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加拿大探親的感想...為什麼有錢要砸在台北市買房???

rabbit76533 wrote:
外國的教育真的很好
他們讓學生在小的時候就可以盡情探索 發掘自己的興趣
不像台灣 齊頭式教育 每個人國小國中強的跟什麼一樣
陪養出一堆只會填鴨 想法死版 作風僵硬的假高材生(恕刪)



教育是另外一個重要議題。在我看來,應該是最最重要的部分。光這一點,就決定了台灣的命運。

適才適性,加拿大及許多國家都強調這點。老師、家長都有共識,整個社會也是這樣,包括大學的招生也是。人家沒有計較在分數上,人家決定收你入學時也會同時考慮你是否表現出對於他們科系的強烈興趣。

台灣的呢?從3歲開始啟蒙,不想輸在起跑點。補習、補才藝,台灣學生從小到大,忙了30年好了。過程中比外國小孩花更多時間唸書,過程比別人不快樂數倍,父母的關心、投入、接送、花費(私立、名校、跨學區)等等也是數倍,結果呢?

這還是運氣好的學生,考出來的分數比較高,問題是過程中付出慘痛代價(所有的生命及時間),除了分數高以外,其他往往不行。而且,拼到分數的人往往是沒花時間去好好找到自己志向的人,也進入一個未必喜歡的職業。然後...轉行。

例如念醫科,國外學生必須去其他醫療較落後的國家幫助窮人,當志工,越苦越能體會過程中的辛苦,越能證明你對於行醫救人有高度興趣及志向。而我們台灣不是,我們學到人家「志工」的皮毛,要資歷,要時數,但那種經歷,往往只是在「做假帳」。

若唸書沒完沒了,進入研究所,也一樣。訓練過程只能聽指導教授申請來的「計畫」來行事。少有思考,少有選擇,唯命是從居多。

至於運氣不好、無法在這體制下讓學習分數搶在前面的,最倒楣。放牛吃草,隨便你生死。(對我來說,或許反而是一種救贖及希望)

問題是,那些在台灣教育體制下表現不好的學生,在我看來,反而是在國外能夠學習得很好的人。那些人有主張,有對老師的不同意,那才是教育個人特質的珍貴處。一個唯唯諾諾、分數永遠考高高的「好」學生,反而不容易創新,也非教育的主要目標。

現在講12年國教,根本已經亂了套,毫無章法。多數決策者一樣只能在計分方式上打轉(因為家長說要公平!)。那些家長沒想到的是,教育沒有公不公平,只有適合或不適合。天生的資質往往已經決定了許多結果。你家小孩會唸書,可能就不會打球。如果不能讓資質適合打球的不要強迫硬要去接受「12年國教」,如果不能讓會唸書的念到真正有興趣的學問,都是浪費。

我們沒看見這點,只要計分公平、要機會公平。

也因此,若經濟有能力的話,將小孩送出去吧。台灣的教育也早就沒救。台灣教育不管怎麼改都終究會失敗,這不是教育主事者所造成,而是一般家長長期以來的士大夫觀念所造成。換句話說,是共業,是我們活該。

跟醫療及房產的結果都一樣,不管分數好或分數不好,台灣的教育也大多是浪費。浪費在爭小小的考試分數,而不是爭找出個人的興趣及能力,並將那些能力及興趣好好發揮到極致。

也因此,若家長有經濟能力、夠明智、也夠狠心,那麼,盡量送小孩出國(確定小孩不學壞,最好也跟著),至少還有一點教育目的的希望。若你只能留在台灣,那就不得不跟一群只會在意分數卻不管其他的家長去要求他的兒女與你的兒女一起放在公開的天平上,跟你要求「手段上的公平」(卻完全不管目的?)。你光是應付這種人,就沒時間去理會什麼叫做「教育」的真諦了。

於是,我們養出的小孩往往狗眼看人低,不懂得尊重。因為整個教育過程中我們只教會他勝者為王,不管分數是作弊或怎樣拿到的,只要分數高,就有說話權,就有優先選擇社會眼中熱門科系的發球權,然後將不要的科系淘汰給別人去「承接」。拿高分的人也才會有獎品、有獎學金,也才是爸媽、師長、整個社會寵愛、膜拜、又親又舔又記者訪問「高分密技」,讓你趾高氣昂地回答「我只是上課專心聽講,回去練習題多做,從不補習」。

至於分數向來不怎樣的,最衰,因為你表現不突出。這種情況,在台灣呢你也只好認了,因為你只是父母眼中的屁,親友聚餐時連提都不願意提,你也是老師不關愛的學生,你教室中的座位也永遠只能位於「邊陲地帶」。

台灣真正的教育,有多少?我們都在教導下一代這種「優勝劣敗」的殘酷價值觀,不是嗎?這是我們要的?於是,台大畢業的一樣是犯罪常客,不會因為是台大畢業的就會有較高的道德標準,完全無關!

我敢講這些,是因為體會很深。從我到我下一代,都有接受國內、外教育的相當經驗。台灣與先進國家的教育,實在差太多了。台灣教育大都在浪費時間,將人教壞。尤其是都市,接受越多都市中的所謂「教育」,其成果離一個正常人的需要會越遠。就像一個人送進監獄感化,在監獄學到的往往不是好好反省自己所犯的過錯,而是在學習如何犯更高階的智慧犯罪。

補充一點,加拿大有全球前三名(2011年資料)的好空氣品質。光這點,就讓你至少不用在台灣天天「吸毒」。至於台灣用藥量是國外2-3倍 對於腎臟的毒,看看台灣醫師願不願意老實告訴你吧。換句話說,就醫方便、容易拿藥還未必是好事吧。
我也聽到很多小朋友回台灣後,生病很嚴重,我台灣醫生朋友說:「可能是台灣過去濫用抗生素,連個感冒也一堆藥。加上跟中國交流頻繁,而中國人抵抗力遠勝於台灣人,台灣人在中國一生病又都想盡辦法跑回台灣醫,也造成健保沈重負擔。」

之前回台灣常看到幾個朋友的小朋友一直在生病,覺得台灣下一代這樣怎麼行。在溫哥華朋友小孩比較少聽到有這種病不停。

一個好友媽媽高血壓在台灣拿藥,藥有好幾種,她又拿給這裡家庭醫生看,家庭醫生說這裡面有的藥是重復,有的是不必要的,吃越久會更麻煩。 我聽完這故事後,只覺得台灣人的腎要顧好。

假如為下一代健康,加拿大可能是比較好的選項,沒有健康,再多財富、房地產都是虛的。

skyscar wrote:
給您個例子吧。我朋友的小孩,從台灣回溫哥華後整整咳了三個月
帶去給家庭醫生看,家庭醫生只說很正常,小孩會自已好
後來是我二姐叫她堅持請家庭醫生幫約醫院的檢查
最後才查出來已經肺發炎了
我不是說這裡的醫生不好,但他們學的太雜,有時會誤診
.(恕刪)
非常同感

我老婆告訴我 等馬寶寶生出來後

每年暑假會帶他回去

等三四歲就要讓他定居在加拿大

說這樣對小孩子比較好

小朋友留在台灣 光教育這點就讓人搖頭了 只有爛可以形容

但與其半吊子的在國外"遊學"幾年 不如完全接受外國教育

總比在台灣坐以待斃來的好

小孩還沒出生 沒適應問題 老婆全家移民也有20年了 絕對比台灣適應

而我 到時候再來看囉 為了小孩好 拼也要拼拼看


天天吃阿鈣 wrote:
...吃碗內看碗外,
...(恕刪)


最同意這句話了,
真希望樓主有能力在台北買房,
這樣才有本錢移民加拿大.

WonderDragon wrote:
420 Protes...(恕刪)



難怪這麼多香蕉都愛抽大麻,厲害點的還自己種,更厲害的自產自銷自用

果然是好國家

rabbit76533 wrote:
退伍後開始工作 閒暇之餘就上上01 觀看這幾年房市漲福
只能說 唉...
不要說月薪22k了 現在就算月薪10萬 你也買不太起台北市
就算是1000萬的房子 妳也要10年不吃不喝
最幹的就是 一千萬左右的房子鐵定是爛到不行的老公寓
以前我也是抱持著 適者生存的想法
認為沒錢就乖乖去買高雄南部不就好了???
幹嘛死硬要往台北擠
這陣子來到加拿大住了快一個月 我有了不同的想法
到底花大錢在台灣買鳥龍划不划算呢?
住在加拿大的表妹要結婚
阿姨邀請我們來這裡參加
上次來加拿大真是十幾年前 正確的說應該是20年前了XD
對這裡的印象就是家家戶戶都是一間二層房子有車庫和地下室 前有草皮 後有庭院
現在長大了 來到這裡體認到了更多
更印象深刻
大概問了一下這邊阿姨的朋友和親戚以及我去路邊房地產公司看傳單的結果
(這裡竟然有21世紀XD)
我在OOTAWA orleans這裡
這裡買一間房子 20~30萬加幣
(看妳要多好的房子 建材要多好 地板要木頭或地毯)
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多少錢做多少事
便宜的20萬就可以搞定
一間房子
就像我說的 一間二層房子有車庫和地下室 前有草皮 後有庭院(五個房間兩個客廳地下室超大...)
20萬換算成台幣也才600萬出頭
這裡買車也便宜到不行... 台灣買賓士入門款的錢來這都可以買中上級了
而且這裡的人守法到不行(觀察20幾天 也許短暫 但是我印象很深刻
馬路上除了大路口 不然幾乎都沒有設置紅綠燈
汽車駕駛開到每個小路口 都會停車再開
是把車切切實實的煞停住! 在開! 不是緩速通過喔!!!
我觀察了很久 不管白天或晚上或深夜(剛好我的窗戶可以看到路口 半夜觀察的結論)
每個人都會切實遵守這個規定! 真的很扯!
對拉 可能會有人因為深夜沒人所以就沒停車通過
但是我發現這個比率真的很低 比台灣闖紅綠燈的機率還低多了
白天有出門的時候 我也不忘記觀察有沒有人開車過路口不停
結果根本就很恐怖 沒人不停的...

說了這麼多
我真的很羨慕這裡的公民守法的程度
我想在台灣 買得起台北市兩三千萬的人
家境應該足夠支撐在這裡的消費了吧
同樣都是砸錢買房子
為什麼要花三千萬在台北市買30~40坪的老公寓?
在這裡只要花五分之一不到 多的錢讓妳買車每五年換一台+50年油都有找!
是說這裡消費物價真的有高
但是只要少吃外食 自己料理 說真的也貴不到哪去
吃外食真的很貴很貴(又不一定好吃)
所以幾乎都自己做來吃
最重要的是這裡工時合理
政府的保障又高!(稅制很重的關係)
小孩出生後可以申請一年的在家照顧 (原來的工作留職停薪 薪水打八折政府給你)
更重要的是政府出錢讓你把小孩養到18歲 念書和牛奶金和看病都免費
只要找得到工作 或許不能開賓士吃魚翅
但是絕對夠你溫飽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比起台灣現在平均領22~30~50K的薪水
怎麼算這裡都好多了
物價高 但是薪水相對多
有心想存 你覺得是一個月22k好存還是一個月300加幣好存?
良好的生活品質 守法的公民水準 和高所得高物價
為什麼要花大錢砸在台灣買鳥籠???
就目前為止台灣贏過這裡的點就只有便利商店只要走路三分鐘就會有
在這裡沒車幾乎就等於沒腿了...
也許我只是個遊客
還沒看到更深的層面
但是來這裡短短20幾天 讓我對加拿大充滿了嚮往XD
暗暗下了決定未來我的小孩出生後要送來這裡
看看台灣這幾天的新聞 看看教育問題 看看健保問題 看看酒駕制度
只能無言
等我有錢一定要快逃
不要讓我的下一代在這鬼島沉淪了...
有人有其他不同看法的嗎?



你應該冬天的時候去,也許會改觀。
另外:
1.政府出錢讓你把小孩養到18歲 念書和牛奶金和看病都免費--->
但是當你看病時會發現,一堆項目都要自付。
2.關於工時:
當地失業率非常高,幾個跟上一代移民的朋友後來都回台灣了。
去國外買房子是正確的,我在2009年3月份在美國南加洲Temecula買了一戶全新獨棟house(地坪有200坪、建坪有80多坪),在不含任何成本及稅金的情形下付了美金30萬9千元(一年繳繳二次的房屋稅,是總成交價的2.05%),住了一段時間后在2010年11月底因為簽證問題舉家回台灣,我們委託專業的出租仲介公司,每個月付USD99元,房子因為近學區,所以不到幾天就租出去了,租金收入每個月有USD2200,我也不太注意這些細節,前幾天聽我老婆說,出租三年扣掉每年房屋稅、租金收入(有請美國會計師報稅)、重介費用,實收超過美金五萬,投資報酬率比台灣高很多,我在高雄買的房子,花了1300萬,已經一年了,要租二萬八都租不出去(在高雄凹子底R13捷運站正對面過條馬路就到),每個月的管理費用要2782元+瓦斯120元+電費84元+水費312元,還有地價稅跟房屋稅,都是成本;所以算起來去國外買房子還是比較划算;

WDS99 wrote:
說真的,我寧願在台灣...(恕刪)


去過的『忙』著回家!

沒去過的?都『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真的!國內外教育?果然有『差』.......

台灣怎麼教育出這麼多,罹患『嚴重國民自卑症候群』的年輕人?

想去的?慢走.....不送!

zeus lu wrote: 去國外買房子是正確的,我在2009年3月份 在美國南加洲Temecula買了一戶全新獨棟 house(地坪有200坪、建坪有80多坪),在 不含任何成本及稅金的情形下付了美金30 萬9千元(一年繳繳二次的房屋稅,是總成交 價的2.05%),住了一段時間后在2010年11 月底因為簽證問題舉家回台灣,我們委託專 業的出租仲介公司,每個月付USD99元, 房子因為近學區,所以不到幾天就租出去 了,租金收入每個月有USD2200,我也不 太注意這些細節,前幾天聽我老婆說,出租 三年扣掉每年房屋稅、租金收入(有請美國 會計師報稅)、重介費用,實收超過美金五 萬,投資報酬率比台灣高很多,我在高雄買 的房子,花了1300萬,已經一年了,要租 二萬八都租不出去(在高雄凹子底R13捷運 站正對面過條馬路就到),每個月的管理費 用要2782元+瓦斯120元+電費84元+水費 312元,還有地價稅跟房屋稅,都是成本; 所以算起來去國外買房子還是比較划算;


既然如此,你凹子底的房子30萬美金賣給我,你拿去美國再買一間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