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linsu wrote:
一個國家如果只愛...(恕刪)
你說的非常務實.. 我也同意現階段松山機場與各亞洲都市對飛會產生一定的商貿效益...
但是小弟的觀點是隨著飛機起降頻頻班次增多.. 松山機場要提昇服務水準是難上加難的.. (面子問題是小事)
以上海虹橋舊航站來說(1年前).. 每次出差到大陸別的城市.. 簡直就是吃盡苦頭..
1. 趕飛機.. 大堵車.. 出境引道車子都併3排..
2. 回上海.. 公司司機接人都沒地方
3. 想自己開車.. 停車場不一定有位置
4. 回上海.. 排計程車要30分鐘
現在虹橋新航站開通了.. 地鐵也通了.. 停車場一大片.. 如此將更有效率接待來往的商務人士....
反觀松山機場.. 再對比虹橋機場... 松山機場將來應該沒有大範圍拓展的可能...... 我覺得政府眼光還是要放遠一點.. 作長遠的規劃.....
john6517 wrote:
隨著飛機起降頻頻班次增多.. 松山機場要提昇服務水準是難上加難的.. (面子問題是小事)
以上海虹橋舊航站來說(1年前).. 每次出差到大陸別的城市.. 簡直就是吃盡苦頭..
1. 趕飛機.. 大堵車.. 出境引道車子都併3排..
2. 回上海.. 公司司機接人都沒地方
3. 想自己開車.. 停車場不一定有位置
4. 回上海.. 排計程車要30分鐘
現在虹橋新航站開通了.. 地鐵也通了.. 停車場一大片.. 如此將更有效率接待來往的商務人士....
這幾點我也頗有同感,所以這是松山機場要預防的地方。眼下松山機場班次不算密集,所以四周交通還算便捷。但假使隨著班次加多,車流會稍多一些。
不過我想,松山機場應該不會重演虹橋機場這些問題。理由是:
1、台北計程車密度之高,不是上海可以比擬。在上海想招手搭計程車,那可是個痛苦的經驗(尤其是一些旅遊點)。花個半小時、甚至一小時招不到車的經驗,是有的。但台北則不然,台北是個隨手招,很快就有計程車停下的便利城市。
2、虹橋機場做為上海主要的內地城市機場,試想,大陸有多少一級、二三級城市?這些城市都必然有飛往上海的班機。幾十個、上百個城市與上海對飛,虹橋機場想要安靜一下也難。但與松山機場對飛的城市,多半是一級城市的城市次機場。數量遠較大陸內地各城市少得多。假使松山機場定位為大陸五個以內一級城市、外加幾個二級城市、再加東亞幾個城市機場對飛的話,那起降的密度是遠比虹橋對口數十上百個大陸內地機場來得輕鬆。
3、過去高鐵未通車前,松山機場往來高雄、台南、台澎外島的各航班,其實非常密集。常去台南、高雄出差的朋友就知道,那時國內線的班次之多,十分便利。未來松山機場與少數東亞一級城市對飛,班次頂多如昔日之密度那般,所以在承受度上,或許會負擔加大一些,但不至於產生突然暴量的問題。不過我同意機場得再整建加強,硬體與軟體都該比過去的國內線機場更上層樓。
4、松山機場目前提供一千多個停車位,且門口還有一個捷運站(雖然內湖線飽受批評,但好歹也是個捷運站)。加上密集的排班計程車,對於大多數有車接送機的市民或商務客而言,應該足夠。
特偵組 wrote:
腹地狹小,建築物老舊,安檢設備欠缺,機場空間不足,加上一堆轉乘拿行李的麻煩狀況不斷,大型遊覽車停靠接駁也不方便,這種機場最終花在多錢拉皮,還是沒用!
真要做,這些都可以克服。建物老舊、安檢設備、行李轉盤等等,都可以翻新更新。至於腹地小、遊覽車接駁,是有辦法可以處理的。
之前我提過,目前松山機場前方,是平面停車場。假使將停車場地下化、或者立體化,則可以騰出停車場的平面面積。此外,民航局這個政府機關也佔用了機場不少面積。民航局假使遷移至敦化北路交通部某大樓,則又可以空出一大塊面積。
還有,空軍營區所佔用的面積也不小。裡面很多是空地、綠地帶,都沒有善加利用到。阿兵哥住在敦北民權大營區裡面,彷彿是在渡假般,未免太爽了。長官們的辦公室,坐擁一大片綠化帶,也太奢華了些。因應松山機場的強化需求,以上這些地都可以拿來構思一下。
特偵組 wrote:
計程車接的是散客! 那團體客呢?
此外我認為你只從台灣的旅客去想,如果中國旅客來台?搭計程車還是搭捷運去旅館?
松山機場的出入都再同一動線上! 接機的+送機的+計程車! 還有公車+遊覽車! 一整各歡樂!!!
做事不要貪,只分能力做幾分事。之前我已經提過,台北的首要之務,是定位清楚要做個商務城市、觀光城市、還是工業城市?不同定位,策略不同。
腹地不足的區域都會商務機場,那就別硬撐為洲際國際觀光機場。眼下直航座位是航空公司的金雞母,根本不可能放給旅行社低價格。換言之,高價個人票的松山直航票,大多是商務客購買。打折的團體票,旅行社才負擔得起。
因此,大陸旅遊團的觀光客,還是會由桃園機場入境。對於觀光者而言,多花一些時間在路程上,比提高團費還可以接受。反之,對於時間就是金錢、就是效率的商務客而言,就寧可多花些錢買松山直航個人票,這是兩種不同思惟。
我們要認清松山機場的優勢與缺點,不要好面子一定要把松山機場搞成容納觀光客與商務客的大型機場。
dulinsu wrote:
真要做,這些都可以克服。建物老舊、安檢設備、行李轉盤等等,都可以翻新更新。至於腹地小、遊覽車接駁,是有辦法可以處理的。
這些要花數百億的預算!! 包含了安檢設備的更新,旅客休息的改建,出入境閘道口的更新,行李運輸設備與地勤人員的配置,遷移民航局等,要邊運作邊修改的前提下,錢花更多,時間拖更長,旅客感受的噪音不方便越多越麻煩
但政府有這種決心要作到這種地步 ? 沒有!!也不會!!!
因為不符合經濟效益!!!
對中國民航業者來說,飛桃園機場有各好處就是可以延遠到第三國,飛松山不行!!
而且桃園機場也可以有轉機服務,松山不行!!
這也就是政府明明知道這些,所以不會花大錢去改建松山機場的原因,因為松山機場無論從那各方面來看,班次的密集程度與轉機的服務,起降飛機的限制,航管的限制等,旅客的數量都不可能會大幅成長!
只是政府卡在政治因素,希望松山機場能夠改造有點政治利益就好,而不是大刀闊斧的希望能夠提升松山機場轉型為國際機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