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遠大於需求,為什麼房價還不崩跌?

證券公司或者金融機構要鼓勵客戶投資, 所以經常發這些年報, 金融訊息, 原物料行情, 指數, 利率的消息

但是照理來說想要買房子的人都厭惡投資客, 但是表現出來的行為卻是經常索引或引據這些金融指數, 利率, 人口, 貨幣, 利率...怎麼反而比較像投資客?

其實台灣的房租並不高, 買不起的時候可以租, 然後用自己口袋深淺和個人能力增長來衡量要不要買房或者換屋, 這樣會比你看一堆供需, 利率, 指標還來得有效, 除非你是投資客或者是相關的資產公司, 才會看經濟數據買房, 擔心自己的投資報酬率


我很想知道, 網路上目前已經購屋的人, 當年買房的時候有沒有參考相關的金融市場消息, 國際財經大事, 或者貨幣走向, 餘屋數, 開工率, 各國負債, 原物料行情來決定要不要買房的?,



chouduke1 wrote:
樓主會問這個問題,其...(恕刪)
好久不見,N5大提問一定要捧場!

答案是:幾乎沒有。
1。衡量該地供需變化(喜歡物件釋出變化,是否常被截購……等)
2。自身財務負擔能力
3。金融貸款是否合理
4。是否以未來潛在建設與買家是否喜愛

大環境會判斷,但不會因為2~3%糾結(其實本來會,是學乖了,為了3%失去30%的教訓必須修正)
拓6412 wrote:
我覺得是奇怪空屋率這麼高
老舊社區也很多
政府怎麼還一直把什麼碗糕的地目都變成建地
給財團蓋房子,讓投資客炒房

就官商勾結嘛!建商沒地蓋了就是要用都更的手段硬弄出地給建商蓋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