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嬰兒潮的房屋需求量休止


從人口趨勢來看, 人口老化, 高齡化的結果, 未來很多老人會去住護理之家, 加上新生兒逐漸減少, 所以會供過於求.

然而過去這幾年原物料上漲, 土地及建築成本上升, 房屋成本上升, 因此短期房價下降空間不大, 加上都市的人口集中化, 供國於求會先發生在非都市區, 除非經濟持續快速惡化, 都會區還可撐好一陣子.

從人口趨勢來看, 人口老化, 高齡化的結果, 未來很多老人會去住護理之家, 加上新生兒逐漸減少, 所以會供過於求.

然而過去這幾年原物料上漲, 土地及建築成本上升, 房屋成本上升, 因此短期房價下降空間不大, 加上都市的人口集中化, 供國於求會先發生在非都市區, 除非經濟持續快速惡化, 都會區還可撐好一陣子.
原物料產能大增而過剩,二十年大多頭循環已經結束。
世界三大鐵礦商,大量投資,產能大增,中國需求減緩,鐵礦砂於是大跌。其他原物料也一樣,通膨可能大降。

QE3沒有多厲害,美國房地產減損的資產,離復原還有一大段,想炒房的應該去美國,免簽證了,好偉大。不過房稅可不便宜。
similuroy wrote:
如果要依人口講供需,...(恕刪)


說到這我還蠻慶幸我的女王支持我的論點
房子需求量下降是必然的趨勢
就算通澎也補不回
看看身旁的同事/朋友一半以上
是有家長的幫助才付的出頭期貸
沒一個說現在的房價是合理的
但在恐懼中還是簽下了巨額負債去買
連我姊和姊夫也不爭氣在二個星期前簽了一間

我這一篇的重點在於合不合理的房價
不要因恐慌而屈服了,也很多同事包話我姊下手了
他們屈服了 當然有些家裡有coco 不用說
假如房價真的跌了
我不可能看笑玩說他們買貴了
我反而會氣的是 為什麼明明不合理的事
要被人牽的鼻子走
台灣年青人的資金要去填補那些沒能力生產的投資客的貪念

一開始開宗明義就是請有房/投資客的人不用看
因為誰希望自已的資產縮水 人之常情
我也一樣擔心這樣的怪現象會維持多久
後悔沒有先簽下賣身契當個房奴
但是想一想也沒什麼好後悔的
因為不合理的房價 破是早晚的時 如果真的不破
台灣也玩了 假如先買了手上房子漲又如何
經濟不好時 負債一堆 屋子3/4 是銀行的
不要買了真的以為房子就是自已的
說真的買了房 心裡的不安就沒有了嗎?

其實說來說去看多和看空的恐懼是一樣的
我自已也一直問自已以後買房後態度會不會變
房價跌 未買的慶幸自已沒買在高點
房價漲 已買的慶幸自已還好先買了
但看看這一些問題皆是不合理的房價造成的
女生消費大部份是衝動性的 看的是過去和現在 安定感來至於房子
男生消費大部份是理智的 看的是現在和未來 安定感來至於工作
沒有誰對誰錯 這是天性
如果房價合理點買進 政府房屋政策穩定
買前買後的態度才會一致
房子和車子一樣會折舊 就像少有人會車價不合理一樣
有錢人買賓士 中低階層的買國產
我不笑你買貴 也不擔心房價繼續漲
你也不笑我沒早買 也不擔心房價一直跌 未來工作付不起房貸

女生也不會怪男生不早買 害得愈來愈買不起
男生也不會怪女生逼著我太早買 導致房貸壓力大 每分錢斤斤計較
不管誰對誰錯 對的一方也只是在這賭局下押對而已
且押對後還在這賭局中叫未押的人快快押 淪為了莊腳一的份子
房價張勢的加害者
但這全是投資客的設的局 強迫可憐的年青人加入而已

我和老婆都不想在這怪現象屈服 也不想去賭這輸贏
未來我們也會買 評估自已的財力 價錢合理就會買
不會賭它會不會繼續下跌
不合理就不買是我們的共識
不會因恐懼而去買(房價一直漲時)
也不會因恐懼而不買(房價一直下跌時)
給大家分享一下

PS: 1.5~2萬租房 新竹也可以租個2房一廳的 也不一定是套房
二人努力累積資產 建議資產在老婆名下 給予安定感
偶爾說說對方是富婆 不急買房
經濟不好 失業時有現金總比還不出房貸好 等等的理由
女方會比較安心


民國90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代在這年進入職場的年輕人 真的很可憐
一切都變了 以前世代所享有的福利到此嘎然中止
台灣房價還能在翻滾多久我不知道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
這群貧窮世代是撐不起房價的
當然大家可以蒙上眼睛當作不知道 但時間總會來到
由民國40年走到60年 快的話也許不用20年 15年就夠了!



和美阿良 wrote:
隨便說一說好了 老人...(恕刪)


你這麼想,我這麼想,他這麼想,沒用

因為籌碼不在你手上而在既得利益者手上,提醒你一句,這些既得利益者多數是老人,他們根本不需要靠下一代撫養,反倒是這些富二代可以靠祖蔭庇佑過上比任何人都舒適的生活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這些老人走了,自然這些資產就會回歸到年輕人手中了,船到橋頭自然直,到時你也不會吃不飽,也就別想太多了

和美阿良 wrote:
隨便說一說好了 老人不會想要再買房子
大部分的老人家 其實是在吃老本 剩下來的錢是要照顧身體及健康
一個社會老人的比率越高 是越沒生產力 越沒活力

三年級世代大該已經進入尾聲 四年即是目前有能力購屋主力
台灣最 黃金的年代 大概就是到五年級中期 可能還可以攢到錢
之後就進入貧窮世代 賺不夠吃還買甚麼房?

舉個例子好了 連勝文(60年次) 美國學位 外商公司資歷 國民黨中常委
悠遊卡董事長 都告訴你以他的薪水 台北買不了房
其實他沒有騙人 他之所以有實力 是因為老爸(指金錢實力)

民國90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代在這年進入職場的年輕人 真的很可憐
一切都變了 以前世代所享有的福利到此嘎然中止
台灣房價還能在翻滾多久我不知道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
這群貧窮世代是撐不起房價的
當然大家可以蒙上眼睛當作不知道 但時間總會來到
由民國40年走到60年 快的話也許不用20年 15年就夠了!


=================================================================
4年級都五六十歲了 他們應該不會想買房了 要退休了
而老一輩的如果很多房產 小孩也不會想再買房了

目前會想買房的是他們的小孩 就六七年級生 而父母可能只有一間自住的那種

但目前的房價 是六七年級生無法去購買的 如果有能力購買大多是他們的父母有贊助

現在不只是台北了 新北 甚至到桃園都喊到四十幾萬一坪
還有桃園說 雙北會跌 桃園的房價還會漲的言論都出來


其實不止連勝文買不起 連王永在也說他買不起 王董的財產 看他老哥分遺產就知道 他也是正港好野人之一
買不起的原因有兩種 一種是真的賺不夠 一種是覺得現在這個價格跟本沒有買的價值

01嘴砲的 真的有比王永在還有錢的嗎?還是經營的事業比他大的?

也許不用15年 5年就一堆人哀鴻遍野了



按歷史經驗...

房價要快速出現明顯大跌...

通常不會是因為價格過高不合理...民眾買不起等因素才進入修正...

不動產通常都在有錢人手上...也就是資方..

沒有人會做賠錢的生意...無緣無故賠錢出售...

但最後結果...還是會賠錢出售的現象發生....

相對價格觀念給大家...供參考...

真正會有房價大跌情形...一般都是其它原因所導致發生...

接下來會產生一種現象...今天不賣..明天會跌的更兇...價格會越便宜等觀念成形....

這和上漲時是同一個觀念...只是轉折出現...剛好走相反的現象而已...

當相對價格出現時...也就沒有賠錢出售的情形....今天一坪賣29萬...下個月跌到成交28萬/坪

下下個月又只剩27萬/坪的價值...

那請問最早賣房子的人...有賠錢嗎?

或許可以用相對賺錢的觀念去解釋才對...

這樣才能符合人類的經濟行為模式...解釋才說的過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