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目前看似方便,但那是長期犧牲醫療人員的結果(正常狀況下不應該那樣方便)。此狀況短期不會有明顯變化(只有感受到急診的擠),但長期來說,人口老化造成沒病床、看診慢等只會急遽惡化,這樣的結果跟國外(先進國家)是不會差太遠的。人家是從頭到尾管控,我們是從頭到尾想要浪費(事實上我們沒多少老本可以浪費,卻偏偏已經養出一堆不知好歹的民眾)
換句話說,台灣會從看診沒節制便成有節制(限制),這只是遲早的結果,絕不可能有例外。
以我角度,就診不方便往往才算是救人一命。國外一直討論over-medication、over-diagnosis,換成台灣,早就多惡化了不知好幾倍!(當然,我上述說法必須將需要急症照護的人排除。)一般而言,許多治療、介入、甚至回診都是不必要的。
找不到醫師,就可少一點毒素(洗腎)。醫師也才能省下時間好好看病人。
至於居住問題,政府與建商哥倆好,台灣一樣沒救。蓋太多,浪費。這種浪費,跟醫療浪費一樣。問題是台灣就醫容易,買屋卻極困難。
我寧願讓政府介入,(學國外)高價房屋稅的管制下,得以「享受」較低的房價。只要能抑制投機者炒作,整體來看「居住」的總支出還是比較合理。
至於工作,我們一樣不能講個案,必須討論整體狀況,及相互比較。人家吃一頓要360NT,但沒有毒物,沒有污染,沒有那麼美味。比起我們一頓80,一頓省280NT。
問題是,在台灣吃多年、一餐省280元之後卻提早罹癌或慢性病,或必須花20年每星期回診洗腎,你要哪種?
道德、法律、公德等抽象的東西恐怕才是讓一個人選擇在台灣或加拿大(或其他先進國家)居住的主要關鍵。不要講不用工作就能生活的有錢人。對一般必須有工作才能吃穿的人而言,在高賦稅的國外,生活的確比較清苦,但比較安心。在台灣,吃好穿好,卻時時擔心黑心XX。
XX由自己填。從奶粉、澱粉、水、肉圓、藥品、咖啡、教育、飲食、房屋、各式各樣產品全可以填上去。你要這樣的生活?
我在國外居住多年,當時總覺得台灣好。但這幾年,我開始不這樣想,我們的好,往往是欺負別人而得來的。例如欺負醫療人員(去急診還可以任你扁),欺負守法繳稅的人,欺負辛苦工作的工人,不然就是靠黑心,黑來黑去,只黑來給自己好。
於是賣豬賣雞的不敢吃自己養的豬、雞,賣什麼的都不敢吃自己賣的,靠!這種環境,你敢住?這種(黑心)生活,你要?
公開講這些台灣沒面子的事情,其實有點感傷與無奈。畢竟一旦寫出對台灣不利的言語,立刻會有蠢血沸騰的蠢蛋急著跳出來說:「你那麼不喜歡台灣,滾出去好了」。好笑的是,在國外「偶爾」才會聽到無知白人講「滾回去自己國家」(老實說,心思單純、善良的老外比台灣人多太多了!!),結果回台灣又要聽「滾回...」的話。
這,難道不也是一種黑心?
要滾或不滾,只能由自己決定,輪不到這群蠢蛋來技術指導或無謂謾罵。這種言論只顯自己無知,加深台灣的不好。
不透過稅制(空屋稅、實價課稅等)管制房屋總量,等於不管控病人去看醫師一樣,只會造成無謂浪費,讓不少人去賺不應該賺到的暴利。這個苦果,無殼者已經痛苦多年,但有殼者也不用太高興,因為...我猜只要5-10年,甚至更快,「房市」就要送去長期洗腎,永遠不會好了。
每個國家有她的好跟壞,我是覺得我們人口這麼多,絕對沒可能拿歐美那些"快樂國度"來複製(對我來說來真正的快樂國度只有北歐四國和瑞士,美/加/澳/紐其實還好,因為我連天災都算進去)。因為他們的快樂是建築在亞洲/非洲/南美洲國家痛苦之上,但如果全球人口都要開發的話地球資源絕對不夠用啦。那只能說活該或投錯胎嗎?我覺得還是保持樂觀開朗心態,珍惜你現在擁有的,少點埋怨,人生才會過得舒服點啦。人永遠不知足的,快樂國度也有難過的時候,不需要太羨慕別人。
不過不得不提的是加拿大的教育真的很不錯,我是念公立學校的啦,它雖然是放任式的但其實並沒有很爽,你不努力下場還是會很慘的。它一早就讓你知道"成材"的定義是多元化的,各行各業都可以成材,以前的老同學有的做教師,有的考律師,有的當牙醫,有的當廚師,有的當社工,大家都過得很好啦。
中學時課程多元化....音樂,美術設計,木工,電子,電腦,烹飪,甚至修車都可以學;必修課和選修課時間比例上都差不多,印象最深刻是國二體育課時,體操/高爾夫/射箭通通都玩過了,高爾夫是特別field trip到球場玩的呢。課外活動基本上是選修課的延伸,真的喜歡上就自然會留下來繼續研究。
FIELD TRIP去玩的地方可多了,英文課的老師會帶我們去看電影,攝影的話會到旅遊景點拍照,音樂科的FIELD TRIP就最多了(因為都去聽音樂會嘛)。在我的記憶裡,我的中學生活真的很充實,沒有一直死讀書啦。
回正題...這裡是房地產版..XD
其實ottawa 不會很貴啦XD
溫哥華/多倫多比較恐怖,論工作機會還是多倫多比較好,但其實失業率也不低阿,跟台灣一樣考到公務員就代表穩定...我叔叔去那邊當郵差,冬天超辛苦的呢,想像一下在零下30度的體感氣溫下去派信....不過就真的是鐵飯碗啦
其實華人多的地方,房地產就會被投資客"進擊" XD,ottawa還不是主要進擊地區,所以還好啦
真是太感恩了
真正吸引我的不是這裡的相對低房價
而是這裡的人民守法的高水準....
這些東西可不是有錢就買得到的
可笑的是還有人老是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種說法來麻痺自己
麻痺自己...
哀
同樣都是上班下班回家休息
在國外工時短所得相對高還可以享受生活
說真的拉在台灣工作動不動就八到十小時 你回家後是能做什麼娛樂
別騙我了 還不都是龜在電腦前面上01嘴砲而已
說國外沒夜生活 晚上不知道該去哪裡 晚上沒東西吃...
同樣都是上班族 在這裡過活的比台灣輕鬆快樂多了...
在台灣等你賺到一間房子也差不多該往生了 爽得到誰?
你的下一代罷了
要是下一代又不學好 (看看新聞上要不到錢就砍父親的乖兒子)
何苦?
在國外就沒這種困擾 小孩成年後基本上就搬出去了
不會額外造成你的負擔
就算生過小孩年過五十了 還是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 自己的生活
在台灣要被小孩綁一輩子XD 還得燒香拜佛以後小孩會養你~
不會把你送到安養院或丟在家裡等死
jonny2008 wrote:
道德、法律、公德等抽象的東西恐怕才是讓一個人選擇在台灣或加拿大(或其他先進國家)居住的主要關鍵。不要講不用工作就能生活的有錢人。對一般必須有工作才能吃穿的人而言,在高賦稅的國外,生活的確比較清苦,但比較安心。在台灣,吃好穿好,卻時時擔心黑心XX。
我回文最怕碰到言之無物直接把別人打成信徒的腦殘 因為我遇過!!
至於台灣,好歹我也住了幾十年,真的覺得很多方面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舉一些例子好了,像機車製造的噪音很大,但卻是滿街跑,躲都躲不掉,工作的關係又不能住山裡,只能繼續忍受這樣的噪音。
市區的行人行路品質很糟,騎樓高高低低的,人行道又是路霸又是機車的,我都是邊推著嬰兒車邊罵,想到那些必須坐輪椅出門的人心裡更是不捨。我和太太都寫信給新北市政府抱怨過,可能有共識的人越來越多,騎樓整平也才漸漸開始。低底盤公車的普及化也是另一個好的開始。
過高的房價也是問題,我媽家五樓舊公寓對門的四樓最近以1100萬元成交(約莫30坪),地點在中和南勢角,我竟然買不起一個我從小生長的地方的房子,而且還是舊公寓的四樓,加上南勢角也並非什麼像樣的地方。
食品安全衛生的問題,也不知道這跟台灣洗腎的人口比例偏高有關。之前我在一家飲料店點一杯溫奶茶,我眼睜睜看著店員直接往塑膠杯中灌入滾燙的熱水,然後才對上冷水,也不知道這透明薄薄的杯子耐熱到幾度,此後我就不敢買了。
另外,舉出台灣的問題並不表示不愛台灣,或者說其實跟愛不愛台灣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期望讓這個自己生存的地方更好而已。
他們讓學生在小的時候就可以盡情探索 發掘自己的興趣
不像台灣 齊頭式教育 每個人國小國中強的跟什麼一樣
陪養出一堆只會填鴨 想法死版 作風僵硬的假高材生
這邊的小朋友很愛自己動手做
動手畫 塗鴉什麼的
真的很有創意 而且越畫越好
下午兩點就可以下課
下午三四點就看到公園塞滿年輕人和小鬼頭在打球跑步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定要把我的下一代送出國的原因
在加上看看現在的教育體制下 教師的權力被無限剝奪
教出一大堆目無法紀的死小鬼
這些怪獸家長還不知道後果多嚴重XD
在台灣人人都是大學生的後果
人人都領22k 多麼的可笑...
sisi2 wrote:
不過不得不提的是加拿大的教育真的很不錯,我是念公立學校的啦,它雖然是放任式的但其實並沒有很爽,你不努力下場還是會很慘的。它一早就讓你知道"成材"的定義是多元化的,各行各業都可以成材,以前的老同學有的做教師,有的考律師,有的當牙醫,有的當廚師,有的當社工,大家都過得很好啦。
中學時課程多元化....音樂,美術設計,木工,電子,電腦,烹飪,甚至修車都可以學;必修課和選修課時間比例上都差不多,印象最深刻是國二體育課時,體操/高爾夫/射箭通通都玩過了,高爾夫是特別field trip到球場玩的呢。課外活動基本上是選修課的延伸,真的喜歡上就自然會留下來繼續研究。
我回文最怕碰到言之無物直接把別人打成信徒的腦殘 因為我遇過!!
放款金額並不全然看你的抵押品,
還要搭配你的收入跟信用記錄,
常常出現你住的房子價值300萬加元,
銀行卻只肯借70萬加元,
所以很多大陸富豪買房子都是不貸款的。
對當地人而言,反正豪宅是外國人買的,
買不起豪宅市區裡還有很多公寓價格也不貴。
負擔沒有想像中的重。
反觀台灣,
一大堆人拿一點點本金,貸款買他一輩子也付不起的房子,
反正只要遇到下一個笨頭可以用更高價接手。
結果是那種五級地震就有倒塌之虞的破房子被形容成都更宅,
年輕人會被趕到像是桃園那種偏遠地方。
這是一種賭博,賭贏了算自己的,賭輸了倒給銀行,
反正風險也不大,說不定現在很多房子貸款額都超過其價值了。
更糟的是,房地產歪風造成台灣社會普遍的搶一票心態,
只要錢搶得到手,什麼都可以。
都只想從同胞手中榨出錢來。
除了加拿大環境可以吸引各國富豪進駐外,
單以放款嚴謹程度來看,
你覺得加拿大房價比較保值還是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