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aflyer wrote:一個4口家庭大概須要30坪的生活空間才勉強維持生活品質!30坪的房子含公設大約40坪,以台北市一坪大約80萬來算,房價約3000萬,除了早年就在台北有房子的人以外可以利用換屋來買以外,一般薪水家庭如何能有能力來買!?就算勒緊褲帶買了,還有能力做其他消費嗎?經濟怎麼可能有機會好轉!?結果錢全進了無良開發商、媒體跟政客口袋...(恕刪) 寫台北市??? 妳只想進台北市??慢慢等吧!!
tnaflyer wrote:一個4口家庭大概須要...(恕刪) 台北市一坪大約80萬來算 --> 台北市很多區域低於這個數字,已經實價登錄了,可以看看文山,大同,萬華,北投,松山....50萬左右的物件很多要救經濟,讓房價崩盤是必要條件 --> 因果反了, 不救經濟,讓經濟崩壞,房價就會崩盤,但到那時,一堆人要失業,還是買不起
香港,日本,美國亂搞的結果就是崩盤。台灣何德何能可以逆哄高灰?我倒是很好奇孤鴻海上來 wrote:香港的房價崩盤 也是搞爛經濟 (崩到變負資產)日本的房價崩盤 也是搞爛經濟 (失落的十年)美國的房價崩盤 也是搞爛經濟 (次貸風暴)房價可以跌 一般的浮動不是問題但為甚麼 台灣會有想要台灣房價崩盤的呢?實在令人髮指!!!!!!!!!!!!!!!!!!!!!!!
我的家鄉有很多農建地很便宜 旁邊是農地可以耕種 去那你努力工作 可以月入三萬以上 夠你繳納房貸(生活支出也少) 不要再怨天尤人了。因為你耐受性不佳不夠努力沒跟上別人腳步所以被都市淘汰。這是正常的。剛買了期望中的房子認真工作還貸款的人。
phila wrote:香港,日本,美國亂搞的結果就是崩盤。台灣何德何能可以逆哄高灰?我倒是很好奇 彭淮南有在盯 不希望房價亂漲 但他也不想要讓房價崩盤讓房價跌 並沒有問題但讓房價崩盤 那只是搞得台灣經濟垮掉而已看到香港,日本,美國房價崩盤的狀況還要在台灣搞出崩盤? 只能說是奸臣小人吧............
香港房價崩盤的狀況http://hk9707.blogspot.tw/2009/05/blog-post_19.html所謂「負資產」指那些市價跌破業主仍未償還的貸款金額、「樓不抵債」的住宅單位,其時由於樓價低迷,要是業主把負資產單位出售,賣到的錢不足以還清欠下銀行的按揭貸款,需要額外從口袋裡掏一大筆錢去填補差價,這下可真的要了這些業主的命。...舉個例子來說,一幢價值一千萬元的住宅單位,向銀行抵押,頂多只借到樓價的七成,亦即七百萬元,業主需要自行籌措餘下的三百萬,才買得起。...可是誰也料不到,樓市竟在金融風暴後崩潰。泡沫爆破不到一年,樓價暴挫近半...以上述例子來說,住宅單位在金融風暴後只值五百萬元,比銀行借出的七百萬還差兩百萬。本來銀行也不急於催逼自住的業主立即填補這兩百萬的差價,只向「物業投資者」(炒家)追討,然而經濟惡劣,減薪裁員風起,一些失業或大幅減薪的業主便無力繼續償還銀行貸款,唯望大屋換小屋以減輕債務負擔。偏偏樓價大跌,賣樓之後只能收回五百萬,還欠銀行兩百萬,也就沒有餘錢換一所小屋。當他們沒錢補回兩百萬的差額,便只好自行申請破產,又或是連續半年拖欠償還按揭(俗稱「斷供」)後,遭銀行申請破產,弄至身無分文的境地,置業前自行籌措的三成首期亦化為烏有。到了最後,銀行把單位沒收,然後在二手市場待價而沽,而這類單位便叫作「銀主盤」。無論銀行或業主,誰也不願把情形弄至如斯田地。由於樓價暴跌,銀行賣出去的「銀主盤」肯定虧本,只圖減少損失而已。業主也不欲淪落到破產的地步,眼巴巴看著房子被沒收,畢生積蓄就此賠光,僅能在搬離以前把房子盡情砸爛,讓銀行接管破爛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