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哪一國是用實際屋內坪數去計算每一坪的售價的呢?

扯一大堆,既然遮風避雨遮陽你都可以算進附屬建物,那請問你屋頂要算嗎?
屋頂跟雨遮還有屋簷都是相同功能的東西,那就乾脆一起登記呀。

這樣你說好不好?

牆心當然是模糊空間,請問你一般人哪裡知道牆心要怎麼量? 牆心在哪裡? 牆有多厚?
一般人可以很容易算得出來嗎? 要呼弄你也很簡單呀。
反正你看平面圖從牆心算面積跟實際一定會有誤差,請問你一般人怎麼知道差多少算合理?
日本的房子可是按照牆內面積來算的。

我買一間房子,公設先扣掉30%,雨遮再給你扣掉5%,外牆還要再扣,
還不知道要扣多少才是實際能用的面積。
室內面積有六成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你花了可以比上一台車的價錢去買雨遮的面積,然後跟我說花這成本這叫合理。
嫌錢太好賺也不是這樣花的好嗎?

ejan1969 wrote:
一個東西要花錢蓋,就得要算入成本,不能站在上面對你來說就是無用,家裡還有很多你不能用還要算你錢的,譬如管道間,你也可以要求建商把管道間的牆面打掉,管線外露難看一點也沒關係,我買的空間我就是要可以用。

模糊空間?當大家都一致的量測標準,哪來的模糊空間?不就一個定義,像你知道了主建物是從牆心量的,你會被建商乎弄嗎?對不清楚定義的人來說,也沒有人會被乎弄,因為大家講的主建物坪數都是一樣的量測標準。

真正創造模糊空間的是一直講"室內面積"這個名詞的人,像我發文就盡量講"主建物",這個才是正確名詞,像這樣一篇討論串裡面充斥著"室內面積"跟"主建物"這兩個名詞,對很多不是很懂得人才會造成混淆,這明明是兩個不同的定義,卻經常被混用。我猜下面會有人說,你看講主建物就是會混淆,所以應該推實坪制,就樣就會有點劣幣逐良幣的味道了...(真正造成混淆的是你們吧)

多登記一個實際室內面積也很好,要去推動的我也歡迎,畢竟權狀登記的越詳細越好。至於說現行的登記制度會讓人買房子被騙被灌水的,買一支手機不做任何功課隨便去一家通信行買,都有可能買到貴的或不實用的;要投資不做任何功課就找理專,也是很可能會買一些無用的基金回來,我真心覺得買任何東西都是要做功課的。

在台灣賣實坪就會有人說:

1. 我買2樓,我不需要電梯,這電梯我不要出錢
2. 我不健身的,這健身房的錢要扣掉
3. 這逃生梯一個就好,另外一個我不買單
4. 這車道是給裡面的車位用的,我沒用到我不出錢

....以此類推....
monsterJ wrote:
在台灣賣實坪就會有人說:

1. 我買2樓,我不需要電梯,這電梯我不要出錢
2. 我不健身的,這健身房的錢要扣掉
3. 這逃生梯一個就好,另外一個我不買單
4. 這車道是給裡面的車位用的,我沒用到我不出錢

....以此類推.......(恕刪)




可以買公設算在一起的阿,
實坪制剛推的時候,一定是能接受的人才買,
何必為了這些小事, 就不作呢
(建商OS: 讓買家沒的選跟比較才是維持獲利最佳解)


所以捏??
就沒辦法管理了嗎??
頭腦能夠用的程度就是這樣嗎??



1. 不給磁扣就可以了, 沒付錢沒磁扣很合理吧
(最好搬家他都不要用)
2. 公設當然是用的人再去付錢
3. 法規規定沒辦法
4. 如果連機車都不想停, 跟1一樣, 非使用者無法進入的管理要建立


接下來應該很多問題會陸續貼上來..
台灣人的反應快世界出名,
但都花在可以想100個理由阻止某些事
就是想不出1個可以讓這方法補足且更順遂的建議

要改變跟進步,在台灣真是God dame hard阿阿阿..
It's Taiwan style
goodpig wrote:
不用這麼激動,我也...(恕刪)


政府登記的權狀寫得清清楚楚, 你說被騙, 也只是懶得做功課而已
宇宙神人 wrote:
花在那,不知道?權狀不是寫的清清楚楚?


寫清楚也沒用, 裝睡的怎叫得醒
monsterJ wrote:
....以此類推....

顧客: 我要買一份都沒有勾芡的蚵仔煎, 蛋要兩顆, 青菜加多, 價錢一樣, 蚵仔會有幾顆呢?
老闆: 那叫青菜蚵仔蛋煎, 成本變兩倍, 怎能賣你蚵仔煎原價?
顧客小孩: 我媽媽說下次她要自己買蚵仔回來煎煎看, 到時一份就可以吃到十顆蚵仔!
老闆和顧客
在這裡提實坪制的不外乎:
1、數字變大,建商就會降價(水果1斤30元,你跟攤販說1公斤要50元好貴,他會理你嗎)
2、實坪計價,建商就會少蓋公設來換取更多的戶數以攤低每坪價格增加競爭力(何必等到實坪計價,現在就不能減公設?)
3、國外都實坪制(外國建商最佛心?門口以外都是免費送?)

ryanku wrote:
政府登記的權狀寫得清清楚楚, 你說被騙, 也只是懶得做功課而已

閱讀能力有問題?我有說我被騙嗎?

邏輯能力也似乎有問題,明明就有不肖建商因為公設灌水被罰款的案例

你要繼續只譴責那些買家嗎?

公設怎麼被不肖建商運用的,案例一大堆,說明這種遊戲規則就是容易有模糊空間

怎麼可以反過來指責買家自己沒有追根究底?

beta710211 wrote:
在這裡提實坪制的不外乎:
1、數字變大,建商就會降價(水果1斤30元,你跟攤販說1公斤要50元好貴,他會理你嗎)
2、實坪計價,建商就會少蓋公設來換取更多的戶數以攤低每坪價格增加競爭力(何必等到實坪計價,現在就不能減公設?)
3、國外都實坪制(外國建商最佛心?門口以外都是免費送?)...(恕刪)



1.再賣不出去,他還要賣50元??,
供需的事不用再解釋了吧
(這才是建商不願看到的結果)


2.可以減阿,不是有某公司老闆說"未來會有低公設的房子出現"
那現在公設都是政府規定的說法,又是怎麼回事?
建商要主導修法嗎??


3.門口以外不是免費送,是勘用

實例1:
電影很多房子外的逃生梯是無法防雨的,應該印象很深刻吧
台灣國情不同->不想淋雨的話,該怎麼做??
公寓可以這麼簡陋,那在大樓該怎麼作??
是不想討論,還是作不到??

實例2
我們大廳的磁磚都是義大利進口的喔->那我家是什麼??
我自己花錢買這種公設等級是給誰用,還是虛榮心??


分開算吧,
這樣你就知道,建商會把這些公設作的多廉價
還收更貴的錢..

實坪計價真的不好的話, 就試行看看
讓那些該該叫要實坪計的人閉嘴
不是很好嗎?? (建商:好個屁...)
THE666 wrote:
你說的這是早期的部...(恕刪)


也沒有多早期,最近幾年都一直有建案被告。
新聞也都查的到。
把公設面積灌進車道來算不是很罕見的事情。
就算真的罰錢也不過千萬。
但能賺得可多了。

一戶只要多灌你五坪,以100戶來算就是500坪,一坪算50萬,這樣算很保守了吧?
就淨賺兩億五千萬,罰個千萬根本不痛不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