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01房市版6年多了,房屋崩盤殘念.......

小瓜呆7770 wrote:
能跌最好....當...(恕刪)


這跟有沒有什麼學問是沒關係的. 你只要把兩個名詞的定義想清楚. 分別是趨勢與週期

趨勢的意義是方向

週期的意義是結束

所有多方都在討論的都是現象. 卻沒人去想. 這樣的寬鬆現象要怎麼結束收場. 因為根本沒人知道

勝負, 就差在這裡, 如此而已. 我也已經說了, 我2017年下半年就在閒聊版公開喊空了. 而且我也真槍實彈在2015年開始到2017年中把可支配地產出清.

風看不見. 不代表風不在...諸多證據顯示. 這個週期離結束不遠了

小瓜呆7770 wrote:
記得6年多前房屋崩...(恕刪)

之前也是跟著在喊。只是一邊喊之外自己也努力工作白天上班。下班後經營網拍等等。努力儲蓄。今年過年年後也順利買到理想的土地準備自建。與其每天炒房市等問題。倒不如努力賺錢存錢比較實在。
這幾年房價有跌?沒有跌又漲上去更多。因為只要房貸容易。房價只會更高。建商房子就好賣。因為沒有足夠現金買地和建房。只能買建商房子。因為頭期款相對比自建需求低。所以產生一個現象。土地價格上漲速度慢。房屋上漲速度快。尤其是新屋。
Morenae wrote:
這跟有沒有什麼學問是...(恕刪)


M大 看得懂的就看的懂了!

但是不願意懂的,怎麼說也沒用^^”
Morenae wrote:
風看不見. 不代表風不在...


說得太好了~

風看不見....

但周遭的變化能告訴我們風一直都在.

terrybog wrote:
十年不要拉出來,這樣才會「保值」


我也覺得這句該登上2019經典名句~
我覺得大家的參考點都不同,很難有交集。

我個人看這波的走勢事從SARS開始,93年後台北市起漲,接著板橋、然後三重,所以在95年底開始在林口找房子,確定當時口房價沒什麼漲,等我簽約後2個月,台北縣升格為準直轄市,新聞報導房價全面上漲10%。當時林口未來市約15萬/坪(新屋),林口的台北新都約6-6.5萬/坪(中古屋),桃園大有路新光三越百貨附近新屋約8萬/坪。

台北市的高點我認為在2015之前,因為2015年更早之前2-3年我對北市房子做估價,2015年又調查一次,已確定降價了。期間持續觀察三重的房子的房價,在2015年開價是最高,現在的開價已降價15-20%。林口的高點應該是三井開幕後半年期間,同樣到現在已超過10%以上的跌幅。

從北部我觀察的數據,很明顯是輪動的格局,各縣市起漲、高點時間都不同,雙北跌桃園還在漲。市場資金氾濫建設公司就一直蓋下去,到最後看到底是台商先回流,房價井噴,還是金融風暴先到。

4年前友人預測後年應該是關鍵,在那之前股票大跌都是買點,那一次他賺了一台GLC250。

jerry4567 wrote:
房價真的不要跌超過租金,真的就是賺了啦!.(恕刪)


房貸是要付利息的。
一千萬的房貸,2%就是年繳20萬,還要負擔房屋稅,土地稅,不過台灣土地稅房屋稅低,還好。
房屋頭期款,還有每年繳的本金,如果不買房子的話,一年可以有1%的利息。

比較準確的說法,
房價真的不要跌超過租金,加上房貸利息等等,真的就是不虧了啦!
Lei123 wrote:
比較準確的說法,
房價真的不要跌超過租金,加上房貸利息等等,真的就是不虧了啦!...(恕刪)

這句話好像哪裡邏輯不通?

是否應該是 "不要跌超過 (租金-房貸利息-自備款的定存利息-持有費用),真的就是不虧了啦!"
是減法不是加法。

不過這樣的算法,如果在大台北區這六年內買的,〈租金-房貸利息-自備款的定存利息-持有費用〉 基本上已經是負數了。
也就是 >> 就算房價持平,都已經是虧錢,何況是跌。
happywork01 wrote:
是否應該是 "不要跌超過 (租金-房貸利息-自備款的定存利息-持有費用),真的就是不虧了啦!"...(恕刪)


對對對,

買房子後,

獲利是,租金,及衍生的利息(含押金)。

支出是,房貸利息,自備款定存利息,每個月繳交房貸衍生的利息,房屋持有成本。

獲利超過支出,就不虧啦!
房子本來就有區域關係,人口流動,有地方漲有地方會跌,只是漲的多還是跌的多的問題罷了,總量來說4年來還是漲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