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坪制現出高房價地獄真相

只是個過程 wrote:
有人扯蛋推實坪制, 建商就不會在公設上用心.
所以世界上多數實坪制的國家, 房子公設都隨便蓋一蓋的意思?
怎麼我覺得台灣蓋房的品質和景觀設計, 台灣建商還一直要高攀國外建築去比耶.
要把餔也要先打好草稿, ok?

還在實坪制?新竹快渴死了,趕快找水喝吧!



如果政府跟社會是正向發展的,讓我的薪水可以超過通貨膨脹,我想實坪制或是廣告要不要放公設總價
就不是大多數的問題核心了
從開放總統直選以來,我們最大的問題是:經濟發展不再領先全球
通貨膨脹吃掉經濟紅利
大多數的年輕人收入跟機會不再像從前那般多且公平
多元化發展是多元化發展了,但那都是有錢人有權人的事
跟市井老百姓反而遠離了
台灣走的路,有好也有壞
都是你我所一起走出來的
一起承擔,一起面對,一起改變吧
apoway wrote:
另外其實什麼算是公設,其實很多人搞不清楚,例如之前舉例的露天游泳池,因為沒屋頂,基本上在登記上都不算公設,但對一般人而言,確是確確實實用得到的公設,使用通常還需要扣點數。如果把公設全當作建案配備來處理,對於一般人而言其實是比較好理解的。

基本上公設包含的項目很多,對於一般購屋者是不好搞懂的。


你談到例子的是 "土地持份", 那又岔題跑到另一個層面的事情了,這與原本說的公設問題無關。

一般我們跟建商買新成屋或預售屋,合約上都不是 "只有單一總價",而是土地是一個價,建物又另是一個價。甚至可能有兩本合約 (起造人與土地所有權人不同)。之前就有想提簽合約都是分開算的,只是不想跑題,又懶得去解釋那麼多,就不提了。

建物才會有主建物,附屬建物與公設面積。土地沒有公設啥事。

大樓房屋,其土地買的是 "持份"。你那個露天游泳池,不會放公設,但會藏在土地價格內跟你收錢的,不可能是送的,O.K. ?。Don't be silly.
阿比 wrote:
所以實坪制的定義到底(恕刪)
當然可以,只是建商灌到成本去,單價就會變高,
例如原本一坪40萬變成45萬,就看有沒有人會買單
正常人買房一定是先看總價,實際可用坪數,以及建案位置
沒有人會先去看附加價值的公設有哪些
惡魔的右手 wrote:
正常人買房一定是先看總價,實際可用坪數,以及建案位置
沒有人會先去看附加價值的公設有哪些


在「公設必存」的前提之下,只有室內34坪,總價1500萬,資訊依然不足,到頭來整理的方式和遇到的困擾根本大同小異。

現況與未來,在意的應該是資訊透不透明,有無詐欺情事,跟什麼制根本沒關係!最終用什麼制我也不在意!「基本算數和共通語言」而已!但會影響很多事情,這裡不討論。

只看實坪制,不看資訊透明的人,擺明就是想把老屋「漲」一波,其心可議唷!
阿比 wrote:
只看實坪制,不看資訊透明的人,擺明就是想把老屋「漲」一波,其心可議唷!


老屋就沒什麼公設是要怎麼漲!?

當你是買方,看到一坪單價比其它地方貴很多的時候,不會想主動弄清楚的話,那被呼嚨只是剛好

當你是賣方,看到自己放上的價格比其它地方貴很多的時候,還沒辦法說明清楚價值在哪,那賣不出去也是剛好而已
chrisabbie wrote:
老屋就沒什麼公設是要怎麼漲!?

當你是買方,看到一坪單價比其它地方貴很多的時候,不會想主動弄清楚的話,那被呼嚨只是剛好


是阿!!現在都有人一堆笨,只有實坪制,沒其他配套,只會有另一群笨笨出現;不要什麼都要人「解釋」的這麼清楚,都開個頭了,有點悟性囉!
阿比 wrote:
是阿!!現在都有人一堆笨,只有實坪制,沒其他配套,只會有另一群笨笨出現;不要什麼都要人「解釋」的這麼清楚,都開個頭了,有點悟性囉!


原來這樓有人說強調不需要配套喔
阿比,我們講中文好嗎?
chrisabbie wrote:
強調不需要配套喔



沒配套是想不到配套,你也提不出可行性的模式!用看的就知道,不用「強調」!


千萬別和我提醒的重複哦!
omniyeh wrote:
政府不願學習新加坡的方式
大量興建平價組屋來賣給國民
反而是將重劃區土地用拍賣的
建商每坪土地買到五十萬,一百萬
叫房價如何不高?


這個我非常有感 , 自從台中某燕子市長當選後 .
我家附近原本上千坪的公園綠地變成三個建商的建案.
這是發生在台中市南區市中心的真實案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