什麼叫做持有越久課越多? 如果只是算累加總數的話.

三叫屯屋稅? or 空屋稅? or 非自用住宅稅率? 何種適當?

四不是妖魔鬼怪,您太誇大了,只是1.2%的非自用住宅稅率

五現在還是在開放投資置產啊? 跟移民沒有關係!

六各國都會因不同時空環境背景條件來進行不同政策,現在的政策,不代表以後不會調整


1.地價--房價會高的一半因素來自於地價的高漲,那為何不打地主,不從高地價下手呢?光打房價有何用,羊毛出在羊身上,地價都那麼高了,難道房價不會高嗎?
2.投資客的轉單--有錢的投資客會以人頭購買預售屋,然後只需付一成的頭期款,接下來他只要在建商交屋之前將手上的標的物賣掉(轉單),就可以輕鬆賺取價差,而且還不會被扣到奢侈稅(因為尚未完成交屋,所以還未時價登錄)不必被綁二年。

以上這二點都是造成現在高房價的其中一種原因,試問,政府看到了嗎?所以光課房屋稅有甚麼用,美其名是打房,實際上只有增加財政稅收而已。
摟主阿... 可以看看各國對抑制房價的政策
也都是這樣搞....
包括韓國

最後都是房價掉下來
都不是樓主講的房價反升

Johnny_depp wrote:
想了解一下怎麼的苦法?
樓主您有去估算or精算 了一下1.2% 帶來的痛苦了嗎?

期待您分享一下痛苦的經驗!


當然房屋稅跟打房沒有直接關連! 別太執著!


轉貼:
初審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新增「囤房條款」,將非自住房屋稅率由現行的1.2%至2%,提高為1.5%至3.6%,但自住則維持1.2%不變。

不論稅率是1.2%或是將來最高3.6%, 我自認生活還過得去, 只是多繳點錢給政府相對的就是少點錢給在家用. "苦"只是一種形容, 並非說1.2%帶來痛苦, 而是將來調升稅率後對生活上帶來的變動.
舉個例子, 假設原本1.2%要繳800元, 3.6%就大約是要繳2400元, 有沒有影響見仁見智.

房屋稅跟打房沒有直接關連, 但有間接關聯, 所謂囤房條款, 光名子就是針對囤房族群, 哪些族群會囤房?超過幾間房才算囤房? 算間接接讓投資客不敢囤房吧, 但我想投資客應該不太會在意這點稅率帶來的影響. 靠調這種稅率的成效對抑制房價其實成效不彰
政府帶種一點,

該收那些稅就收,國宅給他蓋下去,第一年保證該降的降,該賣的賣。

有稅收,房價降低,政府人民雙贏
調漲房屋稅?
死的是中南部吧!
台北市30年以上的老房佔70%房屋稅又不高.
增加收入才能治本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