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esczw wrote:
我是不知道年輕人受了什麼委屈拉。就在剛剛我去吃飯時對面就做了三個大學生
正在討論今天晚上要衝去哪裡玩,反正開學第一禮拜教授都不會點名。
我也不知道他們哪讓你不滿了,

這情況十幾年前就有,
又不是這幾年才出現的~
先不管政府是不是真的對不起年輕人,
但有幾件事實是不變的:
1.別人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是前人挖洞後人跳;就算機會無限,但資源卻是有限的.
2.努力很重要,但是機會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得到.
沒有買下當初十幾年前300萬而現在1100萬透天公寓,
可以說是我的失策,
但現在原本450萬可以買下新市鎮的一層住處,
可過了一年同樣的房子已經喊價到近600萬...
是我沒努力一年多賺150萬嗎?
不,是某些人的私慾和政府沒有有效的去節制而讓我沒有機會~
如果我會玩股票會炒地結果就不同~
那是不是表示不會投資股票和房地產的就該死?
房貸在現在可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啊!
有沒有能力買房只是結果之一,
基本收入的低下和差距才是被反映出來的現象.
少數人可以做到的,
並不表示大部分的人就可以做到.
想往上爬的人都會希望機會不要被壟斷或扼殺,
這樣努力才會有結果~不是嗎?
也許很多人沒有信心不是好現象,
但讓那些現在有車有房認為當下的人不夠努力的從零開始,
有幾個敢說他們有把握可以再度奮鬥回到像現在一樣?
我想答案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現實面來說,
過程和心態只是裝飾結果的佐證,
並不是成功的保證.
方向和目標才是不變的重點...
只是在年輕時買房真的是必要的目標嗎?
黑貓白貓,可以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橘子貓~~~ ^^
看到這麼多留言,我感覺也真的如此。
在我們那大學是領3xK,不管有無料,絕不會是領22K時代,
有許多人(坦白說包括我在內),念書都不太清楚自己要什麼,
只知道身為戰亂後的台灣第一、二代(4~6年級),
可以感受上一代對於安身立命/出人頭地的強烈需求,
當時選填志願,校名講來很重要,前途預估是必要,興趣填來是參考次要...
多少人是分數到了就念了,完全不知道要面對的未來?
所以依據時代變遷,有一度是土木建築、電子電機、資訊...各系人氣輪漲。
許多人就是接受這種填鴨教育不知所以的長大,
並且靠憑藉投資了這麼久的科系專業去謀生(騙吃騙喝)。
一個人從事有興趣的工作,會不會成功不確定;
不過從事沒興趣的工作,我確信是不會做到頂尖,即便是高位、是年薪百萬,
想必也若有所失。
有很多人說22k是政府要負責,
但我們在檯面上的這些人,不也接受這些教育? 甚至因為有金湯匙,完全就是父母安排。
至少我看不出總統們對於法學的熱情、一些政治人物對於政治的堅持...
談創造力?談競爭力?
我看還是從放開升學主義、斷開補習才藝,
讓孩子適性發展開始吧!
回到房地產,買不到沒關係,22k也無所謂,
也誠如前面的人說的,努力就對了!
反正餘屋多得很,買不到就租也行。
也不必怨嘆,有時萬般皆是命,
為何你不是連公子? 為何你沒出生在第三世界戰亂國?
也許過得不比台灣第一、二代,
但是比起世界很多角落的人好很多了,惜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