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ykimo wrote:
買房要做足功課, 不就是在實行所謂透明化的這件事嗎??
每個人心中的那把尺長短不一, 政府公開這物件只值一千, 相對你說這物件只值一千
但另外一個覺得後勢看漲值一千五, 我是賣方, 我當然賣給那一千五的人
沒錢的人很多, 但有錢的人也很多, 你覺得貴, 他覺得便宜
成交價本來就是買賣雙方所橋出來的價格, 你說怎麼透明化??
就將你喬出來的價格,以區段方式公佈,這就是透明化了。
透明化,沒這麼難,除了我國與北韓,世界各國都做到了。
innouid wrote:
討論一下,
超市的東西, 加油站的油,
都有同樣的規格品來比較, 自然, 單價會有一定的標準化..
而且, 一般指的價格透明, 都是定價, 不一定是最終售價..
房子, 幾乎可說是獨一無二的, 樓層/座向/建材/年份....
很難有一個標準來決定, 價格的高低..
有點像是限量商品. 價格要高要低隨人低, 有沒有價值, 買賣雙方同意就好...
話說回來,
去餐廳用餐, 有人跟老闆熟, 多了幾份免費小菜, 又有折扣... 會有人"大方"的跟其它顧客說??
去商店買東西, 有人精通殺價, 多拗了些配件, 又有特價... 這時會"大方"告知其它消費者說..
價格標準化是一回事, (但是房價怎麼標準化, 也很難)
-- 最終的售價(價值), 是買賣雙方的事, 跟其它人有何關係??
個人是不懂, 政府只是要"透明".. 怎麼做, 又怎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