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坪制只是行銷詐術,掩蓋實際房價其實很貴

terrybog wrote:
那麼你知道光是車位就可以扒你二到三層皮了嗎

應該是沒買過房的才覺得被扒了幾層皮吧
你可以舉個實例,怎麼扒二到三皮法?
發文之前先看一下車位產權的算法: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6533382&p=10#84092971
我在104年以前,買的一棟房子,車位一個產權10.5坪,遠超過內政訲規定的比例!
是我扒了商的皮嗎
那時只需一支逃生梯,建商主打的就是低公設比(25%),超多公設。所以寧願把地下室坪數儘量灌到車位權狀來減少公設比。
terrybog wrote:
免計容積是用設計樓地板面積去計算出來的
建商可以不用做到這麼大啊

能多大,免計容積全部都有上限,在上限內就是合理範圍。不合理就是再修法改上限。
這有問題?
不是所有建商都把免計容計蓋到上限,建案的公設比和好不好賣有很大的關係。消費者要的低公設比,高公設。拼命拉高公設比,對建商不一定是好事。政府設上限,商求取公設比的平衡,消費者挑合自己口味的。
這就是市場法則!

terrybog wrote:拿了一堆獎勵容積,然後再把「免計容積」設計到最大,再來計算到銷坪裡面,到了算稅的時候又吵著只計算容積面積來用法定工程造價來算稅
那麼那些多出來的免計容積,怎麼這時候又不讓稅金了

不知所云,你知道自己在講什麼嗎?
獎勵容積跟實坪制扯上什麼關係?免計容積都有上限,拉高不需要的公設面積就會拉高公設比。法定公設比太高你可以選擇不要買。例如逃生梯,建商蓋寬一點,甚至超過上限以顯大器,你可以選擇要不要買單。有建案公共走道做的比較寬,自然會拉高公設比,你也可以覺得大器有面子,選擇買單,或你不需寬廣走道選擇不買。商房子就是以迎合最大多數人的口味,這就是市場。
然後建商的稅又干實不坪什麼事了?你是說第一次登記費嗎?那是依法定工程造價的千分之二。這又干你什麼事?實坪制可以讓商多繳一點,增加一點成本,好把房屋再賣高一點。

terrybog wrote:當然更多建商的水電「偷工減料」的方式也是欺瞞消費者,當然就願意砍10%再含稅。我相信你不是他們一伙的吧

原來實坪制也可以防止建商偷工減料?好神奇的實坪制,簡直是無所不能了。
應該可以拿實坪制來反攻大陸
terrybog wrote:
這些持分的位置你都知道在那邊?總共算了幾次,你懂嗎?找的到嗎?

看到這句,我...
要不要先去認識一下什麼叫產權持分再來發言啊!
稍微看了一下馬尼拉房價

雖然是實坪制

房價跟台北一樣貴

1㎡約0.3坪

室內20幾坪都要幾千萬

灌在總價裡,還要繳管理費

不過便宜的也有

但治安堪憂

更便宜的也有

不過幾乎是偏鄉

馬尼拉也在炒房嗎

不然現在怎麼這麼貴= =

記得以前很便宜

Ace.H
就說什麼制都一樣,羊毛出在羊身上。白飯免錢,意思是白飯錢灌在菜錢裡。設免錢就是公設錢灌在專有坪裡。再收租金,扒兩層皮。還住的很高興!
lawtaipei wrote:
價格讓市場決定就好,我們不必操心。
實坪制清清楚楚,「19.5坪」就是「19.5坪」,說實話有那麼難嗎?

專有19.5坪,那一個代銷沒跟你講清楚?
都說了,代鎖沒講,是代鎖的錯,你也不問,那就是你笨!
現在還有代鎖說總坪數30坪,還真的以為專有室內空間有30坪的嗎?
連九十幾歲的阿公買房都知道要看總坪數,公設比。
一鴛一 wrote:
泰瑞哥哪裡看不出來合...(恕刪)


全部都是如此啊

所以他們才要擋虛坪制,因為能上下其手的地方才多!

你剛剛也問了菲律賓人,即使灌在總價裡面,但是公設部分就是拿來做宣傳用的,我購買SM集團的房子,公設都做得很華麗,總價也沒有比天高!

另外車位購買100萬披索,合台幣約當60萬,可是他們戶外的停車位就足夠停放了!地下室車位除非是馬卡蒂那邊才會有人要,否則大家都是停在外面就可以了!

蘇比克灣的房產也沒有炒的比台灣誇張^^
Ace.H
房價高不高,不是看什麼制,而是看地點。精華區,地點優,什麼制都一樣貴森森!
黑羽斷翼 wrote:
你吃過吳寶春的麵包嗎...(恕刪)


問題在於現在的房子品質就是夜市的,但是都想賣吳寶春的價格!

你自己也說出來了!

那麼沒有品質,還在包裝上努力的灌水(用裝潢遮蔽沒做好的地方),這樣算是良心?

明明可以不用把免計容積的部分做到最大,偏偏要做到最大再要求消費者買單,這樣不就是一個小麵包用了7、8個袋子裝了,還強迫連袋子一起購買的概念嗎?
terrybog wrote:
建商賣30坪附車位總價900萬,看起來一坪是30萬
但是推實坪制之後,不能再寫30坪,而是只能寫13坪附車位總價900萬這樣一坪就是69萬了
這樣大部分的人看到就不會想去詢問了,所以建商跟既得利益者才會抗拒實坪制

此坪非彼坪,懂嗎?
照這種說法,改成賣你30坪,用美金一坪2.5萬,應該會賣翻了
此幣非彼幣,懂嗎?

至於一坪多少錢賣得掉,取決於市場,不是金額大小。
我家房子,買的時候二十萬出頭,兩年前附近一坪喊到35萬,我都說商瘋了。最近價格沒有低於50萬(還公開沒幾天就賣光了),這次換我瘋了
不要懷疑,此坪就是彼坪,我沒改成實坪制!
Ace.H wrote:
應該是沒買過房的才覺...(恕刪)


車位的算法不是只有這樣計算,沒做個設計算過坪效的人才會跟我說沒有扒皮這件事情

我剛剛說過了車位尺寸2.5*6米即使乘上1.8倍好了那麼是幾坪?
最多也就8坪,那麼你可以回頭看看你車位權狀是多少面積,然後好好想想,既然乘上1.8倍了,怎麼大公又有持分?持分範圍在那邊,你真的知道嗎?


把這些都剔除在權狀之外,購買房屋單單用專用面積來計價,很清楚明白,怕什麼呢
Ace.H wrote:
能多大,免計容積全部...(恕刪)


免計容積的上限取決於設計樓地板的面積,那麼這些設計樓地板面積怎麼來的?
除了容積規範,就是容積獎勵才能增加設計樓地板面積啊!

不然你認為在那邊會多出來?

舉例新北市住宅區容積率300%,不管面前道路及退縮 1000坪土地只能蓋3000坪容積樓地板,但是那一個白癡建商跟建築師會設計這樣的產品?容積獎勵上限可以到基準容積的40%那麼就變成了可以蓋4200坪的「容積樓地板」再來去計算面積容積30% 數字就出來了

3000*30%會等於4200*30%嗎

另外我沒有說實坪制可以讓工程品質變好,你中文要看清楚,我說現在都是用虛坪及包裝,來忽悠消費者,夜市麵包賣吳寶春麵包的價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