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cehome1@gmail.com wrote:你不是買房了嗎...(恕刪) 前陣子看了半年我最近才買的看了大台北一大圈所以才想來分享一下心得其實現在年輕人正準備買房正在看房的比你想像的還多很多但是就像我剛開始看房一樣很迷惘很多問題都不了解所以我想分享給大家帶大家走捷徑不像我花了很多時間才了解當然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所以也只是稍微提供參考而已
物價平減──顛覆大家認知的房價結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21/article/3308 過去大家普遍認為SARS發生時間是國內房地產最弱的時候,但是躉售物價平減後,2000Q1之後,國內房價的最低點是出現在2004Q3(每坪13.75)。 從原始值來看那段時間似乎房價緩緩有了起色,事實上大段時間,房價追不上大宗物資的價格,所以躉售物價平減後,反而成了緩跌的趨勢,也就是在當時房地產成為相對弱勢的投資商品。 過去大家認為房價在上升的第一波段(2005Q3至2008Q3),就已經有相當高的漲幅(原始值由15.59萬漲至20.08萬);但是躉售物價調整後,房價幾乎沒有上漲(13.78萬至14.92萬)。也就是說,這段時間的房價只是隨著大宗物資的價格波動而已。 房價真正的漲勢是來自金融海嘯後,貨幣大量進入房市所造成,房價將大宗物資的價格遠遠拋在後頭。2009Q1至2015Q2中,躉售物價調整後的漲幅高達62.65%(15.80萬至25.70萬)。 費雪曾提出貨幣幻覺(Money illusion)這個名詞,一般人只是對貨幣的表面價值做出反應,而忽視實際購買力的一種心理錯覺。 我們經常將貨幣面額誤認為就是其購買力;進而認定貨幣的價值是恆定的。房地產是種長期性的資產,受到物價的影響相當大,如果不將物價考慮其中,虛盈實虧的房地產交易將容易發生,一般民眾應謹慎應對。
carl740916 wrote:物價平減──顛覆大家...(恕刪) 您講的是理論上的東西, 實際上大家覺得貴有幾個原因:1. 低薪 (房價所得比的分母太小, 以及可支配所得換不到多少物資)2. 對未來沒有希望 (沒有加薪升遷、新創事業的機會), 故心態保守, 這種心態就會導致更不敢借錢消費或投資實際上, 有能力買房的人, 若單純用薪資來買, 的確薪資要有相當程度才行, 這也是事實, 例如一間 1600 萬的房子, 以年收入 160 萬來說就是要 10 年不吃不喝, 如果此人覺得社會穩定, 經濟發展動力強大, 現在的收入在未來非常有機會會更好, 那麼心態上未必不敢大額貸款去買, 那 1600 萬這房價在其眼中, 未必稱得上貴... (噢, 年收 160 萬如果是夫妻二人來看, 其實等於各為年收 80 萬, 除以 12 約為 6.7 萬, 我想這算是認真工作, 有待到不差的公司, 做到 35~37 歲有機會摸到的數字, 但確實也不是什麼人在這年紀就有這種收入)心態會影響感覺。不是每個人都熟經濟學, 但貨幣有多少購買力, 那其實是很清楚的事, 多少勞動可以換到多少東西, 那就是貴不貴的感覺依據。我個人一直覺得勞動的價格是個很大的問題, 台灣的勞動市場, 我個人覺得賣方 (勞動提供者) 太弱勢, 現在那些喊居住正義的官員都在房地產市場動腦筋, 我覺得其實勞動市場部分他們就根本沒有著墨, 但那也是該去思考的! 想想看, 一堆月入 4 萬的人, 當然會大叫房價太貴; 但當你聽到他們在叫貴時, 有沒有想過他們的勞動成果, 在國外相同市場上, 可以有更好的待遇? 還是說他們拿一個月 4 萬算得上恰當了?從這理論來說, 我們應否結論: 人口負成長的問題不是房價, 而是低薪?幸好我是不會那麼簡單化這結論, 房價所得比就已包括了 2 個變數進來了, 這本來就是兩個變數問題, 要論勞工買房之不易, 單講一邊就是偏頗了。其他呢? 雙薪家庭的育兒不易, 教育機會與競爭, 社會治安, 孕婦的職場不便, 不想把屎把尿, 孩子會拖垮我的生活品質... 若這一大堆問題都解決了, 只剩房價跟薪資兩項再來談必定會更客觀, 可惜社會不是實驗室, 很難控制成那樣子。有兩樣東西, 我想年輕人們對它的市場變化較有感覺: 手機 vs. 筆電... 在最近的 5~7 年裏, 二者的價格走勢是很不同的, 至少在C/P值來說, 筆電是愈來愈便宜, 或至少不怎麼漲... (電競除外, 那是另一個 market segment, 好比買跑車的人沒在講省油的)這包括消費者的喜好, 左右著資金流入這市場, 而筆電嘛... 市場愈來愈冷, 即使 Win7 快要 EOL 了, 也看不出什麼節慶般的市場換機熱潮; 反倒是手機, 還沒推出就一堆間諜照, 大家一直猜想會端出什麼來... 錢追東西, 東西就會價漲; 而東西追錢, 東西就會價跌, 千古不變的道理。錢不想去追的東西, 即使萬物騰貴, 它也很難漲上去, 看看筆電, 除了電競, 大概都很便宜了~追東西的只是錢嗎? 不, 追東西的是「人+錢」!講錢, 可以去怪央行, 但講人, 我想這是個蠻自由的國家, 你很難規定有錢的人不能去買什東西... (特別是用不著借的那些人) 管得到一邊, 還有一邊沒顧到呢!真不知道台灣多有錢? 有興趣的去查查台灣全部銀行的存款餘額吧, 再想想銀行一年要為這些存款付多少利息出來, 而這些錢為什麼不流向實業投資, 創造就業? 真的, 事情沒那麼單純就那幾個炒房客在搞翻整個都會區房市, 他們很厲害, 但還沒那麼偉大...
a28956215 wrote:看就知道沒當過商...(恕刪) 也就是將來的隔音技術、防水技術、建造技術等等都會再進化這些進化就是需要成本...這是新的鋼筋工法這個每坪8萬這是921倒塌的學校這個每坪5萬你要選哪一個?
carl740916 wrote:現在大台北地區一份雞排大約已經來到70元上下1995年時雞排價格大約在35元上下有些店家甚至還會推出"雞排3份100元"...(恕刪) 拿雞排討論物價不是很公平現在的超大雞排一份70元是一隻肉雞整個雞胸肉高雄市菜市場現炸雞排是半個雞胸肉帶骨,3個50,內惟市場高雄市物價低確實比台北便宜
terrybog wrote:日本的神話也早就...(恕刪) 我也猜到你一定會講這題強調的是日本品牌 不是日本製造地球村時代手機裏面小至一顆螺絲 也不一定是日本製阿六仔國整天講他們上海是多進步那有錢人幹嘛小孩還需送出去留學怎不留在阿六仔上國
jackey chang wrote:房子漲很合理阿只要跟...(恕刪) 偏偏就是有人收入漲幅遠高於大部分的人收入漲幅低的 又看不起 房價漲幅低的區域進而去搶地段好的房子導致房價一去不回…………房價高 不就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