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田共青 wrote:
第一次聯考時你是否再念普通高中或職業學校做出選擇
大專畢業前你是否為預官考試做出努力拿19000的薪水或者當個大專兵領5000也無所謂
只要是考試或者是競爭,總是有輸的人,
誰能從小到大不論什麼都是第一名? 就算你都前10%也很難。
到底你是有多偉大,可以直接認定別人應該當奴隸?
你這麼有自信,我建議你去生幾個小孩,看能不能每個都上哈佛MIT?
不行是因為你不努力,還是你的小孩有問題?
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靠著努力就達成某某目標的。
你覺得很容易的目標,對別人可能很難,
你覺得買房子後容易,不也有人覺得上哈佛MIT很容易?
你可以評論別人買不起房就應當奴隸,
那人家讀哈佛MIT的,是不是應該發文,
評論一下進不去哈佛MIT的人都是白痴?
隨便就指責別人只有當奴隸的份,不知道你憑的是什麼底氣?
在我看來,版上的多多都是半瓶水,明明也不過多走了半歩而已,
就指導起別人的人生了。
記得我小學的時候,有個同學成績不太好,
後來有一天,他跟我講,其實他的眼睛神經有問題,
看東西時,影像會跳來跳去的,這雖然是件小事,
可是我一直記到現在。
所以說,你怎麼能光看外表就知道別人背後的困難,
然後就給別人下了只能當奴隸的結論?
有競爭就有贏家和輸家,現在是贏家直接講輸家活該應得的,
贏的人真的是只靠努力嗎?真的不要太有自信。。。。。
最近很紅的魷魚遊戲其實就是社會的縮影,除了玩的遊戲不同,
下場不同以外,真的差不了太多。人心的醜陋,在電視和樓主的文章中,
都表現的一樣淋漓盡致。
這個叫激將法.你回這種話題多了. 就中魯套圈套了誰說開版罵買不起人是奴隸. 開版就不是奴隸?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生死鬥只是剛開始. 房地產是金融問題. 金融世界沒有對錯. 只有輸贏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你怎麼知道每個領2.5萬的人都是沉於安逸?
你怎麼知道每個領2.5萬的人是不思進取?
每個領2.5萬的人都企圖買房?
觀你過去文章 也是一個能明辨是非的人
可能假日都很閒就是想槓吧?
如開頭說的平均薪資是板上用來衡量買房的依據!
我也有提 但凡努力一點也不至於領這種薪資
既然不是領這2.5萬薪資 也就不要提平均薪資買房的事
本來買房就是衡外情量己力!能力到哪便買到哪!切勿好高騖遠
月收20萬買不起房??是我們對買房的認知有所差異嗎?
昨天也看到有人提黃秋生買不起台灣房子?
我都懷疑 難到台灣房價會比香港高
他也算知名演員了吧 片酬也不低 說買不起是眼高手低吧
再者 目前通膨應該是所有人都會意識到的情況
所以如何置產 保住購買力有多餘錢的人都會做的事情
不同量級的買方 本該引導至相對應的市場
但因為政府的干預 全都往低總價的市場流
大家都擠在一起了 自然就會開始由年收高的先買不是嗎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與時逐而不責於人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不是說了嗎?你不知道別人的家庭狀況,不要隨便亂扣帽子。
並不是每個人的父母都是健康沒病的。
所以你說的這是個案 非所有月收20萬的都買不起房吧
既是如此 你又已何顏面說我以偏概全
1800萬以內的3房雙北市一搜一大推 是哪邊出現了障礙?
看來 你就是想槓
我檢討的是既選擇躺平又喜歡出來槓的人
如同前面說的
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 在同樣的競爭環境下
大專畢業前有人努力的為即將到來的義務選擇了在拚一把預官
有人選擇了躺平 但差距已然形成
當大家在說房屋貸款應該只佔所得的3分之1
但有人選擇了占5分之4咬牙撐過完成購屋夢想
同時代的一群人 有人選安逸租屋 有人選苦撐房貸
多年後 安逸的人出來抱怨買不起 這不是笑話嗎!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夫妻兩人都是教授,在台北二十萬月薪,不過為了上班上課,
還要照顧家人,難道你要叫他把小孩丟給生病的老人照顧嗎?
二十萬月薪,你覺得台北三房很容易嗎?
你都把事情想得理所當然!
能有20萬 花3萬請個看護保母不願意嗎?
為了上班上課 就非得一定選在學校邊嗎
距離遠一點 辛苦犧牲一點
早點起床 離上班上課地點遠一點 辦不到嗎
這與我說的 選擇安逸的人有何異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所以別的國家工作四五年可以買房,
你覺得台灣要工作十幾年,這樣很合理?
還是你覺得只要比中國好,就算合理?
虧你還自稱念過書
這跟小孩吵得要糖有何差別
別人這樣 我也要這樣!!
你怎不問問那些犧牲5分之4來繳房貸這這群人同不同意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與時逐而不責於人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