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還是租房?用4%理論來告訴你哪個比較划算

陽光信兒 wrote:
那有子女呢?你租房留...(恕刪)

為子女想這麼多大概就是台灣父母的苦心吧
所以依據這種想法,有很多子女可能未來也不需要買房

不過要注意有些真實案例
有些子女可能功成名就後但不見得會孝敬父母。可能舉家移名後騙父母說要接父母倒國外養老,請父母將台灣的房產賣掉將錢匯過去,結果錢匯過去就六親不認
有些小孩因為父母長年提拔其實變得和社會脫節也變得比較冷血一點
有些事情不要說不會發生,但是就是會發生
先教小孩如何養活自己和生活基本之能,也不要和她說有房可以讓他以後高枕無憂,父母手上總也要有一個最後的保護機制,間單說就是籌碼

養兒防老的觀念要先改變一下,要先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才有可能,否則最後也是一場空

當然有些案例是特例,但也要注意一下,否則拼了一輩子最後一場空,還被自己的小孩虧空更是會心痛
nzjulia wrote:
當然不會
不但要買房而且不能拖太晚 在五,六十歲退休前夕 一定要將貸款付清 人老了沒有太多收入時 若還要付房租或貸款 那情況就悲慘了 我不是危言聳聽 因為我親眼見過 老人付不出租金被迫遷出 只好搬到政府公屋的情況 國外社福制度完善 沒錢至少還有廉價公屋住 但台灣有嗎 老了千萬不要低聲下氣看人臉色


你說的那是10年前房價很低的情況。
但是現在不一樣,現在就是房價翻了三倍,但是租金還停在10年前的租金。

你貸款30年總共繳了2600萬。,結果你發現同一間房子租屋60年也是2600萬。


還有
買房要交地價稅房屋稅,老人沒收入一樣是死路一條。因為繳不出稅,房子會被政府查封。

而且名下有房,政府不會給你補助。吃飯錢要自己想辦法。到最後老人只能乖乖賣掉房子,然後去租房。等到錢花完,再去老人院給政府養。
買房要交地價稅房屋稅,老人沒收入一樣是死路一條。因為繳不出稅,房子會被政府查封。

你忘記若真繳不出來還有賣房子這條路嗎???更何況...都從年輕買到老了..一般貸款是20-30年.早就繳光了..你講的情況多數都不會發生..加上有人買房子,每個月都剛好花光光0元嗎?誰說買房子到老還會身上連一點錢都沒有..你講的是極端的案例..

如果老人持有30年,房價從當年買的600萬變1800萬,一般來講30年房貸應該繳光了..

不要說賣1800萬,賣1500萬好了..租金一個月二萬..可以租62.5年...這樣有比你說的情況還差嗎?

就算對方覺得老人老不願意租...他可以退而求其次...換別的地方買小間一點,身上還是有錢..或可以住老人安養院..有錢..還怕對方不收你嗎??就算安養院一個月要四萬..可以住131.25年...

怎麼算永遠比到老了還只能租房子好...
gameheven wrote:
你說的那是10年前房...(恕刪)

empirepenguin wrote:
那有都定存的?股市低...(恕刪)


終於有聰明人提出買股票比買房好
我想這是各人的選擇問題
況且我在算第一次時以言明
不算機會成本(應該懂何謂機會成本吧!)

以我個人觀念
生涯規劃須輔以穩健之財務規劃
畢竟不希望財務出問題
所以保守應對比較好

再說了,如真要投資股票
我的規劃是買房後積極還款
創造出資金周轉空間
在適當時機貸款來買股票
以0050為標的
股息就可那來償還貸款
價格上漲即可賣出部分還貸款
要玩就玩大的
東怕西怕的還不如不玩
陳小強 wrote:
如果老人持有30年,房價從當年買的600萬變1800萬,一般來講30年房貸應該繳光了..

那如果沒有600漲成1800怎麼辦?

如果從600跌到200怎麼辦?

需要我提日本的例子嗎?
Daniel Blue wrote:
你說的是真的
我父母名下有2間透天共計8樓
其中一整棟出租
另一棟一樓出租2-4樓自住(每層樓40.幾坪)
我自己有一間老電梯出租(租金才12000)
我二妹名下2戶電梯大樓一戶自住一戶出租
我岳父名下有2戶
一戶電梯出租
一戶公寓自住
第二代共6人
第三代目前共2人

我侄女跟我兒子需要買房嗎


這就是我這幾年看到的...少子化效應非常明顯。
離開大學不過6年,前陣子業務關係,到多所大專院校看了一看,
大學每班的學生和當年比起來至少少了一半以上,某些私立技術學院應該是”熱門科系”的
更是只招到預定數量的1/3,照往例會報到讀完一學期的只有一半…
一個科系一個年級最後就讀的只有十幾人!

要說少子化對未來住房價格不會有影響,我是絕對不信的。
我父母輩的親戚長輩,40~50年前都有5~8個兄弟姊妹,每人能繼承的房產只有0.3~0.5,
所以他們大部分都會自己買房(但現在他們其實是擁有最多房產的一代,人均持屋率超過2。)
到了我這一代的表兄弟堂兄弟姊妹,20~30年前,一個家庭開始僅生2~3個,
雖然大部分已經自己買房了,人均持屋率已接近1;但如果房子不垮政府不倒父母不捐,未來繼承幾乎已是人人有獎。
到了我8年級的表弟表妹這一代(現在大學的),10~20年前開始只生1~2個,一樣如果房子不垮政府不倒父母不捐,未來不需再自己買房的情況,人均持屋率已經直接>>2。
到了我9年級最小的表弟這一代(現在國小~國中)…只有生他1個~
而他爸已繼承了一間房,自己早期又買了一間,前幾年有了閒錢又幫他兒子準備好一間全新的新房了…
等到15年後我小表弟要結婚時,住房問題也根本不需要再花半毛錢,一樣房子不垮政府不倒…
未來繼承持屋量>>3…
上面提到的親戚、表兄弟姊妹,大部分家庭都只是一般家庭,並非富X代…!
看懂沒~
生越少,負擔越小,越容易買房,小孩過越爽!
大家可以調查一下自家的家人和朋友,7年級以後的,因為少子化購屋需求大減,若綜合繼承因素會減到更低。
未來會需要買房的,只有兄弟姊妹特別多的人(找個兄弟姊妹少的娶(嫁)就好了)

少子化,對房市的需求是個絕對的重點!
至於說父母輩的老房地震會垮無法住人,所以下一代要住一輩子就一定得換新房的...
很抱歉~台北現在一大堆30~50年的老房,買賣租賃都其實還是很熱絡...
下一代繼承的不自住也可以租人。
至於在其它縣市,根本沒有土地供給不足問題,要買新房的門檻也不像台北那麼高,
現在桃園新竹高雄炒高的房價應只是曇花一現。
下一代要自己買,只要挑對時間點,就能有相對便宜的房價。

剛剛在便利商店聽到一位小姐在和朋友聊天:
最近真的很奇怪欸…”附近(桃園)房子越蓋越多,卻越蓋越貴”…
真有那麼多人要住嗎?
~~IDK~~

maxkingella wrote:
剛剛在便利商店聽到一位小姐在和朋友聊天:
最近真的很奇怪欸…”附近(桃園)房子越蓋越多,卻越蓋越貴”…
真有那麼多人要住嗎?
~~IDK~~...(恕刪)


全世界都在印鈔,鈔票滿天飛
很多人都說缺錢,怎麼我看卻到處都是錢,銀行爛頭寸一堆,巴不得你能多借一點
錢印出來會進到誰的口袋也是有先決條件的
你問問銀行,哪些人有資格用低廉的代價去取得那些錢的使用權,不就明白了?
有沒有人買本來就不是最重要的,反正房價撐住了就等於讓建商擴張了更多可供融資的信用額度
不然你真以為建商都是傻瓜專門做賠錢生意唷
goblinlord wrote:
全世界都在印鈔,鈔票滿天飛
很多人都說缺錢,怎麼我看卻到處都是錢,銀行爛頭寸一堆,巴不得你能多借一點
錢印出來會進到誰的口袋也是有先決條件的
你問問銀行,哪些人有資格用低廉的代價去取得那些錢的使用權,不就明白了?


印鈔是事實,少子化也是事實。
少子化的這個事實,效應或許現階段還沒完全發酵;
但印鈔的這個事實,卻也還沒造成劇烈的惡性通膨,
而如果惡性通膨真的發生了,現在去屯水屯油屯糧屯金,
比背貸款玩槓桿去買第二間、第三間"住房"實際吧?
況且無借貸融資需求的,熱錢如何與我們小老百姓何干?
建商玩它的金錢疊疊樂遊戲,不是每個人都要跟著參與阿!
這種遊戲真的可以玩一輩子嗎?
遠X趙XX,我想如果讓他再來一次~他應該也不會再想玩那麼大了吧!?

銀行可不是做慈善事業~和銀行借的,最終是要環的。
怕大面額現金長貶,對小老百姓來說~買土地、黃金或店面比住房好吧?


maxkingella wrote:

印鈔是事實,少子化也是事實。
少子化的這個事實,效應或許現階段還沒完全發酵;
但印鈔的這個事實,卻也還沒造成劇烈的惡性通膨,
而如果惡性通膨真的發生了,現在去屯水屯油屯糧屯金,
比背貸款玩槓桿去買第二間、第三間"住房"實際吧?
況且無借貸融資需求的,熱錢如何與我們小老百姓何干?

銀行可不是做慈善事業~和銀行借的,最終是要環的。
怕大面額現金長貶,買土地、黃金或店面比住房好吧?

...(恕刪)


四個字,信用擴張,但沒有信用就無法擴張,會出事的問題不在於買房而在於做了超過自己能力太多的事(梭哈賭太大)
借錢當然要還,就是因為敢借肯還願意為自己的信用負責任,銀行才會願意借我們更多的錢,一口氣要借幾千萬的話你覺得要拿甚麼東西抵押給銀行才能借到這筆錢?總不可能靠閒話一句你說對不對?銀行可不是做慈善事業的呀!動動你聰明的腦袋瓜吧
如果你對培養自己的銀行信用不感興趣,那人家生意越做越大你也就沒有眼紅的資格了,貧富差距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窮人想的都是還不起錢的藉口,富人想到的都是如何把錢還上的方法
會窮還是會富,端看你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態度,而不在於你現在擁有多少財富
(我同意你說的買店面當然還是比住房好)

分享一篇文章以饗諸位朋友

1.【利息】
銀行家的兒子問爸爸:“爸爸,銀行里的錢都是客戶和儲戶的。那你是怎樣賺來房子、奔馳車和遊艇的呢?”銀行家:“兒子,冰箱裡有一塊肥肉,你把它拿來。”兒子拿來了。 “再放回去吧。”兒子問:“什麼意思?”銀行家說:“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2.【商業模式的最高境界】

少婦報案:“我把錢放在胸衣內,在擁擠的地鐵內被一帥哥偷走了…”警察納悶:“這麼敏感的地方你就沒覺察到?”少婦紅著臉答:“誰能想到他是摸錢呢?”評論:讓客戶的錢在愉快體驗中不知不覺地被摸走,是商業模式的最高境界。

3.【銷售定位】

男生對女生說:我是最棒的,我保證讓你幸福,跟我好吧。 —這是推銷。

男生對女生說:我老爹有3處房子,跟我好,以後都是你的。 —這是促銷。

男生根本不對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氣質和風度所迷倒。 —這是營銷。

女生不認識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對那個男生誇讚不已。 —這是品牌。

4.【奢侈品定義】

經濟學老師一日講到奢侈品,為了便於理解,說道:“同學們知道什麼是奢侈品麼,假設你跟你的女朋友逛街,你女朋友盯著一個東西超過30秒,你付錢買了下來,那麼這個東西就是奢侈品。”同學們都會心一笑。

還沒完,“繼續逛,你的女朋友又盯著一個東西超過30秒,同學們,那你的女朋友就是奢侈品啊!

5.【市場營銷】

學生:老師,這份報告需要寫多長才行?

老師:文章就像是姑娘的裙子,短得蓋不住主題,或是太長就失去吸引力,都是不可取的。

點到為止,剩下的部分自己想像吧。營銷之道亦是如此,過於露骨會影響品牌價值;過於保守,起不到營銷效果。

6.【經濟學家眼中的愛情】

在經濟學家眼中,愛情是一種具有互補效用的非耐用消費品,是實現人們幸福感的眾多消費品之一。所謂互補效用,是說某一產品單獨存在,價值不會太高。當另一產品出現時,彼此的價值會同時提升。以筆為例,如果只有筆而沒有紙,沒有人會用筆。有了紙後,筆和紙的價值都提升了。

7.【情感經濟學】

如果你有6個蘋果,請不要都吃掉,因為這樣你只吃到一種蘋果味道。若把其中5個分給別人,你將獲得其他五個人的友情和好感,將來你會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其它水果時,也會和你分享。人一定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你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放棄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

8.【複利經濟學】

給你兩個選擇,1.今天一次性給你10億元;2.今天給你1元,接下來連續30天每天都給你前一天2倍的錢。你選哪個?很多人選了1,可是我告訴你,選2的結果是21.47億。這題目告訴我們,不要期望一夜暴富,起點哪怕低到僅有“1元錢”,但只要你每天努力多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就能創造一個意想不到的奇蹟。



9.【E時代的經濟學】

你決定上網聊天,這叫創業;

上來一看,MM真多,這叫市場潛力;

但GG也不少,這叫競爭激烈;

於是你決定吸引MM眼球;這叫定位;

你說你又帥又有錢,這叫炒作;

你問:"誰想和我聊天”,這叫廣告;

你又問:"有美女嗎?",這叫市場調查;

有20個人同時答:”我是美女“,這叫泡沫經濟。



10.【職場哲學】

1、人脈資源是一種戰略資源,要有儲備的意識。

2、即使你瞧不起某個人,也要尊重他的位置
你是日本人嗎?還是你住日本...

不要老是講別國...每個國家的民情不一樣..經濟狀況不一樣...


難道別人怎樣...台灣就一定怎樣嗎?那東京核能發電廠爆炸...照你說的,台灣的核能發電廠也一定爆囉..日本的大海嘯..照你的邏輯,那台灣也會發生那麼大的海嘯囉..別人都考第一名..你怎麼沒有也都考第一名..


張金鴞空軍司令..講錯那麼多年.結果還當上副市長,你呢..那你有沒有一天變成市長副市司還是變總統..條件不一樣,身處環境不一樣,怎麼會有一樣的結果發生..講日本就代表你只是一廂情願的以為台灣房價會跌到你想的那麼低而已..還是你特別喜歡日本的房價,那你有沒有考慮移民去日本,拿日本身份證..如果不要的話,就回歸到現實,你是台灣人,你住在台灣,台灣的房價現階段就是這樣..


一個國家的經濟體這麼複雜...有像你覺得那麼單純嗎?

那請你去找市區那裡的房子...30年前買600萬..現在變200萬的?如果有一堆的話.那土地增值稅怎麼來?30年前一坪1萬塊,30年後還是一坪1萬塊....除了深山裡的房子,市區的房子那裡是像你講的一樣,土地增值稅是0的或負的

如果你找不到..那就證明你講的根本只是你在幻想而已..在空想..實際上根本就沒發生過....但漲好幾倍的卻到處都是..也可以說根本就沒有一間是你講的情況...持有30年還是一樣跟當年買價一樣600萬..或變200萬..

而且就算一樣是600萬又如何...比你一直租房子強多了..因為人家賣掉還有600萬現金..你有嗎?你確定你30年後有嗎?人家房子賣掉確定有錢..你呢?你有什麼...你說你多會存,你多會投資..那是你在講啊..一定會變多嗎?投資有賺有賠..你確定最後平均一定賺很多嗎?不動產對銀行來說是有價值的東西...你的信用..你沒收入時,銀行會借錢給你.你在做夢...地下錢莊借錢都要擔保品了..

gameheven wrote:
那如果沒有600漲成...(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