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的房子公設比25%. 正三房的權狀是36坪, 實坪約為27
12年後的現在公設比34%, 正三房權狀為41坪, 實坪約為27.06
若要居住同樣空間的房子, 12年後的現在權狀面積要多買5坪.
若以台北市50萬/坪來說就多250萬
以新北30萬/坪來算要多付150萬
這樣的結果就是讓原本可以買三房的家庭改買二房, 間接影響生育數量.
不然就是背負更高額的房貸. 讓生活品質下降.
這就是虛坪計價可怕的影響 !
Jojoba323 wrote:
全世界也只有中國 ...(恕刪)


真是的
月京文又來了

不如探討一下
台斤全世界只有台灣在用.......



沒讀過小學阿!!不會換算嗎??????

JIN DER LAND OFFICE
JINDERLANDOFFICE wrote:


真是的
月京文又...(恕刪)



吵個夢想咩,老大,這也不單單是換算問題。


對我來說實坪制實施機率比中樂透還高。


P.S. 有吵有機會,沒吵注定沒糖吃,大家一起吵機率更高。
THE666 wrote: 你說憑什麼漲,
屋主說新房漲,所以我也要漲,
你說你有理,屋主說他有理,
這就是我說的"造成市場混亂"。


而房屋的價格不是買方或是賣方說了算,
是雙方共同協調出來的。
如果堅持自己的想法,結果就是買不到或是賣不掉。


別誤會,我也覺得實坪制比較合理,
但是虛坪轉實坪,就會發生我所說的市場混亂,
而造成執行上的困難,沒有政府官員想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這就是"理想"跟"現實"。



Ok,我們倆來討論一下。
其實你說的賣不掉或買不到也只有短暫的半年期間而已,因為大家需要適應新的算法。
等到真正實行時,那才是所謂的市場機制。


為何我說要實坪制,因為目前所有的建商,他們還在刻意漲價,之前瘋漲期間,單價漲公設比也漲,現在改成單價不漲公設比漲,隱藏在後面先果一層漂亮外衣,等你來到展示間就是房仲話術應用(激勵,激將,讚美⋯),更重要的一點是一般民眾無法算出公設比率。


所以你覺得假設實施實坪制前後總價一樣的前提下,舊公寓還會提高自身單價跟新大樓一樣,如果提高成一樣自然就少了買客,這一樣是屬於市場機制,舊公寓屋主如果急了自然會降價賣。


1. 題外話,你能相信三重單價比紐約單價高嗎?
2. 如果接受這事實,你覺得在26來炒房之前台灣還有空間上漲嗎?
3. 日本房產泡沫高漲時期,是日本經濟大好,台灣現狀?(除非26來)

king5943 wrote:
沒公設,回家請用飛...(恕刪)


依大大的說法~~ 賣車的也可以不給方向盤

要方向盤請花錢買

我是新一代的句點王
含公設計價或實坪計價都合理,雨遮都算坪數就很不合理,有的房子光雨遮就4坪了,以一坪20萬雨遮就要80萬
THE666 wrote:
別誤會,我也覺得實坪制比較合理,
但是虛坪轉實坪,就會發生我所說的市場混亂,
而造成執行上的困難,沒有政府官員想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
這就是"理想"跟"現實"。


政府官員不想做,民間就要發出夠多的聲音去push政府官員讓他們願意做,而不是消極的接受現狀,所以我支持樓主在這邊大聲嚷嚷
贊成阿
不過 假設回到實坪制以後,全部新成屋價格都高得嚇人
有沒有可能中古屋的價格全部跟著暴漲?

我覺得中古屋持有者不趁機讓自己的中古屋也上漲的機率是微乎其微拉
憑什麼上漲?
那請問樓主,你覺得現在台北的中古破屋真的值這個價?
中古屋一定會隨新成屋上漲
強尼0620 wrote:
12年前的房子公設...(恕刪)

這十幾年來公設比的提升是因為消防法規要求的越來越高, 雖然家門內空間少一間房, 也就是差這5坪, 但換來的也是更安全的居住環境, 至於這5坪該誰付錢, 這又是另外的議題了

重點不在於這個政策本身,而是政府花了太多時間陪這群人重覆這些過程,過去常說八年空轉,而現在眼看四年快過了,從雨遮、奢侈稅到現在,政府花了多少時間在這些人提出的打房政策上?事前明知效果不大也不管,都抱著反正試試也好的心態,現在又要重覆,全民的時間就在等這些打房的人試到高興為止。
除了陪這些打房的人練功之外,這四年政府花多少時間在其他選民身上?


2011年發的文,7年又過去,實價登錄、房地合一稅也吹完,現在輪到吹捧實坪制了...




Jojoba323 wrote:
吵個夢想咩,老大,這也不單單是換算問題。
對我來說實坪制實施機率比中樂透還高。
P.S. 有吵有機會,沒吵注定沒糖吃,大家一起吵機率更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