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01 wrote:
巴菲特不買黃金,只因黃金不能有任何產出,只能等待下一個傻瓜接手...
股票、房地產都可以有產出,如股息(或淨值提升)、房租,這些產出價值長期而言,對你的投資就是一種保護作用!
所以如果不看價錢買入,產出價值偏低 (股價、房價太高、股息、租金太低),再好的標的都可能會變成賠錢貨...
有人會說,那自住沒差吧?
如果資金成本大於居住成本,如租同樣一間房子跟買同樣一間房子,付出房租、利息、資金機會成本的代價差差很多,你認為會有差嗎?
我個人算法,不代表適合其他人,以我自己為例,資金機會成本約5%,一間房子1000萬,每年50萬以上利得,租這房子每個月2萬,一年24萬,一年差異26萬就算滿足購屋心理所需付出的代價了,有差嗎?
印象中有個極端案例.
科斯托蘭尼曾舉個他自己的例子,他買了舊帝俄時代發行的俄國國債,因為價格低到約只剩面額的百分之一,那時有媒體報戈巴契夫打算向西方借款發行國債,科認為蘇聯人有可能會借新還舊,把帝俄發行的國債贖回,所以科買進那批國債的其中一部分,結果出借的國家說服戈巴契夫贖回那批債券,科因此獲利60倍.
這個債券當時已沒能產出(或付息或贖回),債券流通價格不到面額百分之一,因為非常低價,即使最終成廢紙,科也只損失一點點,但,科認真的思索研判俄國人性格雖然有點粗曠,但會認真看待自己的信用,可能會贖回債券,結果如科所料,他說那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投機案例之一,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