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賺錢..不代表缺錢..老彭別搞錯了

非凡新聞值得鼓勵一下.....
好像只有這一台剛剛五點左右,
現場LIVE轉播央行今年最後一次的理監事聯席會議結果記者會....
記者提的問題中有包含每年須上繳國庫2000億的這個問題......
另外今天是彭總裁生日.....渥.....高齡73歲了.....生日快樂......
假如2008-2009..央行都跟今天的決議一樣..沒搞錯..亂降息..
或許..現在的房價物價不是這樣..可惜..
不過..總比執迷不悟..好多了..
ganman wrote:
假如2008-2009..央行都跟今天的決議一樣..沒搞錯..亂降息.....(恕刪)


央行沒有亂降息,是因為美國降息要維持利差以確保央行獲利
人家腦袋很清楚啦
Mr.Meou wrote:
央行沒有亂降息,是因...(恕刪)

每個國家處境不一樣..
如果當時因為美國降息..台灣就需要降息..
那麼現在..歐元區國家猛降息..台灣為何不跟進?
不能只是因為..維持利差以確保央行獲利..然後犧牲全民..
TONY_H wrote:
原文網址: 全台最會賺!央行每小時狂撈2800萬元 民間苦哈哈 | ETtoday政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11229/15667.htm#ixzz1huZCPjQL...(恕刪)

大推TONY_H大介紹的這篇文章.....
今晚看東森財經的<夢想街57號>時,
主持人阿娟'廖慶學也提出這個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央行近十年高獲利下的省思.....

央行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負債
美元有價證券為主

(美國長,短期公債)
台幣

(銀行業轉存款)



央行收入主要來自美元與台幣利差

當央行為了操控匯率趨貶阻升 在台灣放出大量台幣時
其中銀行業轉存回去央行的部分 央行要支付利息

所以央行利率幾乎只跟FED連動
甚至只升人家幅度的1/2或1/4
但是降都降一樣 央行就可以躺著賺了
(就資產負債到期一直rollover的角度來看 美元匯率對利差收入影響相對不算大)

放出那麼多台幣怎麼辦 物價哩?
反正主計處每年數字都那麼漂亮
央行也沒必要想那麼多了

雖然你我老百姓幹譙聲不斷 不過人家就是有辦法讓媒體神話(今周刊不曉得跟8A有啥過節)
原來會賺錢 把匯率控制在10%上下變動就是好央行
安迪月亮 wrote:
主持人阿娟'廖學慶也提出這個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央行近十年高獲利下的省思.....
...(恕刪)


其實這個角度思考也不是今週刊首發的

早在這期今週刊之前

就已經有人寫書討論台灣持續高外匯存底跟央行高獲利所帶來的負面因素

書還被立委拿去立院質詢彭老 彭老很怒呢.....


此外 持續長期壓低匯率 是不是阻礙台灣產業升級的原因?這也有人討論過......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莫非是100年大炮x??寫得不錯,但裡面很多內容都很有爭議,
還有小弟的前公司台雞電??號稱最賺錢的公司,好像前陣子
張老闆才在怪彭總沒管好匯率,
美元無用論??
原來第一大經濟體是這麼不堪一擊??
小弟還在期待美國2~3年後的吸金魔術耶~
奇怪,這世界是.......果然地球是很危險的,小弟還是快回火星

ganman wrote:
(恕刪)....不能只是因為..維持利差以確保央行獲利..然後犧牲全民..

反正人家是專業,專業就是不如許質疑啦!

TONY_H wrote:
1.該升息而未升 讓民眾存款縮水
一位財金系教授將每年台灣家庭的現金與活存金額,乘上每年「該升息而未升息」的空間,從05年至09年,台灣人共少賺了1.37兆元,但在這5年,央行繳給政府的金額達0.95兆元。

2.台幣匯率不升 對外購買力大減
該教授繼續計算出,從1999年初央行開始加速賺錢至今,新台幣的實質有效匯率已經下跌了22%,換算起來,這12年台灣實質財富少了18兆元,但央行卻貢獻給國庫1.8兆元。

3.存放款利差低 金融業獲利困難
以2010年來說,因為異常偏低的存放款利差,台灣金融業者大約少賺9千億元,當年央行繳給政府的金額則是1千8百億元。

4.賺不到利息 全民競逐高風險資產
由於央行利率維持低檔,一般銀行自然不可能調高利率,造成民眾認為存錢在銀行不僅賺不到,不到1%的利息反而會被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等因素給吃掉。賺不到利差的民眾,就會逐漸將資金投入股市、匯市、基金等處,甚至是不少高風險的投資工具中;同樣的,獲利降低的銀行,也被逼不得不銷售更多高風險投資商品,形成惡性循環。
5.匯率長期偏低 扼殺內需產業
台幣貶值,台灣商品價格比他國同品項售價便宜,有利出口業者。但當業者不斷追求「比別人便宜」時,就浪費過多資源在殺價搶單的動作上,原本可用來生產更多符合內需的商品與服務,變成追求外銷,間接扼殺內需產業的發展。

6.台幣續貶 全民身陷外匯風險
央行努力累積外匯存底,但外匯是全民資產,這種作法等於是「把台灣人賺的錢不停存到國外」。以2300萬人口計算,目前每人平均外匯存底約1.7萬美元,等於51萬台幣,也相當於2010年的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換句話說,央行將台灣人的一年可支配所得放在海外,承受外幣匯率波動,相對提高台灣人累積財富的風險。



1.該升息未升息
小弟也很想知道
均衡匯率應該是多少才合理
另外少賺的1.8兆都算出來了
那有沒有算一下房貸卡奴們省下多少利息
2.台幣不升 你門罵 台幣不貶 張先生 李先生也罵
有效匯率真的下跌22% 電子等出口產業都已經罵到這樣了
小弟來查詢看看 計算基礎是來自於哪裡
3.利差低是事實 但要回收過多爛頭寸 拉高利率
要付出的代價 這個需要評估
利率決策哪有可能是幾個因素就決定
4.賺不到利息就會追逐高風險資產
這是少數人的行為
商品的報酬風險結構都不相同
彼此間的替代性有限
追逐高風險資產
某個部份是因為價格持續上漲所造成的追價動作
房地產也是
房價持續上漲
就算利率處在高水位
競相投入的資金還是很多
但要是房價向日本那樣
利率低到出現流動性陷阱了
房地產還是依樣慘
我想就算利率低也沒有人會投入
至於利率跟房地產的相對走勢
何為因果
還有得爭論
5.一體兩面
扼殺了內需 外銷的還一直在罵咧
要是如您所說
真的會爽了內需嗎
外銷都垮了
內需也上不來
所以並不能用單一因素來解釋
6.台幣續貶
過去這十年來歐元跟人民幣
甚至黃金 都是多頭格局
以台幣跟美金來論
當然都是貶值
一來央行部位龐大轉換不易
二來誰能"確定"商品未來走勢
只能選擇過去相對穩定的貨幣
央行雖然每年有上繳壓力
但卻不以獲利為主要考量
資產風險 物價 匯率 利率等等
都很重要
今天是美金貶值了
歐元人民幣黃金升值了
試問
央行能把多數資產轉進去嗎
誰知道以後的走勢如何
萬一歐元區解體
大陸通膨不可控制呢
央行總裁沒有必要具備對未來商品趨勢
有神準預測的能力吧
能夠駔到動態穩定
是多少國家做不到的事情
拿單一缺點來解釋整體政策
是會出現偏誤的

我並不認為央行什麼決策都是對的
但總體來說
她們的表現已經是非常非常的優秀了
如果換那些教授來做
我相信
應該會被罵的更慘


另外再上面一層的同學
您拿這些過去的現象來解釋央行的行為
是正確無誤
但試問
1.多年前如何知道趨勢

知道趨勢
央行是否應該隨著趨勢起舞
風險跟利潤之間如何拿捏
2.如果是您
現在如何分配您的資產
3.如果趨勢如您預測
大家會鼓掌
但若是您的預測錯誤
風險是大家可以承擔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