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投資客:努力存錢勤奮工作,期待房市第二春。

erskine wrote:
我們來看看土地增值稅...(恕刪)


到底是誰跟你說契稅是小錢??
這又是誰教妳的算法?? 亂七八糟。

唉~~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多去念念書吧!!

果然是沒買過房子的小夥子。
iscyber wrote:
唉~~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多去念念書吧!!

果然是沒買過房子的小夥子。


如果你覺得這算法不對,請舉實例說明是怎麼算。

財政部的網站
--------------------------------
財產交易所得:
以申報出售房屋的財產交易所得為例,實際售屋收入得減除之細項如下:

※成本部分:取得房屋的價金以及購入房屋達可使用狀態前的一切必要費用,如仲介費、契稅、印花稅、代書費、規費、監證費或公證費等,還有在房屋所有權移轉登記完成前,向金融機構貸款購屋的利息 ,以及在取得房屋所有權後,於使用期間內所支付屬於資本支出的修繕、改良、增置等費用。

※移轉費用部分:出售房屋所須支付的仲介費、廣告費、清潔費及搬運費等。

如果無法提出證明文件,還可直接按照財政部每年發布的當地財產交易所得課稅標準來計算應稅所得(以 97 年度基隆市為例,按房屋評定現值的 13 %核課財產交易所得)。
------------------------------

如果是以房屋評定現值的 25% (台北市) 計算,只需要繳 17.5 萬。 實際稅率只有 4%。有誰的個人所得稅率比這個低的嗎?

有誰年薪 400 萬,只需要繳 17.5 萬的所得稅?

http://phecda.blogspot.com
erskine wrote:
如果你覺得這算法不對...(恕刪)


你覺得出社會之後還有人義務需要教你任何事情嗎?? 果然是每天想不勞而獲的年輕人。

查查國稅局網站吧,很多仲介網站都有。單單契稅就比你算出來的還要高了!!

算了: 就在當一次好心人。

1.財產交易所得:
以申報出售房屋的財產交易所得為例,"實際售屋收入"得"減除之細項"如下:

※成本部分:取得房屋的價金以及購入房屋達可使用狀態前的一切必要費用,如仲介費、契稅、印花稅、代書費、規費、監證費或公證費等,還有在房屋所有權移轉登記完成前,向金融機構貸款購屋的利息 ,以及在取得房屋所有權後,於使用期間內所支付屬於資本支出的修繕、改良、增置等費用。

※移轉費用部分:出售房屋所須支付的仲介費、廣告費、清潔費及搬運費等。

如果無法提出證明文件,還可直接按照財政部每年發布的當地財產交易所得課稅標準來計算應稅所得(之前台北市為例,按房屋評定現值的 23 %核課財產交易所得)。

--------------------
其中一種算法也就是70萬的現值,將被課16萬元。

而且我還要重申,1600萬,70萬現值你以為是到處都找的到? 如果是媒體還要報導幹嗎? 懂吧?

順便再免費教你仲介費的算法:1600的房子賣方最少要負擔4%,加上你購入某金額的1%,最少你這間房子都要獲利百萬元以上才有可能賺錢。 你以為買間房子原封不動加一百萬賣掉很容易? 天真!

iscyber wrote:
話都你在講? 你50~60歲,小弟也不年輕~~150而已~~ 哈哈。

你可能在匪區太久,搞不清楚台灣的地圖,台灣不是除了台北市之外就是台東!

不會有人會跟你說台北市買不起就去買台東(何況我覺得台東也不錯)。

買賣房子產生這麼多的稅金如果全部都能轉嫁到買方(而且都能賣掉),那請問你為何有人投資不動產會虧錢?

跟你講的一樣:真理越辯越明,從你講的這些話只能證明你根本沒有不動產的相關"常識"。

然後把炒房、擁有房、買房、投資、賺錢全部混為一談。

目前買房"可以"用現值來估算,但你知道如果市值一千萬,現值一百萬的房子買賣需要課多少交易所得稅嗎??

我猜你應該沒這知識吧,自己去算算吧~~ 用你期望的市值來估價的話,你再來看看台灣會不會跟北韓一樣。


iscyber先生.. 你原來的標題"寫的是什麼".. 後來為何要改?

如果不是你"原來"的標題這麼邱.. 誰要花時間跟你打嘴砲..

我說的論點都是有例子的.. 上海課稅要看實際交易價的... 到底誰沒見識?去估狗一下吧!
erskine wrote:
我們來看看土地增值稅和財產交易所得稅怎麼算好了:

買入一戶市價 1600 萬的房地產,以市價 2000 萬賣掉,淨賺 400 萬

其中土地,買入時公告地價 10 萬,賣出時公告地價 12 萬,所以土地增值稅假設以 40% 計算,要繳 8000塊

房子買進時公告現值 70 萬,賣出時公告現值 80 萬,所以財產交易所得稅以個人所得稅率 40% 計算,要繳 四萬塊。

所以總計這位投資客稅前淨賺 400 萬,只需要繳 4 萬 800 塊的稅。實際稅率只有 1%。

有誰年薪 400 萬,只要繳 4 萬塊的所得稅嗎?

上面這種算法還是已經用最高的稅率計算哦!...(恕刪)


年輕人有前途,原本打"繳稅四萬元"之後學了之後馬上更正^^ 很不錯! 值得鼓勵。

不過我還是搞不懂誰是年薪400萬? 小王建民?
john6517 wrote:
iscyber先生....(恕刪)


再麻煩 J大哥回覆下面問題:

1.你說人家有房就是炒房,就是無恥,請問那你兩間房所以你是加倍無恥????

2.你說投資客資金都不是"自己的",那請問你難道資金是你的嗎? 還是路邊撿的?

3.房地產是公開市場,妳拿來跟大蒜比較,真是可笑,任何人都有買賣土地、房屋的權利也有囤積的權利,你認為只要有錢就能把全台灣房地產囤積起來?? 如果真的是這樣買賣土地早被列為特許行業。
一點知識都沒有,去查查曾是台灣首富的國泰集團是靠什麼發財的,就他們的能力能買全台灣的地嗎?
不會有風險? 不會有資金問題。

4.為什麼買不起台北市就只能買台東?? 難道上海的大陸地圖是這樣畫的? 台北市以外是台東?
john6517 wrote:
我都快50歲了.. 我的2間房子.. 買的時間都超過15年了.. 一間父母住.. 一間空著..過節還是回去的 (因為我來大陸工作已經6年了).. 我算不算"炒"房客? 一"炒"10多年..

"你們"是指誰? 銀行? 政府?

我也沒賣.. 那來溢價充公?? 若我要賣.. 真的法規修改後.. 該"充公"..就"充公"阿.. 但要按"實際買賣差價"課稅.. 對於老房子是很困難的.. 上海也遇到這樣的問題..

我為何要捫心自問???
.(恕刪)


閣下的見識、論點、邏輯.......真的不像50歲耶.......................................
KK2510 wrote:
閣下的見識、論點、邏...(恕刪)


唉,實在不好意思,小弟有眼無珠,在此認錯,J大哥真的是前輩。

望大人有大量,別跟小弟計較^^ 討論過程中小弟的確是有發言不當的地方,祈望多多包涵。
iscyber wrote:
既然承認自己打嘴砲? 這些問題怎麼都不回答?

1.你說人家有房就是炒房,就是無恥,請問那你兩間房所以你是加倍無恥????

2.你說投資客資金都不是"自己的",那請問你難道資金是你的嗎? 還是路邊撿的?

3.房地產是公開市場,妳拿來跟大蒜比較,真是可笑,任何人都有買賣土地、房屋的權利也有囤積的權利,你認為只要有錢就能把全台灣房地產囤積起來?? 如果真的是這樣買賣土地早被列為特許行業。
一點知識都沒有,去查查曾是台灣首富的國泰集團是靠什麼發財的,就他們的能力能買全台灣的地嗎?
不會有風險? 不會有資金問題。


1."炒"房客當然無恥.. 不事生產.. 也不是服務業.. ------ 奉勸iscyber大大千萬不要直接進行人身攻擊..如果在社會上...就會被告毀謗..請節制..

2. 你覺得個人的經濟狀況適合在這種場合公開嗎? 如果你覺得適合.. 那請你先公開你的經濟狀況..還是你的錢也是路邊撿的?

3. 引經據典.. 旁徵博引.. 例子雖不完全雷同.. 卻有可參考之處... 以"大蒜"跟"房市"來說.. 有其共通性(1)民眾少不了它(2)政府均曾制定政策干預市場價格...

我之所以引用大蒜為例.. 是想告訴大家.. 如此價格低的商品..原本也是自由市場交易..為何政府會干預.. 因為銷售過程出現了不公不義的事情..

我說"大蒜"囤積是造成價格上漲之因素.. 我何時說過"有錢就能把全台灣房地產囤積起來"? 以自身之妄想.. 便加以莫須有之人身指控.. 請注意風度跟禮貌..


iscyber wrote:
4.為什麼買不起台北市就只能買台東?? 難道上海的大陸地圖是這樣畫的? 台北市以外是台東?


那只是引喻.. 我可以說是復興鄉.. 或其他房價低的地方.. 至於台東房價多高多低.. 我也不知道...

這個問題跟地圖無關.. 真"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