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不起太長的等待,算東西價值時也把'人'的因素算進去吧!


bbe022001 wrote:


那剛好的很
大大...(恕刪)

江子翠好
但那的房價新屋已經比過河台北市還貴
主要是主打居住品質跟教育
至於亞東
感覺有點亂
但主打房價親民
各有好壞

idfour409 wrote:
看完你的理論
我只有一個疑問
你的理論沒錯
但基礎建構在房價一定漲上面
所以你才覺得現在買房子一定賺
我的疑問是在現在所得納麼低的基礎上
你還覺得房價只會往上嗎
光租金就高於個人經常性薪資了
你還覺得房價一定漲嗎


不是房價一定漲,是錢一定變薄 (所謂的通膨)
20年前十塊可以買很多東西,現在十塊只能買一個樂利包飲料,養樂多都要6元了。
我念大學時,西瓜汁一杯15元,現在要25元了。這樣說你應該就有感覺了吧。
但是薪水呢,理論上要跟著物價上漲。但大部分是像廣告說的:什麼都漲,就你的薪水沒漲。

假設你租20年房子,你的錢就真的是花掉了消失了。
20年後或之間,你有什麼急用或你想把資產留給小孩,
就只剩下繳了20年房租後剩下來的現金了。

房價的確有可能跌,但不可能變零。
租房N年後,你繳出去的錢完全變零,到老還是沒有一間自己的房子。

以我現在的大樓租金 18,000,管理費 2,000 ,一年房租是 24萬,
假設我去買了40坪公寓,等於我繳了每坪6,000元的房價。
除非房價每一年都跌超過 一坪6000元,那你租房子來等待房價跌才有價值!
而且要你等的到,因為加入通膨因素,不漲其實就是跌了。






房價 不會漲嗎??
就我所知. 我家附近大安區的地段..
幾乎是只要一 貼出售字
不會過太久就會賣掉的..

就算現在房市成交量低.
不過 還是沒有人肯降價賣
再說最近股市好.
投資客 更不可能 賠本賣

說真的 台北市 好的區 要跌??
我真的是覺得很難..
你在看昨天的新聞的話..
信義區昨天標的.
也是超出預期的行情所標走...


當然你說其他地區房價跌不跌..
我是覺得要保值 還是買台北市吧...

至少最近30年 幾乎還是漲翻天了...

錯誤的觀念會誤了自己一生
10年後該是光棍的還是光棍
地獄倒楣鬼ct wrote:

錯誤的觀念會誤了自...(恕刪)

你的意思就算超過薪資
你還是一定要買房子囉
你不吃不喝
小朋友不受教育都沒關係囉
版主以人為出發點
你又以人為出發點嗎
還有你覺得房價不會跌嗎
如果真的這樣
老李時代就不會一大堆大財團倒了
因為圍了 一堆不值錢的地倒閉了
財團圍地哪管你成本
反正倒了是你股東倒楣
還有你通膨的概念是非常的差
通膨來自於你國民GDP成長
台灣薪資水準回到13年前
GDP更以兩位數下跌
你通膨理由在哪
台灣要擔心的是通縮吧
不懂的人請回去買本經濟學來讀
不要講那種根本不是實際的話
對了我在聯合晚報看到一篇社論
說現在老人家窮的只剩房子
只好拿房子去抵押換現金
房子對老人家好
他幹嘛換現金
還有房價這東西說真的是機會財啦
不要覺得買了一定會賺
自己想想之前信義區都是墳墓時你敢買嗎
現在大家搶翻天
一年河東一年河西
搞不好過幾年台北被淹沒
最值錢的是桃園林口
你就只剩湖底的一點地
借鏡某板當過仲介的某S大的例子
板上很多發言看看就好了
有些是特定利益族群
有些是鍵盤富貴 鍵盤大亨~~
還帶著些許的妄想症~~
我只建議,買房子要看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個人的建議是至少要評估未來十年內,自己可能遇到的狀況。貸款還是要適度為宜,不要被低利率沖昏了頭。錢是要還的。


風險:
1.生->小孩開銷
2.老->喪失經濟能力
3.病->醫療開銷、喪失工作能力
4.死->債留家人
5.天災->水災、地震
6.人禍->小的:施工鄰損、有人自殺、火災;大的:政治紛擾、戰爭
7.城市發展->商圈沒落(EX.台中舊市區、天母地區)、全球競爭力移動
8.其他->利率上升、失業、買方縮手、賣方殺出、政府提供平價住宅、股票市場下跌、系統性經濟危機...

idfour409 wrote:
你的意思就算超過薪資...(恕刪)


沒人說要 "現在買",只是在說買屋的確有抗通膨的好處… 而你所指出的今年不只沒通膨,還有通縮… 我只能說,各國政府怕通縮比怕通膨多的很… 要是你要賭台灣接下來 30 年會通縮,那也是你的決策啦… (但要是你真的要賭台灣 30 年要通縮,那我會建議你,東西全賣一賣換現金,移民到別國會比較實在)

對景氣來說,life will always find a way… 歷史經過許多次經濟不景氣、經濟蕭條後,雖在不景氣時,大家悲觀至極,但最後總是發現,景氣總是會扭轉乾坤…

因國民 GDP,最終還是來自大家的生產 / 消費… 大家只要有信心,不停的生產有價值 / 消費有價值的東西,自然 GDP 就會上去… 而經濟學最基本的假設就是 人們的慾望是難以滿足的;最終總是會有新的東西被發明出來,讓大家都想買… 例:40~50 年前,誰有 PC,誰有 iPod,誰有汽車,誰有冷氣? 而只要大家肯消費,經濟就會好轉…

---

至於老人房子抵押,說真的,重點不是因為老人老了沒錢 (這個事實上有各式的國民年金等福利政策在 take care),這個東西的重點在於 "活化資產"…

i.e. 這些老人們事實上資產很多、有錢得很,只是大部份卡在自住的不動產上,所以這筆資金無法動用… (要到死了時候,才有機會動用)

所以才會有人想出,reverse mortgage 的方法,讓老人們把他們的資產活化,讓他們可以在他們剩下不多的生命,儘可能的活用這些資產…

簡單的說,就是要這些帳面上事實上很有錢的老人們別死守著他們的錢、儘量把他們的錢花掉啦… 這有什麼好處?錢花掉 == 消費 == 經濟活動增加、有需求 == GDP 增加 == 經濟好轉…

---

當然,reverse mortgage 這東西,說真的,還是有許多的問題啦… (這也是這次被大家罵的很慘的 "華爾街金融騙子們" 想出來的 idea)


大家中秋快樂~

感覺好像在開辯論會了,

事實上我覺得夫妻真的只要同心,其利也會斷金,

生命會找到出路,一起背房貸,為了同一個心願而努力,

事實上也很甜蜜(只怕不同心)!


尚在租屋的,夫妻手頭的現金比較多,

可以做其它運用也不錯~


希望大家都能圓滿快樂啦!對身邊的人好一點...比較不會有遺憾

這種題目感覺上沒啥對錯,

投資與買房子,

每個人的主客觀條件都不同,

用自己的經驗套用在別人身上自然會有問題,

難能一致論斷,

只是人生有現這是確定.

家中長輩告訴我們:

人無恆產, 便無恆心.

後來自己感覺買了房子,

只要能力還能負荷.

面對房貸時,

想的都是如何賺錢或努力工作早點將房貸還清...

人生這回事,

感覺要怎麼過,

自己決定自己承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