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還是租房?用4%理論來告訴你哪個比較划算


天色灰暗 wrote:
請問利率有4%嗎?哪間銀行的利率...不要說會升息..生了息再來說比較準~我看政府也沒那個種!



同意阿....雖然不樂見大家把錢拿去買房子而降低消費能力,但要叫彭總裁升息,

目前看來是難上加難,除了既得利益者的巨大利益和已經把頭洗了的貸款購屋者,

看到葛林斯潘的下場,彭總裁我看幹到他離開(?)都不會升息。
投資客持有的房子會比一般非投資客戶的屋主多嗎???

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升息影響的是大多數購屋自住的百姓...沒影響的是沒房子的人..

沒房子的人只顧自己利益,叫彭總升息..自己這樣的行為不自私自利嗎??彭總是央行總裁,實行的方法,不可能單偏向某一邊..只能選擇顧到最多人的方式做...
工仔人 wrote:
同意阿....雖然不...(恕刪)
版主看完我算的懂嗎?
還覺得自己說的4%是對的嗎?
如果房租是房價的4%那數據將會是290萬對上1000萬
在臺灣的這種條件下租金2%基本上已經可以買房了
所以大家以為現在租金偏低?
其實這是一個有效率市場下的價格
而且低房租的前題是高房齡的case
新屋的租金可就不便宜了
以我的社區來說約有3%
而我另一處24年房齡的租金僅1.2%
但我划得來啊
因為以我的持有成本來算
有7~8%的收入
所以不要高興租金低
一但中古屋經過交易墊高持有成本
租金會慢慢跟上的
rdcmd wrote:
版主看完我算的懂嗎?...(恕刪)


SORRY~今日工作太忙,沒什麼空去回應


先把你冗長的公式結果作個整理

1000萬物件 200萬頭期款 房租15,000

租屋25年:支出:總租金450萬 儲蓄:938萬元

買房25年:支出:總貸款含利息1200萬 儲蓄:0萬元+價值1000萬住宅


乍看之下買房25年還比儲蓄賺了62萬,

但重點是房子只要"不賣",你的戶頭就不會有實際可用儲蓄,何況是你居住房,賣了住哪?


所以實際上這25年買房人花了1200萬在住25年房子,租房人只花了450萬在住25年房子,

生活品質可是差的多摟!租房人的經濟上可以有比較多的彈性




順帶提一下再過25年,也就是50年後會是如何

依然房租15,000 (這邊依然只考慮原儲蓄金不會有新加入資金)

再租屋25年:支出:總租金450萬 儲蓄:739萬元

買房者25年:支出:0萬 儲蓄:0萬元+價值1000萬住宅


很意外的是,雖然總共實際支出450萬現金,但最終儲蓄只短少199萬

而租屋者.......不賺不賠....依然1000萬的房子,

這邊租屋者生活品質終於大大提升,苦了25年終於開始享福
租屋者因為銀行利息最終實際花費199萬住25年,平均一個月房租6633元,

老實說.........差距不大

結論就是買屋人是壓縮前25年生活品質去創造最大總價值,但沒什麼現金可運用
租屋人可以保持前後50年都有不錯的生活品質,但總價值不如買屋.不過一直有現金可以運用

4%理論是緊貼於"高房價"和"住和生活"的理論,目的是創造最合理的居住花費,只論價值,

租房永遠是虧錢,買房相對可以儲蓄,但如果把高房價這點考慮下去,

買房會成為投資正確但有如惡夢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無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要重申一點:房租永遠是最真實反應房屋使用價值的量化指標,一般認為房價漲=房租也要漲,

可以說對可以說錯,房租漲=使用價值提升=房價漲,這是ok,

但房價漲=使用價值提升=房租漲,是無法這樣逆推的,

因為房價漲的因素包含了假性需求在裡頭,也就是投資客

所以被炒高的房價,是無法讓房租上漲的



還有一點就是你算了這麼多,仍然沒有背離4%理論,依然是越靠近4%就買房就越是值得,

越遠離4%租屋就越是划算,這個理論並沒有因為你的精算而變得不一樣呦


網星 wrote:
SORRY~今日工作...(恕刪)

如果執行你這些計畫的是機器人,那你的理論和數據就成立
但很可惜的,執行你這些計畫的是人類,人性的缺點會讓你的計劃在多數情況下無法完成

儲蓄是需要強迫的,花錢是很難控制的
若人性不存在貪婪和恐懼,一支飆股從起漲抱到最高點可以讓你的財產翻幾番,但有幾個人能做到從頭抱到尾的?

所以,現實社會中看到那些租房的多數不像你吹噓的那般富有,而買房的多數不像你吹噓的那麼貧窮
理論如果不切實際,那就只是白日夢了
zzzzzzz

本文本來是利潤問題

銀行需要你去貸款才能存活

建商、仲介..需要你買房才能存活

政府稅收也需要靠你才能養一堆人

你不努力以赴去賣肝..哪裡能促使社會、國家繁榮呢?
呵呵 買個準備跌價的房地產哪是強迫儲蓄,你要掰也找個合理一點,你一直強調信用,看你掰的這麼不合理,你的信用看來不怎麼樣。

以後人口負成長,需求減少,空屋率這麼高,房價這麼高,房價隨便跌也百萬元起跳。你貸了一堆,繳本金繳利息繳得要死要活,沒生活品質,換來一棟比購入價少幾百萬元甚至幾千萬元的房地產,這是哪門子的儲蓄?

與其賣完肝還虧在房地產一屁股,還不如拿來享受人生,至少自己有享用到,也不會拿去給炒家享用人生,還被酸財力差淪為M 型左邊。

goblinlord wrote:如果執行你這些計畫的是機器人,那你的理論和數據就成立
但很可惜的,執行你這些計畫的是人類,人性的缺點會讓你的計劃在多數情況下無法完成

儲蓄是需要強迫的,花錢是很難控制的
若人性不存在貪婪和恐懼,一支飆股從起漲抱到最高點可以讓你的財產翻幾番,但有幾個人能做到從頭抱到尾的?

所以,現實社會中看到那些租房的多數不像你吹噓的那般富有,而買房的多數不像你吹噓的那麼貧窮
理論如果不切實際,那就只是白日夢了
版主還真用心,說真的那把持不同意見的算法研究仔細,可算是一個講理之人。
可有一點觀念上的小疏失吧!如果說前25年租房者要比買房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那勢必要把原來該存與買房者分期等額的錢花掉部分,所以最終存款會減少。
如果說租屋者強迫自己儲蓄的話,那生活品質不會增加,只能說可動用資金增加。
至於租金多少時會與買房出現死亡交叉,等我閒一點我做個圖來給大家參考。

再來說到房租與房價的關係,這兩者基本上會有高度正相關。您說得好,房租純粹是使用價值,但房價加了太多調味料,但我擔心的有兩個狀況同時發生的話,那事情就大條了。
一是房價不跌,二是房租上漲。(我認為不須討論這兩個條件發生的機率有多少,因為人生盡量不要去賭機率)但這是每個人自己的算盤,怎麼打都在自己心中。有空我會研究一下房租與房價的關係,有心得再po出來討論。

我想這純粹只在探討買房與租房間的關係,無關乎房價多空,希望不要以喊空喊多的角度去看。
這方式對我來說更容易:

頭期款 @1% (儲蓄利息)
貸款 @2%

價值1000萬住宅

200萬頭期款 貸款800萬 年支出=200*0.01+800*0.02=18萬+稅+保險

0萬頭期款 貸款1000萬 年支出=20萬+稅+保險

1000萬頭期款 貸款0萬 年支出=10萬+稅+保險

租房<年支出就是賺

我不給我的孩子房子
但我給他們永遠的收入來源(利息)
沒房子可以住酒店吧?
只要他們有收入來源,如果房子太貴了,他們可以很容易地選擇不生活在那裡,因為他們不綁定工作

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