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有問過地政司,
所以就地政司給我的答復來說明一下給各位參考。
地政司的房屋交易價格是不含車位價格在內的,
所以換算以來每坪的單價會比較便宜。
現行的房屋交易,
除預售屋或新屋買賣的第1手屋主會知道每一個車位的價格外,
經過第2手的移轉後,
新的屋主也不知道自己的車位到底值多少錢,
以小弟最近看了幾間木柵中古屋為例,
假設開價1500萬,
其中主建物加附屬建物及公設部分持分面積為40坪,
車位持分面積為10坪,
仲介物件會顯示總坪數為50坪,
平均單價每坪為30萬。
而惡魔就藏在車位裡,
以木柵預算屋車位出售開價而言,
依機械或平面不同,
一個車位多為150萬至250萬,
可是如果以中古屋之交易而言,
每個車位卻要30萬*10坪=300萬,
這300萬元的價格搞不好都跟臺北市中心地段的車位差不多價格勒!
而地政機關在計算房屋成交總價時,
是將上開1500萬先扣掉該地車位行情價格,
如1500萬-150萬=1350萬
1350萬/40坪=33.75萬,
實際居住空間與房仲業者計算之每坪價差為3.75萬
每坪單價越高的地方價差越大,
所以地政機關在計算房屋的價格才是真正實際居住每坪的算法。
現在因為並無要求屋主或仲介業者分算主建物及車位價格,
以致有很大的模糊空間存在,
造成很多屋主買了極為昂貴的車位而不自知。
個人單車裝備:小貓鼬、黑神駒、VD18、PEAK通勤車,各有擅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