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大大 wrote:發表在這樓好了,我不...(恕刪) 我光是看到家庭年收120+70=190接下來都是屁話了....以台北市來說...夫妻雙薪...平均...50+50...花掉60=40收入多了快一倍....可支配所得190-80=110...多了兩倍...其它的複利公式就等比級數....再況且你還住南部...生活開銷省許多....你這條件...不買房有差嗎?你根本不用糾結那2萬租金....
火神大大 wrote:發表在這樓好了,我不(恕刪) 你發這種文是想要讓魯蛇加速 捶心肝 + 爆血管 呀?全台灣如果都是雙年薪190萬的水平,那買不買房的問題根本就不重要,所謂的 『魯蛇』就是讀書的時候是18分大學,然後畢業踏入社會只領22K的薪水,這種咖連自己都養不活,簡直就是職業領補助階級,你拿自己的程度在做比較,完全就牛頭不對馬嘴扯不上關係。勞動部的資料:台灣平均薪資是4萬8790元,凡是低於此水平者,大概要考慮重投胎!你還拿自己『雙年薪190萬』加碼?看來魯空空這下不死差不多也『拖賽連』嚕!↓
房子買的時機跟地點有很大差別,就我看到的親戚,1999年在台北賣房搬到高雄,2000年在左營高鐵走路約15分鐘距離學區房,買每坪8.x,2017年賣每坪15.x,接近翻倍。現在另找一間自住,其他賺得的買高收債領息退休。以自住為前題買房,找有機會賺錢的地方住,賺了錢再搬去其他價格尚低未來有發展的地方。也算是一種理財。火神大大 wrote:發表在這樓好了,我不...(恕刪)
火神大大 wrote:發表在這樓好了,我不...(恕刪) 投資有賺有賠,我身邊的人,如果股票賺到錢,就覺得股票好,房地產賺到錢,就覺得房地產好,債卷賺到錢就覺的債卷好,常常會以自己的經驗來說服別人,但別人賺到錢不一定能複製貼上。朋友的真實案例:99年買房,一坪10萬,買100坪,車位100,自備250,貸850,現在買家出3200,這投報率就不用我多說了。又或99年的250萬全都買台績電,我相信也不差。所以,廢話就是,不管買什麼,買對標的最重要。99年
108-2019年107-2018年106-2017年105-2015年104-2014年103-2013年102-2012年101-2011年100-2010年99-2009年<<金融危機,所有投資標的隔年大反彈@@一、我記得在2013年、2014年,103年附近房價最高點的時候,當時01這個平台月薪3萬都可以【教育我】,恩恩炒房穩賺不賠,晚買就買不到啦你看我薪水少少,一樣買哪裡買哪裡,利用寬限期、利用安抓安抓(一)印象中,103年還有個住三重的爸爸也貼出不用很多的薪水,依然可以不斷買房資產和我【當時】差不多的狀況,也貼出甚麼家裡裝潢的我不知道他現在用這個模式是不是還COVER得過來,小換大,郊區換市區,一棟換兩棟,低價換高價,然後一路賺上去(二很多大力喊多的帳號都不見了帥過頭的臉書賠錢提告自救會則開始出現,到目前都還有人在訴訟中(三)事實上目前揭露的實價登錄來看,當時103年、104年買的現在都虧一屁股,例如新莊副都心等等(四)現在比較少拿SARS買的案例來說嘴了,7年前,那可是標準勸人買房的SOP經典故事不是嗎(五)我印象中當時有位年薪600多萬的前輩,也堅持不當冤大頭,雖然我現在被動收入勉強可以看到他的車尾燈,但人家這種收入的都再斤斤計較了,你沒這種收入的還給人騙不就好笑了。(六)家庭總收入200萬真的很普通,我在北部最誇張一年還可以存到250萬光靠薪水這樣,還有養小孩是很貴的,要存錢還是要好好規劃二、其實我也不是一畢業就有這種收入吧,我相信萊爾富大夜、富邦銀行法務部應該都可能還有我人資的資料搞不好月薪低到只有5萬,那可能連存錢都很奢侈,應該要好好投資自己,創造更好的收入才對,怎會教這些人也去貸款來存錢,這不是背離現實想害人嗎?可支配所得多了,自然可以好好運用三、既然談到所得收入那多少收入就該做多少事房價所得比3-4倍,那你年收50萬的家庭,就是考慮200多萬的房子我如果年收400萬,老實說也不會想買超過800萬的房子年收600萬以上再考慮1000萬的房子這也很合理吧3-4千萬那當然就收入上億的再考慮了歐四、因為買房是需要貸款很多的【投資】如果你認為是投資的話那借錢就會要負擔本利攤還的損耗,也對年輕人存到的第一桶金的運用是個很重大沉重的負擔用個客觀的比較103年我400萬全砸下去買我家就好,一坪53萬總價2000萬好了一坪跌到38萬現在則回升到42萬房價剩下1584萬,我不但賠掉1.自備款>>>>>>>>415萬2.仲介費用5%>>>>>>>>>100萬3.稅金>>??4.1500貸款的利息1.8%>>>7年>>>189000元5.這些錢好好運用4%人民幣定存的收入>>112000元自己比較一下這跟你收入多少一點關係都沒有五、我想用相同【時段】來做比較會比較客觀一點屢屢拿SARS期間或100年以前多賺多賺多好賺真的你拿103年買到現在大賺狠狠打臉我的實價登錄,我相信我會比較心服口服六、7年前我奉勸過很多人,大家不相信,紛紛跳出來說我錯,10年後我會後悔沒跟上房價,會後悔當初沒利用【買房好好存到錢】那我現在再奉勸一次量力而為,用房價所得比來評估自己,因為長期趨勢還是【必虧】根本不可能讓你撐到30年後【保值】你現在壓大注你絕對會後悔有些狀況可以個案衡量少子化人口結構劇變下1.市區跌多的,可以考慮,因為會有都心校應,市區未來會比較抗跌2.市區不等於人多,郊區也可能人多,反正人口是支撐基本房價的重要指標,自己要能判斷3.南部或者房價很低的,確實在低利率環境下,可以考慮用房租負擔貸款,但是好物件我相信也很難找4.請注意法拍屋的個案,屋主很硬沒有法院硬,如果想簡單有間房子單純解決住的需求,也可以考慮看看最後如果你不信邪,妳可以現在買很貴的房子,負擔很高的房貸,然後我們10年後再來對照一次,看是你對還是我對瞜,真的不要再講SARS了,去各大校園跟夜市看看吧
火神大大 wrote:108-2019年107...(恕刪) 我只是比較好奇,以火神大夫妻年收190萬,又這麼會理財,以正常人工作40年來說,火神大一生賺一億元沒有問題,那到底一生可賺一億的人,該在幾歲時買房?買多少錢的房子?扣除生活費、養小孩的開支,火神大拿得出多少現金買房?2000萬?3000萬?2-3000萬又能買什麼像樣的房子?如果一開始就決定不買房,是否一輩子就走的一條不買房的不歸路?如果一生賺一億的人不買房,那一生要賺幾億才可以買房?
火神大大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沒問題。但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找對投資方向與管道,創造穩定現金流就對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腳程快,發現有賺頭,搶灘頭堡,先進場,先出場,就贏了,後面的人都死在沙灘上。不只是Sars時期買房不能說嘴,早起買信義區土地和龍頭股的,也不用說嘴。時也,命也,運也。老實說,年收300萬也不算多了。怎麼運用才是重點。
tany3472 wrote:我只是比較好奇,以火(恕刪) 其實小孩才是最重要的,你問我老婆跟我大金主父母也是一樣的答案房子甚麼的甚至錢的多少都不重要沒有後代=沒有希望我發文主要也是希望大家能多跳進去養小孩這個坑,而不是房貸這個坑都沒人了你要這些豪宅有屁用有時候看到這些商圈、夜市的萎縮也是感概,人的貪婪把自已玩死了扯遠了1.個人需求2.價格有沒有合理3.不要讓你的資金閒置睡著了撐過一開始最難熬的初始資金累積部分,後面會比較寬裕一點我希望再過幾年買屏東房子可以跟選水果一樣不用在那邊討價還價殺很大畢竟未來就是個【只要能保值就好】的負債當然除非你認為台灣人都熱烈歡迎回歸【某國】不然就電電自己的斤兩,不要借太多錢了,時代真的不一樣了很多人看到許多屋主的【開價】就會自己催眠自己,歐沒跌阿,嘉義哪有跌、雲林開很高阿,雙北一點都沒跌拜託去看一下實價登錄好不好,沒有很難查找就算硬需求要買也要好好做功課對吧
火神大大 wrote:其實小孩才是最重要的(恕刪) 畢竟買房是許多人一生都會遇到的課題,要不要買房影響的決定也是一生,1.如果一開始就決定不買房,是否一輩子就不用買房?2.如果一開始就決定要買房,為何不當初便宜的時候就買房?3.如果買房的前提是要比當初便宜才買,那如果房價不回頭是否一輩子不買?4.如果父母親不買房,該教育子女買房或是不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