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鶚說大眾對房地產資訊不透明

tommycheng wrote:
我只是個還在尋找一個...(恕刪)


我不懷疑你說的話..

既然你之前都寫願意承擔房價下跌的損失了.
有間房你也殺到sars的價格了,那...你還在等什麼?
我不是在質疑你,我只是好奇想知道你的想法..

另外,自住沒差只是建商投資客洗腦的鬼話.

1.就像你寫的,買NB都會比價了呀,買房子能不比嗎?
2.買太貴了,除了每月要多還的本金,還有利息的差價,這些錢原本夠你過更舒服的生活.
3.自住不賣就沒差?但這個理論不會關心到你會不會有急用.現金都套在房子上,有急用
要賣時馬上先賠了價差.若為了不想賠錢賣出而轉向其它借錢的管道,你還是把你的資
金置於無法流動的風險中.

自住有沒有差呢?我個人的解讀是:你花大錢"自住",建商"幫你花"沒差.
有人喊多~有人喊空~很正常啦!市場不就是這樣?
先說說自己好了~我有房但是我看空(不是馬上就會下跌)~但是我也想換屋~所以也挺為難的~不過換屋就是會產生成本~當然是看空換屋比較有利~但是萬一我沒能力換屋?那帳面上房屋現值~又變低了...o
昨天老婆的小舅買屋了~買入地點是南港區(建案~保留好了)~就一堆新房子~旁邊有個環東高架的地方~一坪買入含裝潢40萬~總坪數56~公設30%(好像那一區都是這公設比)~車位2個坡平共360萬~加上給仲介費用~2600萬左右~真是所謂的"自住"無差~何時買進都無所謂(買來住的~包括一個"瑪麗亞")
坦白說~那區域小弟上個月去看過~開價35萬一p~真的的買不下去~(平平18歲~怎差那麼多?)~說明一下~這個我要跟著叫"小舅"的人~只大我2歲~我還在努力存錢啦~這價格我買不下手
話說當初我買房時~這區域不到30萬一坪~就是因為外縣市便宜~才買外縣市來住~現在公司往後要搬到南港~真是有錢難買早知道~雖然現在的房子市值有賺到~但是現在換房也不划算~因為南港的房價跟當初比~一樣是上漲的~不過南港空屋還真多~如果有回檔才有辦法買下手吧....(誰叫我窮)
這市場就是有人買~有人賣~只是單純的需要~未必要看多或是看空~話說我這個小舅在東新街有租屋~月租2萬多元~2600萬光利息部分~就夠付房租了~只因為地方小~車位只有一個~現在看到喜歡的房子~房價的漲跌似乎不是第一考量~因為是自己要住的~也符合某個人說的~自住無差論~我是有差啦~因為我買不起這樣的價格~原來口袋的深度~才是決定你是房地產大師~口中所謂的哪一類看法o
xieb wrote:
我不懷疑你說的話..
既然你之前都寫願意承擔房價下跌的損失了.
有間房你也殺到sars的價格了,那...你還在等什麼?
我不是在質疑你,我只是好奇想知道你的想法..


因為去年底那時景氣真的很差,我也覺得怕怕的所以斡旋的價錢就寫低一點,
仲介一直叫我加也沒理他,後來就被別人買走了…

sars算相對低點;
520算相對高點;
那現在呢?到底是相對低點還是相對高點?
xieb wrote:
房子對投機客來說只是生財工具,但對更多人來說那是一個自己的家,
房價漲跌對他們來說不必然構成賣屋的因素.
...
看來您沒聽過自住沒差這句笑話??還很多人信以為真幫建商投資客數鈔票呢..


前面說道『房價漲跌對他們來說不必然構成賣屋的因素』下文馬上又講 『自住沒差是個笑話』。

才說你常會前後文矛盾,果然在同一篇文裡自己又打自己嘴巴了。

房價漲跌對你構不構成必然賣屋的因素?對你當然適用。

你趁現在房價高的時候把你的破公寓賣掉,抓著現金死不放,照你的觀測,等到全面大崩盤時你就可以以一坪5萬元輕鬆價入住你最愛的『新板特區』,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台賓士開開,彰顯一下你尊榮的身份。

你的『破公寓』=『新板豪宅』+『賓士』 你說你該不該在房價高檔的時候賣屋?你也認同『自住有差』不是嗎?

還有,如果你『找盡種種理由』,就是不願意把你的房子以『合理價』賣出,那就證明你跟那些你痛恨的投資客沒啥兩樣。為什麼投資客低買高賣是種罪惡,你低買高賣就是情有可原?

打完不用收工了,也不用下一位了,你自己就不斷在打你自己了,呵呵。
twjohn03 wrote:
有人提到因為利率降低...(恕刪)


cuteyu wrote:
個人認知房地產有兩種角色, 可以看成資產, 也可以看成原物料.
看成資產是因為可以保值, 看成原物料是因為公司行號或個人要生活都需要. .....(恕刪)


兩位大大說的真好!T的立論解釋~C大的導讀!

經濟面的發展與控制~政府本來就應該是利用各種工具(貨幣/利率...etc.)來調節!
一昧的低(or高)利率~一昧的貨幣緊縮(or鬆綁)都不是好事!
當然~政府對於建商對於特定題材炒作~特定地目開發~假BOT都應該以控制的角度來作為!!
這就是純資本主義採行放任態度~最近開始被討論道德風險~同時應該被限縮的思考開始!!
個人並不是要鼓吹"中國式的社會主義"~但是, 適當的限縮資本主義的發展, 限縮資本家的"錢滾錢"作法, 長期是有助於經濟穩定, 避免泡沫化的作為!(多位大大~已經提過日本失落的10年~&~美國次貸(金融)風暴 為例!不再贅述!)

而呼應主題~大眾對房地產的資訊不透明~不在於"資訊"本身!!

建商不可能公布購買土地成本, 建築成本, 行銷成本, bala bala~~
原因就像房仲業(購屋/賣屋者)不會透露成交價一樣~違反人性!!(但是~有朝一日有法令規範要公佈~我也覺得OK!--只是太像社會(共產)主義~應該沒有那一天!)

政府的角色本來就是...不幫助財團剝削大眾(不過可能有生之年看不到了!!)
看看各項開發案...不實文宣...炒作地價(養地-操作不良資產)...官商勾結(捷運共構)...
既然~希望住者有其屋!可以多些強制性~優惠自有住宅~限制房屋交易的流動性!!
ex. 限制3年內換屋者, 不得使用自用住宅稅率, 並加權房屋+土地增值稅*120%+plus...
增加空地稅率(類似荒地稅), 並取消建照延長,...防止建築業者囤積"土地"...etc.

可將房地產看成資產 or 資源~或許可行!
個人覺得~應該就以原來分類...自用 v.s. 營業! 嚴格認定自用標準...且以稅制限制流動性...如此才能抑制價格偏離!更何況~中古屋/新古屋交易~無利於經濟發展(島內經濟)~且容易造成哄抬價格&無實質生產效益可言!!
最多只是看到一窩蜂的仲介業者...更多隨意張貼的小廣告...

不過....說這麼多!都是一場夢!!在台灣~~哪個政黨不向財團靠攏??
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不過....說這麼多!都是一場夢!!在台灣~~哪個政黨不向財團靠攏??
不靠攏~哪來的政治獻金?不灑錢誰要幫你動員?無解...~奇怪的選舉機制o
苦行僧001號 wrote:
前面說道『房價漲跌對他們來說不必然構成賣屋的因素』下文馬上又講 『自住沒差是個笑話』。

才說你常會前後文矛盾,果然在同一篇文裡自己又打自己嘴巴了。

房價漲跌對你構不構成必然賣屋的因素?對你當然適用。

你趁現在房價高的時候把你的破公寓賣掉,抓著現金死不放,照你的觀測,等到全面大崩盤時你就可以以一坪5萬元輕鬆價入住你最愛的『新板特區』,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台賓士開開,彰顯一下你尊榮的身份。

你的『破公寓』=『新板豪宅』+『賓士』 你說你該不該在房價高檔的時候賣屋?你也認同『自住有差』不是嗎?

還有,如果你『找盡種種理由』,就是不願意把你的房子以『合理價』賣出,那就證明你跟那些你痛恨的投資客沒啥兩樣。為什麼投資客低買高賣是種罪惡,你低買高賣就是情有可原?

打完不用收工了,也不用下一位了,你自己就不斷在打你自己了,呵呵。


我知道讓你連續槓龜四次,很不給你面子,讓你沒台階下,你一定會想辦法
來找回這場子,只是我不懂的是,你一定要這樣自曝其短嗎??

我現在住的地方,我寫過有一些原因,我不能也不會將它賣出.不過為了不
要破壞你找文並且槓龜的樂趣,有興趣自己去找吧.

就您狹隘的思考邏輯來看,房價高低看似對我真的會構成賣不賣屋的
考量,不過很不幸的,偏偏不是...至於您後面那些以猜測的結果而順續推理
出來的廢話劇情,我也就懶的再說什麼了.

你又連莊了,第五次槓龜囉..呵呵.不過我這邊不是7-11,集滿十次沒咖啡送..

附帶再寫一次,人生短短幾十載,為了那些蠅頭小利每天昧著良心說話,算計別
人,我個人是相信有因果報應啦..
原則上, 在01這個版上的, 不是有買房"需求"的, 就是有買房"意願"的, 再就是買房"興趣"的.
不是現在式就是未來式, 換句話說, 全是多頭, 只是那個滿意點不一樣而已.
再講白一點, 這裡所謂的空頭, 都是"偽空頭", 是等待拉回進貨的多頭.
真正"看長空"房產的人, 對房產是不會關心的, 真正的空頭也不會坐視資產減損而沒有任何反應.
人口即將負成長, 自有住宅率很高, 都市化程度已高, 結構性所得停滯, 都是很好的理由, 也是事實.
我年初看房子也是用這些東西把代銷人員唬的結結巴巴說不出話來, 尤其在景氣氣氛那麼差的時候.
但我自己心裡很清楚, 這是只是用來殺價罷了, 否則我不會在那裡.
既然如此, 什麼多頭空頭, 在這都是假的, 大哥就別笑二哥, 半斤別笑八兩.
aron.yang wrote:
真正的空頭也不會坐視資產減損而沒有任何反應

我是自住又只有一間房子的話
又不是拿來投資
房子跌價
我要有怎樣的反應呢
同樣的房子漲價
我又要有怎樣的反應呢

aron.yang wrote:
再講白一點, 這裡所謂的空頭, 都是"偽空頭", 是等待拉回進貨的多頭

很多人買房是為了自住不是投資
當然要等待房價拉回買屋
房貸一繳就是20年甚至是30年
1P少1W
30P就少了30W
利息也可以少付很多
對很多家庭而言
是非常大的金額

San Diego wrote:
這就是純資本主義採行放任態度~最近開始被討論道德風險~同時應該被限縮的思考開始!!
個人並不是要鼓吹"中國式的社會主義"~但是, 適當的限縮資本主義的發展, 限縮資本家的"錢滾錢"作法, 長期是有助於經濟穩定, 避免泡沫化的作為


自由跟管制,本來就是很難拿捏,不管要採取無限制的自由經濟,還是受管制的計畫經濟,都必須要有一貫性的配套。大家在這個遊戲規則下盡量的玩,玩得起的繼續,玩不起就退場,不敢說哪種制度好,但這樣起碼健康一點。

不能說對自己有利的就自由點,妨礙的自己利益的就要拼命管制。這也是我常講的『選擇性的正義』。搞『選擇性的正義』,只是讓部分的人(如:假空頭),在裡面有上下其手的空間。

大陸的房產資訊比台灣透明,透明到什麼程度,在房產證上可以看到這套房的『登記價』,你可以很清楚知道上一手買賣的價格,撇除這個價錢是真還是假不談,畢竟他們有做到這項。

但是反過來看,就算你知道前一手買賣的價格又如何?有什麼很特別的意義嗎?市場不會因為你個人的好惡,而出現適合你的價格。我在大陸買過一套房,登記價是20多萬,我購買的時候是60多萬,最後賣出是70多萬,你說我買高了沒有?對於上一手而言當然是買高了,但我賺到錢沒有,我也賺到了,所以資訊透明公開又如何?買高一樣買高,賺錢一樣賺錢。這兩者其實不見得是互相違背的。

前一手,前兩手,前一百手的價格,你能告訴我哪一手的價格是合理價嗎?在這麼多次的交易裡,有哪些價格是被高估,哪些價格是被低估?你可以從裡面看出端倪嗎?這些價格對研究經濟的人或許有價值,但對買房的人來說,只有現在的牌價才有意義。因為這才是攸關你是否能買到該房產的最大因素。

同樣的,你在買房的時候,市場不會管你是要自住還是投資,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對市場而言,房屋就是件很單純的商品,掛出這個牌價,你願意就買,不願意就拉倒。愚昧的人總是認為自己要自住,所以應該對方要以他心中的合理價出售。只要抱著這種想法,那就慢慢等吧,說不定有一天真的遇到佛心大發的賣家,或再來一次金融海嘯,有人願意以斷頭價賣出。呵呵,真有那麼一天,那只能說你的運氣太好了。

大陸搞過宏觀調控,事實證明在短時間是有效的,但長時期來看,效果是不是真的那麼顯著?現在房價穩定,不代表資金沒有流動,例如前面那個假空頭,不是自己都坦承了,現在買不起房,所以資金另有他用,他要拿去炒期貨還是炒股票,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的是,在資本市場裡,資金本來就是可以自由運用的,等到有一天,他在股市了撈夠了,也許就會繼續投入房產的炒作。每個人都這樣思考,你覺得房地產這塊戰場會有平息的一天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