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年輕人都想住台北市新北市的感想


看看美國歐洲這些洋鬼子,這些先享受消費,(寅食卯糧),

然後製造出很多就業以及消費需求,(台灣代工業)

然後再倒債,拖著大家也跟著倒楣,(消費停滯或減弱以及債權直接消失50%)

這個叫做刺激消費?? 後果是什麼??

---------------------------------------------------------------
---------------------------------------------------------------
---------------------------------------------------------------

是的, 美國借錢做武器, 借錢做太空計劃, 借錢買各式各樣的東西, 包括車子 & 房子, 可能是不對的.

不管還的起還不起, 拼了再說, 借錢買來想受, 可能是不對的.

套在這個版的討論標的

那一狗票台灣人借一狗票的錢去買房買土地, 又怎麼會是對的呢?

嗯...這裡倒是引發了另一個議題,

如果台灣禁止借錢買房買地, 那... 會台灣會怎麼樣呢?







我覺得版主說的很有道理....不管你現在買不買得起房子都必須存款

有人說房價即將下跌....這樣很好阿只是你存錢了嗎??

平常不存錢等到房價跌下來了再開始存錢來的及嗎??

叫政府送你免費的房子才叫不正義吧
這有甚麼不對嗎?欠錢還錢,為自己的生活預做規劃,不是應該的嗎?好手好腳卻不肯賺錢的人,需要浪費社會資源去救助嗎?那些欠稅大戶開名車住豪宅也變成應該的嗎?

過度消費導致買不起房要怪誰??別人命賤該努力賺錢繳稅提供社會救助來給你奢侈消費嗎?有這種想法真的

--------------------------------------------------------------------------------

是的, 你說的並沒錯. 是正常人的想法.

大多的地球人都明白, 但是阿但是, 人類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做出與自己理解的真理相違背之事.

否則, 這個世界的文明與繁榮, 又怎麼會與與債務成正比呢?

明明知道借錢不好, 又怎麼會那麼多家庭借錢去買車又買房呢? 六兆哪....

那麼多欠人錢的家庭, 又有幾個家庭把維持基本開銷的錢先還銀行呢? 不做其他消費呢?

我的重點在於: 大家的收入, 很多都是建立在別人的負債上. 例如台灣賺歐美的錢.

當你們在說別人不努力存錢之前, 是不是應該想想, 大家都努力存錢的時候, 也就是沒錢可存的時候呢???

還是其實你並不住在這個星球?

自由自在的獵人 wrote:
看看美國歐洲這些洋鬼...(恕刪)
給某些回我文的大大

我相信在我這行業裡面賺大錢的多的是人

我也混了一年

目前公司也進了一些新鮮人

一樣22K

中午的新聞我也有看到

但不表示全部的大學生都這程度

新聞引用的是"樹德科大"

然後呢??代表所有的年輕人嗎? 我敢說比版上各位強的人多的是...

但是薪水卻也只有4.5萬 甚至更低 (雖然未來一定不止這數目)

主管等級的人一定比較強嗎?還不是領5.6萬7.8萬...

(((原來22K害到的年輕人都該死...



我可以靠家裡買台北市的房子 對於房價我沒特別的意見

只想問22K這政策合理? 它影響了超過60%以上的新鮮人

10年前新鮮人是這數字? 物價是現在這數字?

多少年輕人省吃儉用 努力工作卻得不到應該有的報酬

拜託板上的大大 多去看看社會

只以你們周遭去判斷現在的所有的年輕人 合理嗎?

我的工作資歷不長 去年也是個剛退伍的新鮮人而已

工作資歷:1年
目前薪資:30K
頭年薪資:22K

身邊朋友大多薪資都在4xK以上

職業包含工程師 業務 甚至有人為了錢去做工地(國立大學畢業) 也有人兼職3份工作

然而呢?

我卻只看到版上某些人在說年輕人如何如何的


為什麼一堆人只想買台北市 台北縣

捫心自問吧!!!版上多少人是有錢不想買的???

"這就是原因了..."

中國廚藝學院 wrote:
這不是正常的嘛 ? ...(恕刪)


你認識身上揹房貸的有幾個人? 他們都有錢就先還嗎? 都沒吃大餐嗎? 都沒出去玩?
小孩都不補習? 都兼兩份工作努力賺? 小孩有幫忙打工賺? 過年過節也三菜一湯?
一整個家庭努力賺錢, 都把錢省下來還銀行?

如果有...記得...關心一下他們.

akai2010 wrote:
今天剛好看到一個故事...(恕刪)


您太會幻想了,真的,

文筆拿來寫這種情境劇,說真的有點Low掉,

還是去幻想您的初戀故事會比較恰當,

對於這種人情世故的東西,比較不適合您!
看的樓主的話 心有戚戚焉

我也是最近終於存到了一筆頭期款買了屬於自己的小窩

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說實在的大家是一樣的薪水 我也沒特別中大獎

只是生活上的節約一點一滴攢下來 當身邊的人都在比著潮牌或是名設計師的髮型設計

但是我選擇平價服飾的搭配跟廉價的剪髮小店 生活也是在過並沒有特別苦

頂多就是被說說衣著不流行 髮型不時尚 吸引不了正妹

當要買非必需品時會思考實用性為何 也因此避掉了買一些不必要的奢侈品

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 就像前面有人說的 是自己的選擇啊

我選擇不當個潮男而當"宅"男

我的房子是不是買貴我不知道 但是當它是你可負擔的價位的時候

擁有一個自己的家那種感覺真的不一樣 尤其被房東趕過三次之後...
---------------------------------------------------------

嘿, 買屋了, 恭喜你.

但是換個角度想: 你千辛萬苦的去欠了銀行一屁股債, 卻感覺良好.

why?
你不一定要買房背房貸,但你不能不懂投資理財與儲蓄,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非成為別人的累贅.
買房也只是一種強迫儲蓄的方式,當然你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只希望你年老別成為街頭的遊民就是了.

別說全台灣,光台北市就兩百多萬人,所有人都要住捷運精華區,那得蓋幾棟捷運共構的101阿?就算真蓋了,為何你住大安站我要住大橋頭站?價格本來就是個門檻,不然以甚麼為準?
沒聽過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嗎?如果剛出社會的小毛頭都買得起台北市的房子時,台北市還有啥價值?偏偏這種年輕人還要講地點講屋齡講大小講機能,一整個就是不自量力.

為什麼台北房價高?那為什麼雙B不是三十萬?iphone不是兩百塊?因為我買不起又想用,所以應該降到我買得起?
喊多喊空都好,請拿出點料來!
自由自在的獵人 wrote:
例如台灣賺歐美的錢.


經濟學先好好去學好,不然時勢也弄懂一下會更好,

不要不抖還好,一抖就抖出一堆包袱,

台灣賺歐美的錢這部分來說,台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出口貿易,

大多是做代工賺歐美的錢,但是毛利只有不到10%,

也就是說,100元的獲利,人家賺90元,台灣賺不到10元,

為什麼呢?主要是大多部份我們都沒有屬於自有的品牌,

所以定價策略掐在人家手上,

而你賺的這10元當中還要去承受匯率的波動風險,

如果你了解匯率的平均Volatility的話,你再算算還剩多少,

你就懂得該不該說上你講的那句話.

被你這樣一講若不懂的人一聽,好像台灣淨賺歐美的錢,

事實上的狀況,你要看完全貌再說這句話,比較不會讓人家笑!

還有喔,你千萬不要跟我說你還是個學生,還會寫出那種"陳 腔 爛 掉"的錯別字,

我會被你嚇到的~

感謝指教. 台灣根本賺不了什麼錢, 原來如此.

那40~60歲的台灣人在搞啥哪? 怎麼不好好作品牌哪? 老作代工. 怎不好好努力呢?

現在才在怨台灣的年輕人不努力. 不應該吧.



choutachun wrote:
被你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