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淡淡的喜歡 wrote:
我記得之前有報導說新竹是全台灣最敢生小孩的地方...(恕刪)
原因應該是新竹是很多未婚年輕男女移入工作的城市,加上2008年以前分紅配股收入存款可觀。
可是情勢慢慢還是會改變,分紅費用化和產業成熟化效應還是會漸漸發酵,而且很難想像這些年輕人的下一代工作機會還會是在新竹。這有點想到金瓜石的繁榮年華,當然相信新竹是會長久很多。
Ravening wrote:
永春和永吉已經在進行倂校了,
至於何時能成?
要說反對到還輪不到『校長』排第一位勒,
反對第一的:校內是老師,校外是社區/校友會,
校長任期4年,可連任一次,時間到拍拍屁股走人,
老師任期不限,很多教師一待就一輩子,不願意動了,所以反對,
社區/校友會 反對就更烈了,自己的母校被廢!很多有在走動的校友是看不到的力量。
愛死天流 wrote:
我認為是國家12年國教的方針出了問題,補助的方向不對了,其實不應該去補助高中這一階段,而是要補助幼稚園這一個階段,補助幼稚園階段,基本上讓小資夫妻能夠喘息的空間會比較大,至少我生養就比較不是太大問題,一般夫妻也比較容易存得到錢,讓他們存個15年好了,至少要準備高中以上到大學,就比較不用透過借貸的方式來就學了。
可是現在卻不是這樣子,小孩一生下來後,所有的經濟壓力一次到位,不管是褓姆費或是幼稚園的費用都可能超過薪水比例的1/3,那剩下的2/3用一用也所剩無幾,那這樣請問小資家庭真的敢生小孩嗎?
小朋友也是容易生病的族群,生了病起碼父母有一方要犧牲自己工作的時間來去照顧小朋友,賺不到錢就算了,超過三歲的小孩住院費用就跟一般正常大人沒二樣了,這個部份也是我們政策上沒去思考到的問題。
所以當國家的人越生越少,就代表可用的勞動力減少,那這個市場缺乏勞動力及消費力,外資就會遠離你,甚至本國企業也要外移找人力跟市場,那不就正好是小資家庭最怕的賺不到錢的問題嗎?
建議落實原有技職體系,照顧幼兒生養問題,把小資家庭的經濟壓力減弱一點,不然誰敢生小孩??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