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真的會跌嗎? 今天看到這篇報導

phila wrote:
我為什麼看房子,因為看房子不用錢,到處多看看瞭解一下每個地方的環境。為什麼有人賣屋而不是直接被拍賣,因為利率還不夠高...


所以耶.. 大家就慢慢的等喔...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alexjose wrote:
我有一個朋友在台北市...(恕刪)


深有同感+++++++1
我周邊的例子是
兩個夫妻約8萬、頂多有員工配股 (奇美實業)。
600百萬房價1百多萬裝潢、 吃好穿好、還要帶LV.
小孩還要雙語幼稚園外加課外目前是幼稚園中班;
高檔手機、還要年年出國去歐洲、日本 、(房貸辦4百50萬)


哀~~~很多事情是不是只有看到表面,我周遭也有這種人.起先還以為他們怎麼這麼厲害.
結果後來才知道他們也欠了不少卡費,房貸也只還利息.
誰知光鮮亮麗背後的真實人生~~~~
並不是全部的房子都太貴負擔不起, 出了大台北地區(抱歉其他區不熟), 很多地區的房價也沒那麼高.

不高也不表示不貴, 10萬20萬30萬, 都可能是貴也可能是便宜的價格, 難說合理不合理.

市場自由定價的壞處, 要比限定價格的壞處少. 資本自由追求最大利率潤是符合人性的做法, 因為它鼓勵了人性上自利的動機. 並且使大多數人都為追求最大利益努力, 並且使市場獲得平衡.

當然, 有一好沒二好, 市場機制與資本主義的壞處也是來自於此, 有資本的商人投資客, 更能取得經濟利益. 這也是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而政府的主要功能是要拉近這差距. 民主的政府尚不足以完成社會公平(例如印度, 民主但貧富差距也大, 中南美也不少民粹式的民主), 更重要的是人民的教育與素質. (扯遠了-打住)

很遺憾, 那些公平正義的理想, 以目前的社會與人性而言, 還有一段路要走.
在現實運作中, 自利動機很大一部份創造眼前的財富.

無論房價如何, 有錢可以決定買或不買, 或投資或消費. 每一個決定都有機會成本. 因為同樣的一塊錢, 只能被使用一次, 即使不花,一年後, 其價值也不到1塊錢. 誰都見不到未來, 眼前的決定, 在未來是對是錯沒有人可以預測, 那就是風險.

做功課絕對是必要的, 資訊常可以換成價值. 也可避免被唬了.
phila wrote:
會啊,為什麼不會?...(恕刪)


都省兩百萬, 為什麼不會?! JackYang 大大 這個例子舉的不知所以然... 200 萬對很多人來說, 已是不小的數目.
guanminhong wrote:
都省兩百萬, 為什麼...(恕刪)

我覺得JackYang大大的意思是, 絕大多數人都是, 跌200萬了, 應該還會繼續跌, 所以還是不會買!
過幾年就知道拉

去年底不是 一堆說 股市上萬點 .. BUT 真相是 ?

現在 一堆建商說 熱賣 , 好吧 沒錢的 就 看看吧 先讓 有錢人去買吧 .

我覺得資本主義 "自由市場機制" 是另一個迷思吧, 其實哪兒有真正的 "自由" 市場機制呢??

先就合法的來說, 低利率政策, 寬鬆的貨幣政策, 低不動產交易稅政策, 公共建設政策... 哪一項不是用人為的力量來刺激(干預)房地產市場呢??

再就灰色地帶來說, 資本家與媒體結合搞置入性行銷, 黑的可以說成白的, 尤其在台灣這種媒體生態不健全的社會, 資訊來源不對稱的結果, 又有何 "自由市場機制" 可言??

至於非法的部份就更多了, 官商勾結炒地皮, 重大建設的政策永遠是 "有辦法" 的人先知道, 建商及有來頭的投機客超貸濫貸, 內線交易, 出事就債留台灣, 人跑國外, 這種事從以前到現在還少了嗎??

這一切的種種, 一般的小老百姓又何嘗享有與財團炒手同等的 "自由" 市場機制??

政府真要冷卻房市,根本不用搞啥限價交易。只要利率高一點,交易稅高一點,核貸成數低一點,再抽點空屋稅(甚至只要放話研議就好),房價自然就下來了。只是啊,既然一開始是用人為方式讓它熱起來,再用點人為的方式讓它冷下來也算公道得很吧。
從1x幾年前一群人發動的無殼蝸牛訴求
到現在,問題一點也沒解決

在80年代規劃一大堆重劃區
政府發一堆公債讓一堆地主突然變有錢人
那時候搶容積實施,趕案件超多
一堆人都靠炒地皮,房地產有錢了

當時就有人提出空屋率過高了
而當時那群無殼蝸牛族的心聲對照現在一般人來說有解決嗎?
最近台中推案件數可以感覺比前幾年多了很多
實際入住率也不高

真的要買房子就像其他說的
以時間換取空間了

locomo wrote:
從1x幾年前一群人發動的無殼蝸牛訴求
到現在,問題一點也沒解決



台灣自有房屋比率是84%,目前空屋率也不少。人口還負成長
89年空屋率
台灣地區在89年底約有123萬餘戶的空屋,平均空屋率為17.6,較79年普查的13.3空屋率高出許多;

空屋還是一大堆。買不起還是買不起.
頂多就是換屋族變多了
更不用說通貨膨脹以後的社會可能變成L型社會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