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tonfish wrote:
正解!!很多人會說,...(恕刪)

台灣原是四小龍前二,若非政治主導產業大舉投向中國,淘空台灣,以台灣的條件,會落後香港嗎? 年薪400,還怕買不起房嗎?

...



「政治主導產業大舉投向中國,淘空台灣」,請問是那屆的政府做的? 若是馬政府,要在四年內做到薪資大幅倒退可不容易,而這四年內,其他三個小龍的表現也沒比台灣好的那去........

你若少一點政治的意識形態,可以更容易看到核心的問題。台灣薪資低落的問題,是出在產業結構,台灣目前的產業結構無法應付全球化的發展,所以廠商紛紛外移找便宜勞工......而台灣過去表現好,並不是產業結構有多好,而是當初全球化並不明顯,台灣的勞工不用與其他國家的勞工競爭。但現在不一樣,你的薪水是人家好幾倍,但你的產值有好幾倍嗎? 若沒有,廠商自然就跑掉了,這是台灣產業結構的問題。

Darksoth wrote:
看就知道沒買過房子...一般車位大約8-13坪不等,包含車道之類阿哩阿紮的(車公)...

不是只有你那個車位250*600cm就有13坪,可以作點功課嗎


我家的車位權狀是7坪,我都嫌灌水太多了.....

sotonfish wrote:
你似乎沒看懂我的內容,
我只是指出,問題重點在於產業的外移,造成工作機會的供給、勞務的採購不足…最後,形成工薪、勞務提供的價格不進反退的現象~
而產業的"巨量"西進中國,主因在於政府的過渡開放,甚至惡意引導造成! 台資到中國原先是有許多管制的! 原因很多,主要不外乎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具體而言,則是因為台資已面臨轉型升級階段,為免台商逃避升級壓力而跑到語文相通、成本低廉的中國,進一步造成台灣技術、資金、工作機會的流失。與你所言亦無衝突~
而任何正常國家都會有保護機制,之前才會有戒急用忍、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等,嚴格監控投資上限(資本的40%)。馬上任後,對中國幾乎已是全不設防,投資上限變成100%,而實際上,幾乎是完全開放!
四年下來,具體的"成果",就是633變成"你死了" 042 (經濟成長率0.xx%,失業率至少4~6%以上,大學起薪退至20k)
夢想高薪? 我反諷之意你看不懂嗎?


產業外移,與戒急用忍政策無關,這個政策對產業外移沒有任何作用,因為漏洞太多,只會造成守法的廠商吃虧。譬如說,鴻海的富士康就選在香港上市,它就是一個香港公司,請問戒急用忍戒得到它嗎? 還有,和艦與聯電的關係大家都知道,但聯電將財務完美的切割,你防的到它嗎?

更重要的是,當初日月光差點就要賣給私募基金了,為什麼? 因為賣給私募基金就變成外國公司,就可以避免被"戒"到了,後來是馬當選,開放封測登陸,才沒成真。

若台灣產業結構不改,企業西進就如同水銀瀉地,是無孔不入的,你再怎麼戒也沒用,結果逼到富士康在香港上市,爽到香港政府(稅金都給香港了),逼和艦與聯電切乾淨,結果和艦的獲利無法認列,爽到對岸政府,也差點逼日月光變成外國公司,爽到某國政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