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意見是..
1. 若房屋需求是自住 而非投資 ... 當然 買 比 租 好..畢竟你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蝸居..(金窩銀窩 不如自己的狗窩)
2. 如果買房是為投資..那就得考量整體經濟環境了...請謹記...房屋價格不是只漲不跌的..更何況..還有折舊維修及稅費的問題
最後給剛踏入職場的年青人一個建議...想要建立一個家..不是只要結婚生子就夠了..我相信你的另一半都企盼擁有一個真正的家=房子...我認為這是剛性需求..畢竟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在台灣人來說是根深柢固的....
其實個人目前朝心中覺得最好的方式努力 :
中華電信持有 > 100 張 => 保守估一年配息 4 元 , 就有 40 萬. => 每年用類似定期定額買入.
如果另一半每個月也有 > 4 萬的固定收入, 要維持一個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應該可行. 尤其在中南部.
可惜我手腳不夠快又貪心想買低價. 中華電信從我開始觀察至今也很牛步的從 56.5漲到58.4 了.
讓我又有點捨不得再下去多買幾張.
但是仍需要在自己的能力可及範圍內買入自己的不動產自住.
就如板上許多大大提到 :
1. 不用擔心房租被調漲或被房東趕.
2. 愛怎麼裝潢規劃, 釘釘子都無妨.
3. 有小孩後更會考慮安定感.且行有餘力更會考慮學區.
有些東西是無法用金錢或投報率來衡量的.
poles1 wrote:
小弟舉個實例吧,股價...(恕刪)
今天就藉助此版與各位01友討論,列出貸款買屋與用頭期款(金雞母)所生之股息(雞蛋)來租屋之差別,歡迎討論
前提:高房價低房租 & 高房價所得比 的環境
假設:擁有400萬自備款,想住1000萬的房子
1. 付出400萬,貸款600萬,利率1.8%,本息平均攤還法=>一個月29788給銀行(還沒算升息)
2. 付出400萬購買中華電得約66張股票,設年配息7%,年現金流為28萬,月現金流為2.33萬(不含退可扣抵稅額,我想目標為1000萬房價的人,應該還可以退可扣抵稅額),1各月2.33萬租1000萬的房子
常見的迷思:
1.房租 付了20年 一場空,房貸 繳了20年 會有自己的房子
=>租方20年後不是一場空,會有中華電股票66張,且股價長期也是走升的
=>20年後(或更舊,因為不一定買新成屋)中古屋的價值,反而打各問號,容後述
=>而且買方薪水一入帳就是轉部分給銀行,租方薪水一入帳可以用部分繼續養大金雞母生更多雞蛋
2.安心感:金屋銀屋還不如自己的狗屋
=>我個人認為不用擔心被裁員,房子馬上有被法拍的危險,這樣才叫安心感吧,就算沒薪資了,現金流也保障你住的權益
3.好地段,好學區會升值
=>認同,但1000萬買不起所謂的好地段好學區,反倒是租方可讓小孩讀到好學區
4.股票暴漲暴跌,感覺很多人虧錢枉論賺錢了
=>買中華電只要看他的護城河是否還在,如其他家寬頻業者是否還跟他租用電路,家用及行動電話市佔率等,穩穩領股息即可,不用看分析師表演,不用追各股輪動,見木不見林反而危險
5.20年前的房子到現在賺多少多少
=>以前是經濟飛速成長的年代,現在呢? 薪資縮水 退回13年前水準
可惜無法得知20年前中華電價格(好像還沒上市),在經過增減資之後,個人功力太淺無法還原剛上市股價與現在之差價,但個人認為也是賺的
個人不看好20年後中古屋的原因,補迷思1
房價=房屋價值+土地價值
房屋價值只會折舊不會漲
土地價值要看地段,先不論好地段是否買的起,以現今一般大樓4x坪住戶土地持份只有3~5坪來講
3~5坪土地價值漲了是否能貼補4x坪房屋價值的折舊?如果再扣掉通膨之後,是否還增值?
所以古云有土斯有財,而非有屋斯有財
現在舊公寓值錢是因為土地持份高,之後的舊大樓呢?拿甚麼炒作?
個人認為之後台北房市的利空
短線:央行即將進入升息循環
中線:少子化
長線:氣候變遷,今年要到12月中才有冷的感覺,之後呢?海平面上升是否會形成台北湖?
首都遷都絕不會到了水要淹進來才做,一定是提前各30~50年規劃,別覺得不可能,請參考連結
海水曾入侵首都 馬爾地夫為舉國搬遷做準備
擁擠且海平面低 印尼總統再提議遷都
影響未來最關鍵的會議、改變台灣的機會,就在哥本哈根
結論:
當然不是指租屋一輩子,可靈活運用
這操作策略適用於現在高房價低房租的環境
在房價薪資所得比恢復往年平均水準或以下時,可以選擇將金雞母用來購屋
或者用這段時間薪資所存的錢當作頭期款,再用金雞母所生之雞蛋繳房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