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例子來看為何房地產越熱會造成所得和消費越低!!

除了總體經濟的論點外, 到底你這個所謂經濟學高材生還會什麼?

把房地產買賣也加入消費項目,
用腳趾頭想也知道對總體經濟論不會有影響

但我們討論的是當消費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項目上時, 如房地價,
其他消費是會否會造成影響, 這絕對會壓縮到其他消費項目.

華人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 我想再過100年都不會變,
在這種狀況下每個人想有自己的房子,
房地產一直漲的情況下, 想要買房子就必需減少其他支出, 而把錢投入到房貨中,
當這些行為不是案例, 而是普遍的生活情況時,
所有資金只會越來越集中在房地產,
這樣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真的沒有影響嗎?
還是死都不肯面對,只看總經?

魔鬼就在細節裡, 高材生!


jettyang wrote:
你說的沒錯,可惜那是...(恕刪)
原來對於個人的影響不會造成對總體經濟的消費有影響?

也就是說總體經濟裡不包含個人 那包含什麼?

研究報告可能閣下寫很多 就像從前有人白馬非馬一樣
你可以說白馬非馬 但白馬是不是非馬 我想事實大家清楚


這讓我想到一個小故事:
一遊人到小鎮一旅館,拿1千元給店主挑了個房間。他上樓時,店主拿1千元給屠戶支付了欠的肉錢,屠夫去豬農那還了豬錢,豬農還了飼料款,飼料商去付清召妓的錢,妓女趕緊去旅館還了房錢,這1千元又到店主手裏。這時遊客下樓說房間不合適,拿錢走了,但全鎮債務都還清了,人們快樂了。


看到有人提到總消費金額不變,我想就類似這樣的道理,金錢在經濟中本來就是要流動的,所以消費金額不是重點,重點是能不能流動,以及流動過程中有沒有生產出更多的價值出來.

以上面小故事的例子,若召妓的錢太貴了,那飼料商可能就不會去召妓,這樣錢就停住不動了..故事中的妓女就不會快樂了~對應到現實中就是民生消費意願降低,經濟發展停滯,而更甚者,像房地產這樣的金錢流動,基本上是個泡沫,並無法在金流過程中產生更有價值的產物出來,對於一個國家,社會長遠的經濟發展並無幫助,所以房地產過熱確實會讓人民基礎消費停滯,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其實房價跟薪水和消費力是有絕對的關係
因為房價和消費的總和是要等於薪水的收入 (不要說借錢買房或借錢消費這個概念,因為遲早都要還)

今天薪水不動
房價上漲,占用了大部分的薪水,可支配的金錢相對變少,等於消費力降低
消費是經濟活絡很重要的基礎,它可以讓錢往任何方向流通
錢的流通,在經濟當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因為它可以讓錢的價值倍增

但,房價上漲
錢只能往固定的方向流通,也就是建築相關產業
當前固定被這些產業集中時,錢的流動向相對降低
經濟要好轉......老實說很難


簡單來說
今天領了5萬的薪水
繳了3萬和4萬5的房貸,對其消費能能就能知道孰強孰弱了


沒想到我回完文,就看到樓上那經典的經濟學故事,再介紹金錢流動的重要性
gilin wrote:
這讓我想到一個小故事:
一遊人到小鎮一旅館,拿1千元給店主挑了個房間。他上樓時,店主拿1千元給屠戶支付了欠的肉錢,屠夫去豬農那還了豬錢,豬農還了飼料款,飼料商去付清召妓的錢,妓女趕緊去旅館還了房錢,這1千元又到店主手裏。這時遊客下樓說房間不合適,拿錢走了,但全鎮債務都還清了,人們快樂了。


看到有人提到總消費金額不變,我想就類似這樣的道理,金錢在經濟中本來就是要流動的,所以消費金額不是重點,重點是能不能流動,以及流動過程中有沒有生產出更多的價值出來.

以上面小故事的例子,若召妓的錢太貴了,那飼料商可能就不會去召妓,這樣錢就停住不動了..故事中的妓女就不會快樂了~對應到現實中就是民生消費意願降低,經濟發展停滯,而更甚者,像房地產這樣的金錢流動,基本上是個泡沫,並無法在金流過程中產生更有價值的產物出來,對於一個國家,社會長遠的經濟發展並無幫助,所以房地產過熱確實會讓人民基礎消費停滯,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1
俗稱的景氣好,指的就是金錢流動,而不是指特定的金額
2000元的死水,還不如1000元的活水
而這種流動,就是提供國家科技進步一個很好的動力~~
東方國家一直技不如人,最大的原因就是財富不多就算了,還要往死水集中,那才慘
南亞、東南亞也都是這樣子

jettyang wrote:
高房價讓大家不爽,我的言論會犯眾怒不意外...(恕刪)


別歪樓,大家砲你不是因為高房價,你也沒那個能耐影響全台灣
大家跟你唇槍舌劍是因為你的論點"高房價對消費不會有影響"
真期待高材生如您能針對這標題出版論文
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pigfly888 wrote:
我叔叔最近跟原始股東...(恕刪)


窮人?

奉勸各位鄉民:
自住:趕快買
置產:趕快看
沒自備款:趕快賺
房價會跌?這句話我已經聽十年了

最簡單的道理,台灣沒房的只是少部分,政府不會因為他門而得罪佔大多數有房的"選民"
jettyang wrote:
理論上來說,是的但實...(恕刪)


我說這位美國經濟學研究所畢業的同學

以下是主計處統計的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

年別 臺灣地區 臺北縣 宜蘭縣 桃園縣 新竹縣
88 889,053 892,692 826,697 944,302 968,579
89 891,445 882,634 805,088 985,426 1,021,919
90 868,651 896,186 725,890 923,301 922,675
91 875,919 899,975 695,577 979,979 949,374
92 881,662 905,166 779,157 959,744 930,761
93 891,249 918,055 729,324 995,951 975,383
94 894,574 934,211 822,477 985,537 1,053,182
95 913,092 930,130 767,861 981,273 957,811
96 923,874 912,968 750,870 1,003,789 910,180
97 913,687 972,062 847,932 960,037 1,063,948
98 887,605 922,690 746,261 940,942 1,011,033
99 889,353 893,859 802,483 915,499 1,052,587
100 907,988
101 923,584


你可以發現,台灣家戶101年的可支配所得(923,584)居然和96年(923,874)不相上下,

那麼你po的那張圖為何 消費支出一直往上增加?

也就是說可支配所得沒增加,但消費支出一直在增加,這代表什麼?

民國92購置住宅貸款餘額為3,038,881百萬元 増加至102/8月5,514,741百萬元.

因為你po圖 的消費支出是把購屋利息算進去的.

其中 購置自宅的消費利息支出佔了很大的一部分並大幅增加,那怎麼不會排擠到其他消費?

很多東西很直觀就能解釋了,用了經濟學的術語只是繞了一大圈讓人覺得很有學問罷了.(我也是學經濟的)

光靠一張圖表如果沒去了解她的內涵,對資訊的判讀就會錯誤.
看完了十幾頁真累,雖累卻越看越難過。

我以為高學歷只是有可能讓我們學到一些東西的途徑,而不是當辯的辛苦時要別人shut up, 請看我的學歷,所以我說的是對的唷的這種態度。當你有意無意show出你的高學歷時,這棟辯論樓你就已經輸了。

再看看你一直提總經的理論,小弟不會胡亂就說什麼你經濟學白念了,或是洋碩士或Phd原來只有這種程度這類的話。小弟只是認為,堅持買房是中國人被獨裁者以奴役好控制為目的、洗腦了幾千年流下來的愚蠢想法。是個並非單一個人的清醒所能化解的愚蠢想法,所以房產非必需品這個基本假設在泛中國人世界並不成立,小弟甚至不只一次看到一些老一輩的人認為即使拼上性命也要爭得房產留給後代這種恐怖的想法。

因此,小弟斗膽認同在台灣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房價飆漲確會影響消費。以前聽過一句話很有道理,大意是: "我們要用所學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來解釋問題。"給大家共勉。

p.s. 有點晚了,小弟已經老眼昏花,可能錯字很多請別給我挑錯字了,謝謝。

jettyang wrote:
你說的沒錯,可惜那是...(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