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小牛 wrote:小弟簡單歸納一下幾點致命主因,大家參考一下:1.物極必反,房地產已續漲10年,跌勢已成2.QE大退場,熱錢退散3.大陸經濟政策保守,經濟成長遲緩4.奢侈稅可能延長年限(2年延長到4年),嚴重打擊投資客信心5.政府大缺錢,房產稅年年調高6.利率調高,箭在弦上,不得不發7.已經沒有仲介在喊房地產漲多少,只敢小聲喊不會跌.... 幾個客觀條件或觀察還沒到1.利率急遽上升2.法拍屋數量驟升3.大家對房子的印象是讓人跳樓的坑人陷阱...大鳴大放的氣氛還沒到,3-5成應該還早
房市小牛 wrote:大可不必老大神隱很久...(恕刪) 因為台灣人有一個優點就是有韌性講難聽一點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到時候從上到下,每個都要政府救的時候,再看看政府要救誰吧看得懂的自然就知道,屯糧好過冬
KingDavid520 wrote:請問, 台北市鍍金老公寓現在的價格和二年多前熱炒都更話題時相比, 是漲是跌啊?...(恕刪) 自己來回答好了,大安區鍍金老公寓在100年Q2都更話題發燒時, 一坪90萬元(非一樓), (請檢索 "鍍金老公寓")而永慶發佈的當季100年Q2台北市平均成交總價是2778萬元, (請檢索 "2778萬元")而今年102年第一季大安區鑲銀老公寓每坪約75萬元, (請上實價登錄網站查詢)而永慶發佈的當季102年Q1台北市平均成交總價是1961萬元, (請檢索 "1961萬元")從90->75, 或 2778->1961, 是漲是跌啊?今年全台灣只剩桃園和台南還在漲, 但是恐怕也在5月結束了,不要講那些零零星星的, 什麼我家附近還在漲...和上一波房地產大漲的週期很像,當年台北房價在79年到頂, 而南部是在81年才補漲完畢, 也是差了二年,(請檢索 "從77年開始有趣的房價歷史新聞")當時在81年, 大部份人都認為房價還在漲, 建商開價還頻創新高,幾年以後大家才知道原來高點早就過了,哈哈, 信不信由你囉,
:「其實目前全台各地的房地產興建盛況和交易量慘況,跟2006年的美國與1990年的日本,已經有許多雷同之處,來看看台灣是否能超越美國和日本的境界。」受到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恐退場的雜音影響,住展雜誌調查,6月房地產風向球轉為「衰退注意的黃藍燈」,終結連5月「復甦安全的綠燈」,也是今年以來第一次出現黃藍燈,顯示下半年房市有下滑趨勢,但房市景氣並未出現「跳水性」急轉直下,而是緩步下滑。住展表示,北台灣房市買氣小幅下滑,尤其桃園縣青埔與八德地區,看屋人潮大減3至5 成,其他地區減少1成,6月北台灣市場仍以首購型買方為主力,換屋型建案買氣不見起色,6月台北預售的新推案量僅2件,一個位於中正區的重推案,另一案為位於北投的「明德莊」,2案加總的可售總金額23億,較5月預售的量體130億元,大減逾100億元,創下今年前6個月單月預售推案的新低點。從今年第1季與第2季雙北市預售屋的推案量體得知,北市第2季預售屋的推案量為439億,較第1季的584億,減少24.8%;反觀新北市第2季預售屋的推案量為1107億,較第1季的711億,大幅增加了55.6%,顯示雙北市的推案重心,已明顯往房價較低的新北市傾斜。近期部分區域案場來人數大減,下半年房市買氣恐轉弱,大型建案首受衝擊。樓高46層、總戶數1500多戶的新北板橋「新巨蛋」,近期委售大增,統計目前市場上約有2、300間房子求售。沉重的賣壓,讓這棟全台最高住宅出現業界人士眼中的慘烈「多殺多」,成交價不斷向下探底,已被視為新的房價指標。依照實價登錄資料,該大樓4月時25樓有1戶以一坪79.4萬元成交,但最新揭露的5月資料,38樓有1戶僅以66萬元成交,9樓甚至以46.7萬元成交,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典型的大型社區「多殺多」,待售物件太多,就會有屋主按捺不住,以較低價格出售,特別是大漲一波的大樓,屋主更有本錢殺低求售。不少屋主面臨奢侈稅修法變數,情願以低於市場行情出售,「新巨蛋」2006年中預售時一坪開價36萬元;2011年初完工後,表價並一口氣拉高到70萬元。第二波銷售時,因碰到奢侈稅,賣出速度相當慢,整整賣了一年多才結案,今年3月起,由於不少物件結束奢侈稅兩年閉鎖期,委售量開始增加,尤其財政部確定奢侈稅只修不廢後,更有明顯求售潮,大型社區對景氣變化反應快,新巨蛋出現降價賣屋情況不令人意外,如果奢侈稅趨嚴的訊息更明顯,還會有更多大型社區委售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