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未來將會被寫入教科書中,成為一場歷史笑話

IU妹妹 wrote:
我看不懂外勞之所以為...(恕刪)


我指的是未來
當年華工去舊金山當洋人鋪鐵路時
美國人也是一廂情願的認為中國人打完工就會回中國
沒想到後來幾乎都留下來了
當然都是沒有身分非法留下來
結果造就了現在舊金山龐大的華僑世界(後來接納新移民 都給身分)

這群人現在很多時間到了不是回國
而是轉為非法外勞繼續留在台灣賺錢
政府沒有拿出對策
目前他們影響的是租屋市場
但這樣下去
未來他們將會成為影響整體經濟的一分子

但討論人口數對應房事毫無意義
人口數再少(就算成長歸零了)
只要有錢人夠有錢(或繼續有錢)
就有足夠的POWER支撐買房(越買越多間)
無能力的窮人到最後只能選擇租房....



dennis10 wrote:

我指的是未來
當年華工去舊金山當洋人



2013年
英國 人口約6500萬,每年淨移民數約30萬 。

美國 人口約3.2億, 每年淨移民數約100萬 。

加拿大 人口約3500萬,每年淨移民數約35萬 。

西班牙 人口約4500萬,每年淨移民數約45萬 。(1998~2008年)

數十年來,歐美的大都市形成很多各國移民的聚居區,吸引全球各國、各種族、各階層的移民。

台灣沒有這樣的都市,也沒有多樣化的大量移民,每年約5萬台灣人移民,大多往歐美紐澳。
dennis10 wrote:
討論人口數對應房事毫無意義
人口數再少(就算成長歸零了)
只要有錢人夠有錢(或繼續有錢)
就有足夠的POWER支撐買房(越買越多間)
無能力的窮人到最後只能選擇租房....
沒錯,什麼「人口紅利」充其量對民生消費或有幫助,支撐超過九成(保守)人民無法負荷的高房價是可笑的理論!資金潮不過是洪水,淹再高也是要退的,不信邪的買船去衝浪沒人反對,但就乖乖和薪資所得者一様併入綜合所得繳稅就好!不是「大家」都認為租稅利息成本都可以「轉嫁」,那還在乎什麼打房,反正穩賺,繳個40%也是買家替你出的不是嗎?全民支持政府對非自用宅升息實價課稅,打完收工!

人口數再少(就算成長歸零了)
只要有錢人夠有錢(或繼續有錢)
就有足夠的POWER支撐買房(越買越多間)
無能力的窮人到最後只能選擇租房....


真正有錢人早就去做其他投資。
dennis10 wrote:
我指的是未來當年華工...(恕刪)



有錢人買再多房

沒有人住

終究只是把錢放在那養蚊子

有人租 租金也回不了本

房子也會老 老了就要修 管理費也要繳阿....

不如去做其他投資

至少有活錢再跑
多倫多郊區很多老舊的大樓,室內20坪,換算月租33000台幣,住9個人左右。

歐美大都市很多類似這樣的各國移民聚居區。
herblee wrote:
房價高漲,這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龐氏騙局"
目前房屋的價格, 並不是因為GDP成長, 或收入增加, 所以房屋自然增值。完全是炒作出來的價格。

當政府和銀行,欠下有龐大債務要清償時, 怎麼辦?如何把債務變小?

新台幣的價值有二種, 一種是黃金本位價值, 另一種是發行的紙幣價值
只要先暫時犧牲紙幣的帳面價值, 讓貨幣貶值, 讓錢變薄, 欠下的債務對比於貨品價格, 就相對變小,利於銀行還款。
如何做? 就是讓貨幣供給額增加, 印鈔票
鈔票變多了,物品/土地並沒有增加,價格相對變貴,所有物價開始起漲

鈔票就不值錢了,紙鈔變薄, 銀行的虧損實際金額也會縮小
操控物價和紙幣的價格比率,讓紙幣貶值(紙幣貶值不過是帳面上的數字),負債就會減少

當政府和銀行,手上有一堆不良資產,怎麼辦?
印鈔票,印鈔票,印鈔票
當鈔票變多,紙鈔變薄,物品/土地相對就變貴, 不良資產也會補漲,變得奇貨可居

這個金融系統就是要讓民眾負債, 以擴張信用的方式向銀行借錢
如果每個人的收入都足夠買房/買車/買3C, 銀行就沒錢可賺
所以,必須讓房屋變貴,民眾才會借錢買房

銀行先以低利率讓借錢變容易,之後再調高利率回收
這個手法, 和之前濫發信用卡的手法是相同的

相對的, 民眾的勞力付出就會縮水, 還會被嘲笑為不努力
如果你非常努力,正職+兼差月入10萬,你付出的勞力原本價值10萬元, 一旦通膨發生10%,你的勞力收入就會縮水到只有9萬, 你的1萬元直接被政府沒收。

和玩金錢遊戲,印鈔票的相比,再努力都追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永遠變成屋奴
薪水漲一倍, 也永遠追不上多印一倍鈔票來的快,....永遠追不上

於是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窮者,永遠在還貸款

凱因斯曾經說過:「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多數人貧窮的過程當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一般的民眾只是棋子, 不是這場賭局的玩家

這是一場"龐氏騙局"(Ponzi scheme),完全是傳銷-老鼠會的做法

決定龐氏騙局(傳銷-老鼠會)的利潤,是必須納入更多的市場玩家,並且生產更多的鈔票。

高階的玩家, 先通過"增加貨幣供給額",讓錢變多,暫時犧牲紙鈔的票面價值(帳面價), 相對於紙鈔的房屋價值,就可以抬高。先創造良好的炒作環境

低階玩家,就可以利用資金寬鬆,貸出來的龐大資金, 大玩金錢遊戲。以"層壓式投資騙局"來炒高房價
前一個投資客吹噓房價會一直漲, 加價賣給下一個投資客,
可是這個房價暴增, 並不是因為GDP成長,或是收入增加,所帶動的房價成長

前一個投資客的獲利,並不是來自房屋自然增值,而是來自下一個投資客所投入的資金
下一個投資客所投入的金額多, 它就賺得多,房價自然就漲的多。

房屋再繼續加價賣給下下一個投資客
他們真的相信房價永遠不會下跌,而且購屋者永遠不會減少。
投資客經過槓桿操作炒房、必須仰賴資產價格不斷的提升才能存活

就算沒有人口紅利,沒有買房的需求,在操作的過程中,也可以左手賣右手,創造出虛擬, 不存在的買家

一旦新加入的投資者減少或停止,龐氏騙局就會崩潰。
股市崩盤、利率高檔、景氣循環末端,當然就是沒有新的玩家加入, 騙局自然崩潰

當賭桌上的真實玩家已經離開, 但虛擬玩家仍然在玩時, 賭局並不會結束
而是是等"印鈔票"的金主, 回收美金賭資時,騙局才會崩潰

對比於紙幣價值,所有商品的價值都相對增加,形成通膨
辛勤工作的民眾, 卻不會因為"印鈔票"而增加收入。
反而因為通膨,錢變薄, 勞力付出縮水

一些原本沒人要的"不良資產",變得奇貨可居, 因此得以解套
銀行調整房貸利率, 以低利率誘使客戶進來貸款, 這都是"養"的過程

目前房價高漲,房屋成交停滯,已經進入"套"

等到貨幣供給額變小, 銀行放貸的錢變少, 紙鈔的票面"相對價值"就能回復
再調高房屋貸款利率
就進入"殺"..............................

錢就能回流銀行
如果繳不起房貸而法拍, 房子也回到銀行手上

美國聯準會,銀行團, 財政部,一直都是使用這套手法...先印鈔票
印鈔票後,金流炒作,房屋就上漲, 通貨膨脹
上漲後就縮小貨幣供給,截斷金流, 再升息,回收美金


對付日本時, 同樣是炒作匯率,逼迫日元上升,日元表面上變大了,利於房地產炒作
造成1990年日本房地產的榮景,之後就是20年的下跌

台灣上一波, 當然是超貸,特權貸款, 拿多出來不要成本的錢, 炒高房地產
最後是拿2000億的金融重建基金,全民買單, 才補了這個洞


我只講數字
新台幣的發行數額是1,629,382,285,912元
新台幣黃金跟外匯美金準備是1,544,030,702,100元(其它幣的外匯準備未計入)
兩者除一下準備率是94.76%
台灣不知算不算最不濫印鈔票的國家?

打臉~不好意思
您的數據不錯,可以再提供一下其他國家的參考值及出處嗎,謝謝!
豪哥大 wrote:
我只講數字新台幣的發...(恕刪)
豪哥大 wrote:
我只講數字
新台幣的發行數額是1,629,382,285,912元
新台幣黃金跟外匯美金準備是1,544,030,702,100元(其它幣的外匯準備未計入)
兩者除一下準備率是94.76%
台灣不知算不算最不濫印鈔票的國家?

打臉~不好意思


既然大家流行打臉運動, 我也來替天行道一下

你提的準備率

央行只能證明央行有同等的美金或黃金

如果QE老美狂印鈔央行狂收

實質台灣已經超額貨幣供給了

準備率還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所以看準備率對我們分析這件事情沒有幫助

另外你舉的資料是103/3/31的新台幣發行金額無誤

我也舉一個例子

96/12/31 新台幣的發行數額是 961,715,099,167

不到八年的時間, 貨幣增加將近一倍!!

這才是本波上漲的密碼數字

打臉了...不好意思

hantiful wrote:
既然大家流行打臉運動...(恕刪)


我只針對"台灣狂印鈔票"指控回應數字而已
至於老美是不是狂印鈔票?
是不是"實質"影響台灣貨幣供給
應該跟上述這句話無關吧
請針對台灣有無狂印鈔票即可

又6/12/31 新台幣的發行數額是 961,715,099,167
不到八年的時間, 貨幣增加將近一倍!!云云
麻煩查一下黃金96年~103年間的價格變化
不知8年來黃金有沒有"只漲一倍"?
這樣說有啟示了沒?

沒打到臉~你可以再努力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