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投資客:努力存錢勤奮工作,期待房市第二春。

john6517 wrote:
大家不要搞混了.. 炒房客不等於幾間房子的持有者... 甚至不等於投資者.. (我個人有2間房子)...(恕刪)


為什麼其他人買超過一間就被你們定義為投資客,你自己買兩間就不是?

你家人口很多嗎?為什麼需要買兩間房子?你近期有賣掉一間的打算嗎?如果沒有,你是不是再囤貨?還有,將來你要賣掉手上房子的時候,溢價的部份你會不會盡數充公?還有,你當初這兩間多少錢買的?請告訴大家,這樣才能讓價格透明化嘛!以免將來你要轉手出售的時候,一不小心坑殺掉幾隻可憐的蠢老鼠!

要鬥別人之前,先捫心自問吧,呵呵。
john6517 wrote:
炒 = 短進短出.. 轉手哄抬.. 跟股市的養套殺差不多.....(恕刪)


最好是賣房子跟賣股票一樣容易,還養套殺。

一間房子半年一年賣不掉很正常,電視上幾個投資客講轉手賣賺差價你們就真的相信了囉。
那我就不算投資客了 我有四間房
分別買在1998 2004 2007 2009
都還沒賣過 一間自住三間租人

最有趣的是2004那間
要不是貸款買 是沒那麼多錢的
當時6000RMB/平米, 匯率3.8:1 現在約30000RMB/平米 匯率4.7:1

很高興終於確認自己不是炒房者

imroamdog wrote:
既然都知道核心癥結,那想進來套利的就只有炒房客嗎? 我想差別只在於時間的長短吧,時間短的叫炒房客,時間長的就不算....那我只要持有時間長一點,不但可以擺脫惡名並且獲利了結。


資金是要成本的.. 如果真的是"炒"客.. 他絕對不會把資金壓在一個地方太久的... 因為"炒"客資金大部份不是自己的...
john6517 wrote:
資金是要成本的.. ...(恕刪)


原本真的很不想回這篇了,可惜我真的是有點忍不住了。

這位j先生講得頭頭是道,卻亂說一通,標準的打嘴砲青年。

1.你說人家有房就是炒房,就是無恥,請問那你兩間房所以你是加倍無恥????

2.你說投資客資金都不是"自己的",那請問你難道資金是你的嗎? 還是路邊撿的?

3.房地產是公開市場,妳拿來跟大蒜比較,真是可笑,任何人都有買賣土地、房屋的權利也有囤積的權利,你認為只要有錢就能把全台灣房地產囤積起來?? 如果真的是這樣買賣土地早被列為特許行業。
一點知識都沒有,去查查曾是台灣首富的國泰集團是靠什麼發財的,就他們的能力能買全台灣的地嗎?
不會有風險? 不會有資金問題。

真的體驗到:人可以沒常識,但也要去看看電視。

P.S 一邊澄清說自己不是投資客,一邊又在那裏幻想投資客會作什麼事情。唉~ 怪

苦行僧001號 wrote:
為什麼其他人買超過一間就被你們定義為投資客,你自己買兩間就不是?

你家人口很多嗎?為什麼需要買兩間房子?你近期有賣掉一間的打算嗎?如果沒有,你是不是再囤貨?還有,將來你要賣掉手上房子的時候,溢價的部份你會不會盡數充公?還有,你當初這兩間多少錢買的?請告訴大家,這樣才能讓價格透明化嘛!以免將來你要轉手出售的時候,一不小心坑殺掉幾隻可憐的蠢老鼠!

要鬥別人之前,先捫心自問吧,呵呵。



你想說理就講實例引經典.. 真理是越辨越明的.... 不用針對"我"個人吧.. 這樣只會顯得你心胸狹窄..

我都快50歲了.. 我的2間房子.. 買的時間都超過15年了.. 一間父母住.. 一間空著..過節還是回去的 (因為我來大陸工作已經6年了).. 我算不算"炒"房客? 一"炒"10多年..

"你們"是指誰? 銀行? 政府?

我也沒賣.. 那來溢價充公?? 若我要賣.. 真的法規修改後.. 該"充公"..就"充公"阿.. 但要按"實際買賣差價"課稅.. 對於老房子是很困難的.. 上海也遇到這樣的問題..

我為何要捫心自問???
iscyber wrote:
其實看erskine 的發言就知道,根本對不動產沒概念,如果你喜歡某種商品卻都不想研究他,那你買東西會被騙是很正常的。

買賣房子課的稅金可多的呢~~契稅、印花稅、增值稅、財產交易所得稅...,甚至連仲介費都要開發票。

不了解對手如何打倒對手~~ 期待對手自己跌倒?? 真是天真!


我們來看看土地增值稅和財產交易所得稅怎麼算好了:

買入一戶市價 1600 萬的房地產,以市價 2000 萬賣掉,淨賺 400 萬

其中土地,買入時公告地價 10 萬,賣出時公告地價 12 萬,所以土地增值稅假設以 40% 計算,要繳 8000塊

房子買進時公告現值 70 萬,賣出時公告現值 80 萬,所以財產交易所得稅以個人所得稅率 40% 計算,要繳 四萬塊。

所以總計這位投資客稅前淨賺 400 萬,只需要繳 4 萬 800 塊的稅。實際稅率只有 1%。

有誰年薪 400 萬,只要繳 4 萬塊的所得稅嗎?

上面這種算法還是已經用最高的稅率計算哦!

---------------------------------
住家房屋稅擬分5級 4成降稅
2010/03/15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會計師林敏弘表示,以台北市忠孝東路上屋齡卅年的房子為例,市價一千六百多萬元,房屋現值僅約七十萬元。以此推估,同樣屋齡的房子市價超過兩千萬元,房屋現值可能超過一百萬元,房屋稅才會調高為百分之一點三,至少多繳一千元房屋稅。不過新屋若是建材好、地段佳,很可能市價超過一千萬元的新房子就被加稅。
--------------------------------
http://phecda.blogspot.com
john6517 wrote:
大家都不想買高價的房子... 但為了工作.. 有選擇性嗎? 難道政府能說: 台北地區房子貴.. 請民眾去台東買房子嗎 ? 如果吳揆這麼說.. 一定馬上下台的...

你想說理就講實例引經...(恕刪)


話都你在講? 你50~60歲,小弟也不年輕~~150而已~~ 哈哈。

你可能在匪區太久,搞不清楚台灣的地圖,台灣不是除了台北市之外就是台東!

不會有人會跟你說台北市買不起就去買台東(何況我覺得台東也不錯)。

買賣房子產生這麼多的稅金如果全部都能轉嫁到買方(而且都能賣掉),那請問你為何有人投資不動產會虧錢?

跟你講的一樣:真理越辯越明,從你講的這些話只能證明你根本沒有不動產的相關"常識"。

然後把炒房、擁有房、買房、投資、賺錢全部混為一談。

目前買房"可以"用現值來估算,但你知道如果市值一千萬,現值一百萬的房子買賣需要課多少交易所得稅嗎??

我猜你應該沒這知識吧,自己去算算吧~~ 用你期望的市值來估價的話,你再來看看台灣會不會跟北韓一樣。
iscyber wrote:
說實話,我看不出有什...(恕刪)


我靠自己的力量賺錢沒靠家裡還是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
講什麼祖產守不住要檢討我自己?

家裡在東區的房子還好好在那裏
那是爸媽的資產我是拿去抵押了喔?
我哪裡說變賣祖產了喔? 我跟你很熟嗎?
不懂就不要批評人

誰是嘴砲王敗家子還不知道勒
01上出一張嘴的人還真多
腦筋有問題

苦行僧001號 wrote:
一間房子半年一年賣不掉很正常,電視上幾個投資客講轉手賣賺差價你們就真的相信了囉。


我就認識一位台灣到上海"炒"房的大膽高手... 他的邏輯是"上海古北"的房子一定會漲... 約1998 1999 他的資金約10 - 20萬 rmb.. 但他認識很多銀行中層領導.. 溢價擔保(這要有很好的關係..且當初中國銀行鑑價是很粗糙的..導致2004年中國銀行的呆帳率全世界最高).. 借錢再去買(有使用人頭)...這中間.. 有時半年3或4個月.. 他就脫手...他的工作每天就是看房子....我不知道台灣目前到底有沒有這種人.. 我覺得應該有的..

一直到2003 左右.. 他才因為5年交易條款而偃旗息鼓..為了緩和資金壓力.. 他賣了一些房子.. 之後..他做了5年的寓公..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