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真的比買房好?我算給你看

灰狼01 wrote:
巴菲特不買黃金,只因黃金不能有任何產出,只能等待下一個傻瓜接手...
股票、房地產都可以有產出,如股息(或淨值提升)、房租,這些產出價值長期而言,對你的投資就是一種保護作用!
所以如果不看價錢買入,產出價值偏低 (股價、房價太高、股息、租金太低),再好的標的都可能會變成賠錢貨...

有人會說,那自住沒差吧?
如果資金成本大於居住成本,如租同樣一間房子跟買同樣一間房子,付出房租、利息、資金機會成本的代價差差很多,你認為會有差嗎?

我個人算法,不代表適合其他人,以我自己為例,資金機會成本約5%,一間房子1000萬,每年50萬以上利得,租這房子每個月2萬,一年24萬,一年差異26萬就算滿足購屋心理所需付出的代價了,有差嗎?


印象中有個極端案例.
科斯托蘭尼曾舉個他自己的例子,他買了舊帝俄時代發行的俄國國債,因為價格低到約只剩面額的百分之一,那時有媒體報戈巴契夫打算向西方借款發行國債,科認為蘇聯人有可能會借新還舊,把帝俄發行的國債贖回,所以科買進那批國債的其中一部分,結果出借的國家說服戈巴契夫贖回那批債券,科因此獲利60倍.

這個債券當時已沒能產出(或付息或贖回),債券流通價格不到面額百分之一,因為非常低價,即使最終成廢紙,科也只損失一點點,但,科認真的思索研判俄國人性格雖然有點粗曠,但會認真看待自己的信用,可能會贖回債券,結果如科所料,他說那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投機案例之一,呵呵...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我就是愛拍照
「淨值...台灣很多股票淨值低於股價又是為什麼?」有點筆誤。
灰狼01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呃...樓主你拿一支個股玉山金對比房價指數,是不是誤會了什麼?這樣的論點在學校做報告都會被打槍吧?如果拿同時期的大盤指數表現對比房價指數還比較有參考價值一點。

再說,存股、賺價差、散戶、大戶、中實戶、租房、買房、包租公、法拍屋...每個人的動機、出發點、資金、需求都不同,真的不懂這樣比意義何在。
Trillionaire2020
傻套: [都買][都買][都買][都買][都買]
灰狼01 wrote:
債權也是如此,無息債券是無息,為何會有人認購呢? 買了一個選擇權罷了...


不僅是選擇權而已,還有可能當時利率低到近乎零(甚至負利率),因此非常有信用的債券被買進,當負利率時代出現,即使零息的債券實際上變為有息債券了,因為存在銀行的存款沒利息還被銀行收手續費/保管費之類的費用,買了零息債券實際上減少了被扣的費用,變成保本(甚至保值,因為通縮物價下跌).
灰狼01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guest2000 wrote:
印象中有個極端案例....(恕刪)


喔..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裡面也有提到奧地利通貨膨脹時(p48)

卡斯提裘尼發現貨幣貶值可能帶來的巨大機會

在奧地利以貸款方式購買有效資產,不管價格

把錢換成負債拿來買房

然後通膨後,用一錢不值的鈔票

來償還這筆債務,這次會不一樣?
選擇是一種價值,它賦予我們控制自己生活方向的權力。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的確。對一般絕大多數小康家庭的小孩,讀書是唯一出路。命運是指那些極端值,PR10以下和PR99以上的人而言。PR20以上的,光靠努力讀書都有機會到PR80以上,再省點或搞點投資,PR99也是有機會。 ...(恕刪)


跟你大概講兩個例子, 兩個都是我和我太太的表親.

一A君, 台大電機博士, 在業界待過, 在學界待過, 現在在補習班.

一B君, Michigan-Ann Arbor 電機博士, 在台灣半導體待過, 在大陸待過, 現在準備讓他爸媽住養老院.......




不細述了.
Trillionaire2020
[鬱卒][鬱卒][鬱卒][鬱卒][鬱卒]
winston58 wrote:
結論, 如果只看近二十年的結果, 怎麼看, 買房都比存股好.


要比結果的話,最佳的投資應該是 - 黃金
20 年前 國際金價 360 USD ,現在 2000 USD,
足足成長了 6 倍,年化報酬率 9%
灰狼01 wrote:
波克夏長期是不配息的...(恕刪)

都可以
不配息或是配息都可以投資

橡樹資本買股都是買配息的穩定股票
然後搭配可轉債與高收益不良債券
它的績效也不錯
只是個過程 wrote:
跟你大概講兩個例子,...(恕刪)

小孩成就越高
等你老後只會送去養老院
通常是用你辛苦存一輩子財產支付

要是小孩出國讀書留美
一輩子回來看你的時候
往往都是繼承遺產時後
灰狼01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Z3300 wrote:
喔..一個投機者的告...(恕刪)


以前不存在。

現在美國房屋貸款利率8%,通膨6%

再加上加州豪宅稅實價5.5%每年
有錢人正在賠錢狂賣房地產
還送百萬豪車。

歐美日澳的實價課稅很可怕
澳洲推出空屋稅1%加上原本實價房產稅
馬上租房不要錢且拜託租客快來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