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們在仇富時,你們又做了什麼?

superpark wrote:



辛苦了~ 發個...(恕刪)

有的人腦袋不知道在想什麼⋯⋯
我也搞不懂


所以我的標題才這樣下
很多仇富的人一樣億來億去的

富有的人也會仇視比他更富有的人
Tokyo 胡 wrote:

我抱怨什麼呢?
我...(恕刪)

其實這個「你如果抱怨總統不好
去選總統的意思是嗎?」是你的邏輯,不是我的。
因為你覺得「抱怨房價過高的人應該要努力賺錢」
算了,如你說的,邏輯看得懂的就看得懂。
看不懂就看戲吧⋯⋯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其實這個「你如果抱...(恕刪)

我從不抱怨自己達不到的事
我對可以達到的人是研究及欣賞

Tokyo 胡 wrote:
這像我跟一個警察聊...(恕刪)

樓主真有時間一一回文啊,
事業做的真大。
P.S 不要講不過別人就要截圖控告人家,好怕怕
歡迎留言,只要不謾罵攻擊,留言一律五分奉上。
潮的東西都撐不久,年紀漸漸增長,現在只喜歡追求恆久不變的事物。
樓主小姐把身體顧好才是最好的,生氣划不來呀

先由內每日一餐以麻油雞補元氣,再由外以煤油機暖房暖烘烘,先拳后腿次擒拿,再用兵器,「由外而内,天人合一」

氣溫十度我的鼻孔還是乾的哩

本來想來板橋找妳和p大吃麻油雞的說






說真的:這樓很偽善

人基本上過好就好,不會刻意去啟發 或希望別人也一起好 大家一起奮發向上。

如果這樣,世界上就不會有溫拿魯蛇之分。


過得舒服,那是自己本事,努力直接的回饋,就是金錢跟物質,

本來自己享受默默爽就好,可是社群媒體 FB IG多了讓人炫耀的最好管道

人家看了不爽就會比較,自卑,網路酸民就大量產生了。


有些人苦勸沒用,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證明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抱怨是沒有用的

地球繼續轉,溫拿跟富豪,錢繼續賺,也繼續用金錢跟權力奴役著中下階層的魯蛇或低端人口。



Tokyo 胡 wrote:
不可否認,有人天生家裡就是有資源
有人天生就是聰明,有人就是外表帥或美
請問你們在仇房仇富時
你們投資了自己的時間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嗎?
如果先天條件不優勢
你們會勤能補拙?抑或只是抱怨呢?
我常常聽別人抱怨房價不公
可是他們真的有認真去思考怎麼達成嗎?
或整天只是要吃喝玩樂?
別人的指導當成炫耀炫富
自己吃過虧學藝不精還來教別人不要買?
當正面的能量被酸言酸語蓋過
請問有能力的人,只是懶得上來
你們獲取不到知識
不要告訴我投資不是只有房地產
這裡是房產版
我也不認同炒作,但這是自由市場
當你在這種世界
我們該做的是抱怨?
或者學習?抑或逃避
這些是我看很多房產版的能人
都不出現有感而發
如果要買房請訂自己的目標
覺得投資超厲害
請跟房東可以打(我爽就繼續住,不能趕我)的條約
也別來這邊挑釁,這裡是房產綜合版


1.為了社會正義 要求制度上改革不能說是仇富

2.你的邏輯徹底錯誤 完全自由放任不受限制的資本主義
就是強者亦強 弱者越弱的惡性循環跟努力無關
資本主義原來主張的機會平等已被破壞 不是只有投票權 教育權應該平等

3.40年前的超高投資報酬率 超高利潤率 利率水平不是現在能比的
1980年代連不懂投資傻傻在銀行定存利率都有10%
因此機會成本是跟這代不同的 根不努力無關
40年前社會平均利潤率之高 房價所得比之低(低於5倍) 一筆小錢就能滾出大錢

上一代人可以說自己不努力才導致上一代的貧窮
但是這一代的人並非不努力 而是不管多努力都無法翻身
因為這代的人利潤率太低 資本增值太難 永遠是被人剝削的
資本是壟斷在老一代人或繼承而來的富二代手中的
而社會的平均利潤率或投報率隨時間降低是個資本主義的數學規律 稱LTFRP或TRPF規律

以下是我過去說過的------------

你怎麼不談30~40年前利潤率多高

不只是商業一般利潤率很高

租金報酬率(現在台北2%) 和銀行定存利率都是現在5-6倍

30年前1980年代 光銀行定存利率就破10%

資產投報率30%

40年前一筆小錢很容易就滾出大錢 房價所得比也很低買房是容易的


因此早期買房的才能壟斷資產而致富

但是資本增值的速度超過當時國民所得提高的速度

導致現在利率及商業利潤水平很低

大部分財富存量都是被早生的人壟斷

利潤率最高是二戰後剛打完 戰後嬰兒潮這波


40年前的台北房價是4~5倍國民所得

現在的台北房價是16倍的國民所得

40年前你存下30%薪資 10年內就可買房 現在要40~50年以上

1980年代錢傻傻放銀行定存也有10%利率

軍公教退休18%利率

巴菲特股票投報率50% 美國 SNP500股票大盤平均30%

二戰嬰兒潮世代 資本增值速度很快 因為資本存量在二戰前被大量消滅和泡沫化

一筆小錢很快就能滾出大錢

現在美股本益比33倍 台灣20倍

房價所得比16倍 租金報酬率2%

定存利率1%

這種資本存量壟斷在老一代手中就是壟斷性資本主義

除非你能活200歲儲蓄200年

否則永遠別想靠儲蓄或投資獲得財富自由

依當前利潤率而言根本不可能

窮二代就注定會有窮三代 富二代就註定有富三代



這篇文章
是我覺得mobile01歷來,我最認同的一篇文章
簡單,卻有見地

看到讓我們眼紅的人,只要不是為非作歹
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我怎麼成為他?
但一般人想到的,比較會是:要不是...,他才不能....

就算這個人如你所預測的,失敗了,垮台了
你還是吃你的滷肉飯
你也不會變成他

負面思維也會成為一種反射習慣
這對我們毫無幫助
不是嗎

對於樓主還一昧酸酸酸的
我也不知該說什麼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