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谷出久 wrote:你應該不到30歲民國...(恕刪) 孩子...我1978年的...幫我減了1輪?你真是個好人...我在念幼稚園時...滷肉飯大概5塊...你說陽春麵要賣多少?另外..我有用過5角唷...我還用過大顆的5塊錢唷!我也有用過10塊的紙鈔大概到我小學這些貨幣才變換.回收雖然我用的時間很短...但有記憶..1980我才2歲沒記憶..但1987我9歲.一個排骨便當大概25塊...長壽菸22塊..從小我都吃外食...這些價錢..我都知道..
tany3472 wrote:老兵最喜歡「憶當年」(恕刪) 所以什麼事都不做嗎?你知道我老家雲林市區的房子被炒作吵到一坪快要30萬嗎?我們原本台北出生的年輕人長大後因為房價高就開始往外擴散去買房價比較低的地區,然後原本房價低的地區也被炒好炒滿,使得原本當地的居民被迫往更便宜的地方去,那麼我請問各位「這些『更便宜的地方』居民的後代要住哪裡?」炒房就是該死
MapleBear wrote:所以什麼事都不做嗎?(恕刪) 現在三重就是如此,天母士林買不起的,跨個橋三重價格就是低上不少,真正買三重重陽橋旁的當地人少之又少....而當地人可能只能往五股泰山之類去買了~房價高代表有人買得起,只是這個人不是自己,很可能是外地者,而那外地者也只是在他所在地的弱小者而已~
jiahsien wrote:現在三重就是如此,天(恕刪) 其實你講得對一半,因為炒房的人不一定要買得起那間房子,他可以貸款撐著墊高轉手賣,如果下個接手人也是投資客就會再一次這個循環。當真的沒人要買時頂多被法拍而已,法拍買走的人若是投資客;又會出現這個循環。就因為這樣真正買來自住的人就變成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