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01974 wrote:
X大,別生氣,別酸我...(恕刪)


語氣激動了點,不好意思
只是覺得一般有屋族群根本不需擔心囤屋稅
小量囤屋者,相信找到幾個人頭來逃稅也不是難事
這樣大多數的民眾都沒影響,為何要反對?

土地為什麼不應該被當作投資工具?
因為有限性以及無法移動性,居住又是基礎民生需求
以一個有遠見、注重人民生活的政府而言
是需要有合理制度去管制
提高持有成本是一個方式,台灣的房屋持有成本真的過低
如果你不覺得台灣房屋持有成本低,可以比較同樣200萬的房子跟車子,車子的稅比房屋高太多

或許投機炒作是人類天性,就像另一個網友提到炒作鬱金香
過去台灣炒作過文鳥、蘭花....
還有一堆類似的文章
http://jobmarket.tw/bbs/showthread.php?t=4437

但是花、鳥、猴,不算民生必需品,炒到天價也不太容易影響到一般民眾生活
如果炒作糧食、油價、電價、水價,這就嚴重了
這也是為什麼以前汽油是國營事業,現在水電也還是國營事業
如果哪天水電變成民營並且壟斷、抬到不合理的價格,相信大家也會抗議吧

而土地又比水電更需要干預,台灣的水電貴到不合理,還可以從國外進口,但土地呢?

如果財團聯合起來壟斷台灣大部分的土地,反正養房養地那麼便宜,接下來大概有幾種情況:
1. 並且只想靠哄抬房價賺錢,不進行開發利用
土地荒廢,農地沒人種田、工業用地沒工廠、商業用地沒店家、住宅用地沒人住
2. 把房價炒到天價,並蓋一堆以利益為導向,不符合實際需求的建築
這跟台灣現況有點類似,住宅幾乎都只有大坪數跟小套房,大坪數賣給投資客,小套房賣給願意當房奴的人
大多數的民眾不敢消費,所有錢都壓在房子上,只奢求買一間安身立命的小套房
店面也一直提高租金,客人也不多,最後收光光
整個經濟猶如一攤死水

所以,真的該拿房地產來炒作嗎?真的不該有適當的政策出來管制嗎?
要投資,太多商品可以拿來投資了
股票、期貨、貴金屬、外匯、債券......

實在是不懂為什麼有人反對提高房地產的持有成本?
整個細節都還沒出來,若最後政策出來,有很大的問題,再來討論怎麼修改
但大方向還是對的,不是嗎?







Carter0625 wrote:
奇怪了???妳都知道...(恕刪)


就是有人覺得這是神話...分散風險 雞蛋別放在同一個籃子

小學生都知道的道理........房地產本來就該跟其他投資管道一樣

有漲有跌.....
那可能會有領養潮.....

nothing_f wrote:
戶口裡有多少個人就可...(恕刪)
忍忍忍

louissvs wrote:
那可能會有領養潮.....(恕刪)

或是生育率大增,人口紅利再現,房價大漲,超high的阿!!!
...




不過我寧願繳稅也不想養小孩啦
不能用間數算吧
用持有總價值算還差不多

不要一堆有錢人避稅一毛不用繳。平民房總價值可能不到人家一棟1/10價卻繳一堆稅。日子就在難過了。生活很辛苦。可以不要擾民嗎?

外國稅高但福利好。我們未來勞保年金一萬初還要打折。雇國外課財產稅應該是每棟課。每一個人都跑不掉
但台灣薪資就低。沒因課重稅所得提高。還倒退嚕
日子難過負擔重。小孩都不敢生了。

到底誰得利?
稅收用途?養公僕付高額公僕退休金。
政客又出一張嘴拿納稅錢買票
勞保不夠付又要增保費降給付。@@

大方向還是對的 炒房真的影響到太多人了
此法案如實施當然影響到很多人 但沒有人限制你不能賣
不能轉移給兒女 我想大多數的人還是受惠的
真想看看屆時哪些立委會出來阻擋
得好好記住這些立委 避免以後投錯人
房地產總值高,房屋稅地價稅等等相關房地產稅只要稅率增個幾趴,或大幅調高地價,甚至發明新的稅,連水母政府這些高官待退人員(包括水母本身)的18%或養老金都有著落,現在炒房炒到民怨深,民氣可用,何樂不為。

房地產又不好跑,常常想賣都賣不掉,很黏人的,課起來簡單多了,屋主乖乖買單。
科瑞岱爾 wrote:
房地產總值高,房屋稅地價稅等等相關房地產稅只要稅率增個幾趴,或大幅調高地價,甚至發明新的稅,連水母政府這些高官待退人員(包括水母本身)的18%或養老金都有著落,現在炒房炒到民怨深,民氣可用,何樂不為。

房地產又不好跑,常常想賣都賣不掉,很黏人的,課起來簡單多了,屋主乖乖買單。


1.持有不動產不等於炒作不動產
從量階段式課稅是要打擊"炒作不動產"還是"持有不動產"?

2.從組織來看,除想提案的財政部長張盛和 (這個當然是沒錢),行政院長江宜樺+內政部長李鴻源+經濟部長張家祝+政務委員薛琦(分工協助財政部、經濟部、主計總處、央行、金管會、陸委會)家族不動產也不是少數,有人想看看哪些立委投囤屋稅反對票,我看根本連行政院院會都出不了
一天新聞後還有沒有人繼續提這個話題???

現在熱門關鍵字是洪仲丘狂犬病

豪哥大 wrote:
1.持有不動產不等於...(恕刪)


政府官員是很無能沒錯,但不是白痴....

他們既然會覺得"囤屋"的大部份是炒房,會被誤打的基本上沒幾個...

持有很多房屋不代表炒房,這是沒錯....

但"大多數"持有很多房屋的就是在炒房,這也沒錯...

洪案,還能炒多久?也快落幕了...現在只看財經台,不看新聞台=.=

豪哥大 wrote:
1.持有不動產不等於...(恕刪)



打房還是未來趨勢,我本身七年級頭,對房價被炒作成這樣怨氣已經很重了
相信未來七年級尾及八年級生怨氣應該不會比我們低,這個執政黨不做,
很有機會換下一個黨來做,選票還是政治家第一順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