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john03 wrote:
有人提到因為利率降低...(恕刪)
cuteyu wrote:
個人認知房地產有兩種角色, 可以看成資產, 也可以看成原物料.
看成資產是因為可以保值, 看成原物料是因為公司行號或個人要生活都需要. .....(恕刪)
兩位大大說的真好!T的立論解釋~C大的導讀!
經濟面的發展與控制~政府本來就應該是利用各種工具(貨幣/利率...etc.)來調節!
一昧的低(or高)利率~一昧的貨幣緊縮(or鬆綁)都不是好事!
當然~政府對於建商對於特定題材炒作~特定地目開發~假BOT都應該以控制的角度來作為!!
這就是純資本主義採行放任態度~最近開始被討論道德風險~同時應該被限縮的思考開始!!
個人並不是要鼓吹"中國式的社會主義"~但是, 適當的限縮資本主義的發展, 限縮資本家的"錢滾錢"作法, 長期是有助於經濟穩定, 避免泡沫化的作為!(多位大大~已經提過日本失落的10年~&~美國次貸(金融)風暴 為例!不再贅述!)
而呼應主題~大眾對房地產的資訊不透明~不在於"資訊"本身!!
建商不可能公布購買土地成本, 建築成本, 行銷成本, bala bala~~
原因就像房仲業(購屋/賣屋者)不會透露成交價一樣~違反人性!!(但是~有朝一日有法令規範要公佈~我也覺得OK!--只是太像社會(共產)主義~應該沒有那一天!)
政府的角色本來就是...不幫助財團剝削大眾(不過可能有生之年看不到了!!)
看看各項開發案...不實文宣...炒作地價(養地-操作不良資產)...官商勾結(捷運共構)...
既然~希望住者有其屋!可以多些強制性~優惠自有住宅~限制房屋交易的流動性!!
ex. 限制3年內換屋者, 不得使用自用住宅稅率, 並加權房屋+土地增值稅*120%+plus...
增加空地稅率(類似荒地稅), 並取消建照延長,...防止建築業者囤積"土地"...etc.
可將房地產看成資產 or 資源~或許可行!
個人覺得~應該就以原來分類...自用 v.s. 營業! 嚴格認定自用標準...且以稅制限制流動性...如此才能抑制價格偏離!更何況~中古屋/新古屋交易~無利於經濟發展(島內經濟)~且容易造成哄抬價格&無實質生產效益可言!!
最多只是看到一窩蜂的仲介業者...更多隨意張貼的小廣告...
不過....說這麼多!都是一場夢!!在台灣~~哪個政黨不向財團靠攏??

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