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一路發 wrote:
要生活品質好,我提供一個我朋友的案例,在01上也說了不下三次,
而最近又有更新,他們在中和靠河岸(遠雄)又買了一間2500萬的房子...

從頭說起~

我朋友從2011年起,陸續買了3間房,中和是第四間了.
一間在板橋亞東醫院附近,第二間在新竹,
第三間在新莊/板橋/樹林三區的中間(查一下就知道那個社區--板橋門牌...),
目前住在第三間房,暑假打算搬到中和的小豪宅了.

從買第一間開始,一直都是繳利息,三間房子沒有繳過本金,
這中間有增貸,轉貸,及因為我朋友兩夫妻的條件不錯,所以都能只繳利息.

三間房子,板橋及新竹兩間出租,月租金是3.6萬,三間共貸了2500萬,每月利息約3.3萬,
等於是收了租金還有剩2~3000元,加上兩夫妻年收300萬,所以一年出國3~5次,
假日經常出去渡假吃大餐,這算有品質嗎?見人見智!

今年初買了第四房2500萬,所以賣了板橋的捷運宅...當初買900多,賣1500多,賺了約500萬,
拿回來6~700萬,剛好拿來付頭款和裝潢費

總貸款增加到3000多萬,繼續付利息~~~~~~...(恕刪)



我以為是8到10年前的往事,沒想到現在還有人這樣做。
97年、98年開始,房市蠢蠢欲動,怎麼買怎麼賺。
然後越來越多人分食這塊大餅。
2011年(100年)根本市場沸騰了,您朋友才開始買房,可能是買別人墊高的物件(這時候還在陸續墊高中)。
寬限期不是無期限,期限到了,就知道壓力來了。
我以為這一、兩年,一般物件已經如一灘死水(好物件還是很熱絡),
呵呵,4間房的本金加上利息,恐怕不是一般人能應付的。
只能說佩服!
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一切都是選擇,只是我不會走這樣的路
富爸爸窮爸爸說富人買進資產、窮人買進負債、中產階級買進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現在重劃區的建案這麼多 買房的門檻也降低很多 要等當房東收租金我會覺得不划算
lawtaipei wrote:
我以為是8到10年前的往事,沒想到現在還有人這樣做。
97年、98年開始,房市蠢蠢欲動,怎麼買怎麼賺。
然後越來越多人分食這塊大餅。
2011年(100年)根本市場沸騰了,您朋友才開始買房,可能是買別人墊高的物件(這時候還在陸續墊高中)。
寬限期不是無期限,期限到了,就知道壓力來了。
我以為這一、兩年,一般物件已經如一灘死水(好物件還是很熱絡),
呵呵,4間房的本金加上利息,恐怕不是一般人能應付的。
只能說佩服!
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這麼做的人還不少
有位姻親
先台南買間28坪的華廈出租, 貸了200萬
後來新竹買了間33坪公寓自住, 貸了400萬
還有車貸100萬
最近聽說在看透天厝
重點是夫妻二人的月收入才5萬, 加計年終, 平均月收入7萬
房貸不繳本金, 只繳利息, 寬限期到了就轉貸, 最後每個月真正在繳的貸款只有2萬
FB常常看他們一家五口全台到處玩, 每年出國
因為男方是國營事業員工, 所以不怕沒工作
問他們不會有壓力嗎? 夫妻二人說「活的開心比較重要」, 還說美國人都借錢過日子, 不也活的好好的

我這種在私人企業上班的, 很怕隨時沒工作, 所以只想快點還完負債並開始存錢投資
我目前的狀況和你差不多
買了新屋舊屋出租

買房前週週大餐年年出國
生活品質真是好到令人羨慕
但是....什麼錢都沒存下來

買房後開始過稍微差一點的生活
每年也還有個一百多萬全家花
有品質與否是看跟誰比吧!

我是自己逼自己啦!
我沒想留房給孩子
但是我希望我老了不用煩惱錢
有房屋可以出租就是被動收入

重點是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吧!

R004987 wrote:
95年買蘆洲10年...(恕刪)


1600萬房貸 能30年 不錯了.

我剛換屋 1500房貸 只能10年!!



之前也曾像樓主這樣過活,
熬了過來,失去年輕的熱情,多了一份沉穩世故。
歷史沒辦法假設,也無法重來。
房屋不會永遠屬於自己,
不用和房屋談戀愛。
我愛現在擁有的。
每月還 4.7萬,你的房貸額度只有950萬左右,
200萬年收,應該很快就還完了,

不過,房貸利息可扣抵所的稅,
基本上這條很好用,
十幾萬等於養一個老人的免稅額.

每年大額還款40-50萬幹嘛?

舊房租金幾乎可以負擔全額房貸了,

新家房貸佔年收入也不到三分之一,

那40-50萬拿來提升生活品質不是很好?

自己選擇拿去還房貸然後才來抱怨生活沒品質不就很奇怪?

R004987 wrote:
每個月等於繳47000,


R004987 wrote:
一家四口,兩個小孩都國小,夫妻年收共220萬,

我剛看以為是1個人的收入,原本覺得還OK ~
後來發現是夫妻年收,我覺得這樣收入太吃力了,扣掉生活開銷,其實剩不了多少錢 ~
生活品質還是要顧一下 ~
R004987 wrote:
95年買蘆洲10年...(恕刪)

給你兩個建議。
1.現在的生活品質和未來的生活品質要平衡一下,不要一味存錢,除非你單純就是愛存錢。
2.投資理財要注意分散風險和分析獲利。
買房相當於無分散的借錢投資,其實風險不低。
借錢投資對於獲利的把握要更高才值得,不然就是幫銀行打工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