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賣掉房產有一千萬現金 各位會怎麼運用?


micli1973 wrote:
對我來說一千萬......(恕刪)


"而這個學習的場所所選擇的一定是妹多的地方"

我最欣賞就是說話老實不做作的人!

我不一定選擇妹多的地方
但我肯定希望那是個妹多的地方
喔對了

我還想過要開一間便當店
如果有八千萬
這應該也可以付諸實行

少年時有一段時間走投無路
住了西門町峨嵋停車場半年
深知無家可歸食不溫飽的悲哀
讓我驚訝的是
這些年來台灣非但沒進步
這樣的人反而越來越多
或者路邊的舉牌工
紅燈時的發傳單老伯
看了都不免讓人心疼
我真不知道那些發傳單的人走過來的時候
居然還有力氣把窗戶關上吹冷氣的人
心是不是鐵打的
伸個手拿個傳單是不是有那麼難?

但讓那麼多人人人有屋住
八千萬是做不到的
不過人人有便當吃
我想應該可以
那就開間"玉山"便當店吧
不不不,不能叫玉山
可能會被玉山銀行提告
就叫"合歡山"便當店好吧
然後先從我的家鄉竹南開始開起
就讓人免費吃
只要你苦,你困難,甚或你臉皮厚
都能來吃,不接受外帶謝謝
如有人捐助,那也許還能開久點
捐菜捐米也行
如果有多,在其他鄉鎮也陸續開業
如果支撐不了
那能開多久是多久
個人的力量不可能幫助所有人
但至少我們回饋過
嘗試過,也不致於淪為一個為富不仁的人

-------偏離主題越來越遠會不會被鎖文阿XD

micli1973 wrote:
對我來說一千萬..........真的好多阿....大哥

可以讓我不用工作.......

別人在為1個月3-5萬每天貢獻8小時在別人身上......

我可以每天8小時用在學習上面......

而這個學習的場所所選擇的一定是妹多的地方.......


回一下樓主的主題....

不建議賣掉台北.....有可能賣掉後就買不回...(等崩?天知道..雖然我都猜2016後2-3年會有狀況)
......(恕刪)

哈哈
每個人的看法不同阿

不過我簡單算一下你參考看看
假設你現在35歲(我還不是算你25歲喔)
活到85歲
50年的時間

不工作的話
一千萬你去除以50年看看
你一年只能花20萬
這還是只有一個人單身的時候
你會不會結婚?
你會不會生小孩?
你會不會買很多東西?
你要不要吃喝拉撒睡食衣住行育樂?
就算你要去特種場所玩妹也要花很多錢阿
(我以前有個爛親戚 幾乎每天上酒店玩妹 一晚花20萬 20年前的20萬 不是現在的20萬)

投資的話
有人一年可以賺20%(喊很大聲 到處教人賺)
有人一年可以賺10%5%(我相信是有 每年嗎?都沒賠過?)
有人沒賺還小賠(根本不敢講)
有人根本全部賠光光(完全不敢講)
賠的人其實一堆啦
你說每年兩三趴我覺得還有機會(我說的是平均下來每年都有的報酬)
每年都有五趴我覺就很棒了(01投資高手都是五十趴五百趴的 誰跟你五趴...)

有八千萬現金的那一位先生就是股票玩了快20年
沒賺還小賠
覺得浪費時間不玩了
現在只放一些在人稱固定收益的那種
其他都放定存
生活一樣過的很平凡(不然要怎樣?飛天遁地嗎?哈哈)
無敵QQ棉花糖 wrote:
L大好

承蒙您看得起
八千萬我真的沒看過
不過做夢這檔子事我常有
我每個月都會固定買樂透
然後開獎前幾個小時開始分配中頭獎的話
錢該怎麼花
身在01,絕不能輕率回覆這個問題
容我泡杯咖啡,吃個洋芋片
摳個鼻審慎思考一下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

(30分鐘過去)

首先我必須強調
由於我尚未達到八千萬的身價(慚愧)
因此很多想法可能很膚淺,短視
如我稍早所提到:賺過一千萬的人,才能教你如何賺到第一個一千萬
是故我提出的想法僅供大家說說笑娛樂一下就好
畢竟我還不能體會有八千萬身家的人的想法

提到八千萬的規劃
我就不能不簡單帶一下小弟的背景
畢竟這樣龐大的財務分配
跟所處的環境與背景勢必產生緊密的連動關係

晚生目前是一個科技廠小OP
極其平凡,無甚人脈
沒有精密的投資運算概念
若說現在能小有家業
多半是老天眷顧
10年前我從未想過生活會有如此變化

但是
晚生的父親是台灣某鄉鎮的基層......民選公務員
很基層那種,不是達官顯貴
基層到哪容小弟保留一點隱私
而內人是一位外籍新娘
在北越也恰恰有些親戚是政府官員
且層級不低,這點我也很意外
我也是婚後多年才知道
各位網友可以聽聽就好
畢竟我是很認真在回答每個問題
而這問題牽扯到許多層面
我不得不約略交代一下,傷耳請直接跳過

這時候很多酸民會說了
阿原來就是有個XX父親
才可以在這邊大放闕詞
坦白說,我很希望我是那樣的富二代
我寧可我是膚淺但有花不完的錢那一類人
也不要像這樣每天為了未來汲汲營營斤斤計較
但我很慚愧,我不是
小時候家境不好,雙親都不在身邊
國中時父親才出現,國中畢業我就離家討生活了
因此跟父親相處的時間極短
感情上相當疏遠,直至現在
我們一年仍然少於10句以上的交談
有時候你想跟他說些什麼
父親的回應也總是極為簡短與冷淡
因此,對於我在外的營生
他是從不過問的
更無所謂提供協助了
但是外界的想法總讓我們啼笑皆非
不缺錢/有背景/特權/紈袴子弟/銜金湯匙出生
多麼美好,但這種福利我沒享受過
我覺得我應該要有,但
就是沒有,多麼讓我感到失望
高中我讀了三間
最後還是沒讀完,彼時半工半讀旅居中和與三重
實在擔負不起私校的學費與生活所需
我的學歷嚴格來說只有國中學歷
親友都說我有這樣的背景而沒有高學歷
肯定是父親有意栽培,而我自己不夠努力
我鮮少與外人反駁,但請各位往回推算
我目前年近40,父親連任近20年
意即是說當我是個高中生的時候
父親還是個無甚長物的中年漢子
對於父親的白手起家我相當崇拜與景仰
但他成功的時候,我早已獨立在外
故此,我個人的條件競爭力是非常差的
能在科技廠上班,也是透過友人想方設法安排
我才有機會任職

說來命運的安排真是奇妙
我退伍後幹業務幹了幾年
後來輾轉經營中台雙邊貿易(小額,一般營生)
賺過一些小錢,自以為可以飛天遁地無所不能
"少年得志大不幸"
目中無人,也完全不在意當時政治版圖剛起步的父親的建議
白天賺了錢,晚上就跑夜店
最後,賠掉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我真的相信人有大運小運
總以為自己可以東山再起
婚前的一切我都不要了,不在乎
天真的以為再賺回來很容易
誰知道運來的時候你躺著賺都行
運要衰的時候錢就是留不在你手裡
此後每況愈下,也無法放下身段屈就一般小公司
最終四處流浪,借貸度日

(我好像扯太遠了,跳過一大段直接到稍有家業後)

第二段婚因我娶了外籍新娘
原本是不打算再步入婚姻
但內人當時對我實在太好
我身無分文,她供我住
供我穿,還給我零用錢
大家以為她養小白臉嗎?不是的
當時我們並未在一起,事實上同時我身邊還有其他女人
她也很清楚
但她什麼也不要求,我們也極少見面
所以你可以說我吃軟飯,我不介意
但不能說內人養小狼狗,因為那對她是一種侮辱
我當時心想怎麼有這麼笨的女人
什麼都不要,就一股腦的對我好
直到現在,我仍無法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
問她,她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也許這就是一見鍾情吧

最後,我被她的付出所感動
嘗試著發展關係
當時我其實是有點.....說不上是看不起
但總是覺得是不在同一個層次上
畢竟台灣與越南的素質水平有著極大的差距
因此我必須承認一開始的時候我對她是沒有感情的
是婚後朝夕相處,感情自然累積,加溫,最後昇華成互相扶持的最親密的人

(重點終於來了,呼)

八千萬阿!我該怎麼花?!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誰知越南人不是都像我印象中的一樣
人家也是有中產階級
也是有經濟能力不錯的家庭
內人恰是其中之一
婚前我沒向父親報告
因為父親在地方上也算號人物
如果一個長子娶了外籍新娘
我怕他會面子掛不住
婚後我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情
才斗膽的向他報告
沒想到父親並不介意
還很關心媳婦是否需要援助(父親跟我對越南人的印象一樣刻版)
內人一再感謝並婉拒
我們當時以為她是客氣

誰知道他不是客氣
去了幾趟越南,才知道
自己真不知道是幾輩子修來的運氣
內人在越南,真的混得不錯......

這裡提一下樓主的本文
35歲靠自己能力賺到一千萬
真得很了不起
我自認辦不到(景仰)
我能小有家業,都是靠關係

因為內人的緣故
開了我對海外投資的眼界
例如越南當年定存利率竟然可以高達13%
截至目前,仍有7-8%
一般外籍新娘要入台灣籍,是必須放棄越南籍的
因此內人在取得台灣籍後
又透過關係,回復了越南國籍
是故,她也算是另類的雙國籍
也因姻親的緣故,我自然取得越南居留權
在地達到投資門檻,居住半年還一年的樣子
便可取得越南國籍
因此

八千萬之一,投資海外定存保守獲利或降低通膨損失

(至於比例是需要精算後的結果,現在我如果說得多精準都肯定是嘴砲)

並且婚後,也因為越南有一些親友想來台灣工作
開始幫他們尋找仲介
四處拜託請求,偶有一些仲介公司願意錄用(不敢請父親幫忙)
沒想到這第一件CASE成了,後續在越南方面陸續有人登門求職
莫名其妙的,也就開始兼差越勞仲介的事業
(當年一個外勞在台一落地,獲利大約我兩個月的薪水)
但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們仍須倚賴台灣仲介釋出名額
也沒有強立的台灣方面觀係可資利用
因此

八千萬之二:設立實體海內外仲介公司,開口請父親幫忙,40年了,就幫我一次,好嗎?這不是為了錢,而是一個男人不放棄成長的過程。


而這幾年的獲利,也讓我們進階到可以投資不動產的入門階級
台灣的房產我實在是玩不起
我只能從北越下手,透過關係
了解到N年前在北越興安省有一處大型商圈即將動工
預先入場了一間透天店面
跟台灣高得嚇人的房價實在不成比例
輕鬆就過關了
如今商圈早已完成好些年
房價的漲幅自然讓晚生身價翻了好幾倍(完全是運氣阿,老天保佑)
後來趁房價還不算難以入手的時候
又陸續添了一些(詳細恕小弟保留點隱私)
不過上個月還是上上個月
商圈中最大的百貨公司燒掉了(就在我家店面後面,網路上都可以查到相關新聞)
這也算是無形的貶值~(懊惱)
目前這些店面穩定收租(其實店租很少,跟台灣不能相提並論,但主要是靠增值)
因此

八千萬之三:尋找適當時機與地點,再取得一些不動產以為的資標的。

再來,雞蛋當然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所謂分散風險,創造利潤
購買一些海外基金
可能也考慮一些可長期持有的績優股
以複利的加成效果,達到分散風險的目地
運氣好也許也能賺到一筆小財
因此

八千萬之四:投資一些基金或票劵或保險做風險管控

關於投資的部份
應該約略是以這四大方向去走
如果還有剩
就給自己一點小福利吧
好一點點的相機
好一點點的車
房子也不用買新的,八千萬我覺得還不達我按比例該分給自居夢想住宅的門檻
那就裝修一下就好唄
買個好點的停車位,我現在的停車位進出很不方便
年年出國兩次(洽公不算)
這樣應該行了

不知道這樣的安排有沒有解答到L大的疑惑呢?



不過還是老話一句
我實在是沒有八千萬阿
這些方向就當我是嘴砲說開心娛樂一下好不?
呵呵

(一開始就告訴自己一定要簡短了,還是忍不住又打了一大篇)



打了一大堆
才想起來很多方向都被排除了阿!
歉甚!

這我可苦惱了
那我可能就只剩下開設仲介公司能做啦
另外也還有幾樣小興趣
也許也可以做做看

晚生認為
現在市場競爭激烈
要競爭,我實在是不行的
要摒除競爭,唯一的方向
就是完全差異化的商品

你賣的如果是別人沒有的東西,別人如何跟你競爭?
但風險是,也許是你的商品太鳥,根本沒人想賣。

意即是說,我可能會投資創意產業
我其實有過很多鬼點子
但實在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實現我一些瘋狂的想法
如果有這不知道怎麼花的八千萬
賺,我可能不保險
但是花,我應該還行,哈哈

例如我想過
有太陽能充電背包
太陽能充電車
那有沒有汽車前檔太陽能充電USB?
也許有,但市場上我還沒看過
可能是我孤陋寡聞
我想過一種貼式的太陽能軟片
體積不能太大
白天的時候就貼在車窗上可吸附太陽能轉成電能
可儲電,越小越好
就貼在車窗上接個USB下來
可以充手機/筆電/相機
或其他利用USB充電的產品
一來環保,一來不用點煙器上插著一大堆線路讓人心驚驚
我相信科技上這絕對可以達成
類如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應該很多人想過
但付諸實行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有這八千萬
我應該就會將類如這些奇怪的創意付諸實行吧~哈哈

...(恕刪)

很感人的文章
分享的很讚阿
感謝您

看到大大們的神回復,感覺大家太厲害了,給出各種投資方案,很多還特別勵志哦,我們年輕人該多學習~~
貓醬忍不住也寫兩句~
核心觀點是:自住房不要折騰
有人說房價要崩盤,就覺得賣掉以後再買更划算;
有人更激進,要賣掉房子進股市抄底。
貓醬覺得只有一兩套自住房的別折騰了,一進一出的稅費占交易成本多少。
即使房價跌了,多深是底,全在跌的時候,你真敢買嗎?很可能把心態搞壞了。

這裡說賣自住房移民,還是可以操作的,而賣自住房等下跌,或者換現金用,無異於賭博。

台北房產屬於優質資產,不易出手啊~~
潛水看此版許久,發現此文短期居然蓋這麼高的樓,表示不少人覺得這筆錢不小.
每個人觀點角度不同,只提供一些看法:

1.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這已是天文數字.許多人用自己一年賺多少,存多少錢,多少年能達標來算.
但若是工作做得不錯,其實許多人的收入是指數曲線.等到工作個15~20年再回頭來看,會發現當初太小看自己了.
這邊許多的人都有自己料想不到的潛力.

2.在台北市若是只有一間房子,房價漲跌不必高興,更不要想到賣掉去拿筆錢在手裡,有發財的感覺,想去做什麼投資賺更多.
我看過一兩個賣房子全力一博去投資,弄到老了連個自己住的地方都沒有的人.再看看身邊這些老老實實還完房貸的人,自宅的增值程度,用悔不當初來說都不為過.更別說去花,去享受了.
安身立命的住家就是自保的老本,漲了是紙上富貴,跌了至少有地方住.

3.若是手中有好幾間當年買的房子在台北市一起增值,恭喜,老天給你一大筆一般人根本不敢想的財富了,現在不管怎麼說真的是高點,市況冷到不行,逢高出脫調節是合理的.再上也有限了,即使後面這段沒賺到,夠了.

人的想法都是一樣.還沒買房之時,拼命想房價跌.看到價一路漲,焦急,氣憤是人之常情,這時是空方.
等到買了後,就開始變多方.誰喜歡一面繳房貸,一面跌.或是說,努力還清了,結果卻跌個兩三成?
但到了想買下一間,或是換屋(一般人都是小換大,舊換新,換地點好的),又變空方.畢竟房價一漲,不管再買屋或換屋都要付出更多代價.

可惜的是房價漲跌和貨幣政策的關係最大,自己只能被大環境推著走.這幾年刺激經濟放出來的錢全流到房市.供需反而不是重點.
大家看看新成屋空屋率高到驚人,一間間不點燈的大樓有多少,就知道有多少人買屋投資,轉備搭上車,等這筆千載難逢,一輩子只可能一次的發財機會?若是買來賣不會賺,誰屯房?根本不是需求.
可惜現在沒下車的投資者可能真的有點慢了.

不管怎麼說,在台北市手上有1千萬,但連間房子都沒有的,除非打算移民,否則還是做個居中的安全選擇,買間房子保險些.再等可能會降價些,但要等多久,會降多少誰知道.
至少不會幾年後發現這筆錢實在不如想像中多,一下子就花得剩沒多少了.那時就算房價真的降了,錢也花掉不少了.



推論邏輯要合理

有能力 靠自己 不管是買房還是買股 投資賺到錢 就是對的 證明他的眼光

樓主沒說 10年的房子 是指屋齡10年 還是買10年

合理的感覺 應該是指 屋齡10年 所以買房的時間 約是 1-10年之間

房貸只剩 200萬 房價市價1600萬

當初買價 應該在1000萬左右

不管如何 以28-35歲 都算是非常厲害

大家都同意 賺錢的能力 會隨著 智慧的增長 人脈的增加 專業的進步 而增加

很合理的推論 28-35 能夠賺1000萬的人

未來10年 有人說會坐吃山空 ..邏輯不通

應該是未來10年 再賺1500萬以上 才符合邏輯推論

我的朋友 有能力的 100% 都是40歲 賺的比 35歲多

這裡不要談 22k魯蛇

我們是在談 有本事 有能力的人


如果是靠自己努力 樓主算是非常厲害

不必去管 1000萬 還要活 40-50年怎麼辦 想太多了


有本事的人 我相信 28-35 可以賺1000萬 45歲就可以再賺 1500萬

不要踫風 也不要太悲觀

該買的保險都有買 醬就夠了

應該是全力拼事業

台北的房子 根本不該賣

都能賺 1000萬 還怕賺不到高雄的400-500萬嗎

可能 3-4年 就賺到了

不然貸款 5成 200萬 一個月才多少錢 對有辦法賺1000萬的人 直接可以無視了





我家老闆頗會滾錢

他在台灣印刷業頗有名氣

待印刷業一定聽過他名字

個人是不清楚他到底有多少資產(誰會對外說自己有多少錢??)

但是根據銀行行員主管三不五時就來公司推銷投資專案

大概可以知道 5百W1千W 對我們老闆來說 只是小部分資產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是絕對正確的

房子賣掉靠租房跟投資各種商品

有野心的人就別考慮定存了 少部分放就可 當作急用基金

沒野心就全丟定存 然後靠本業慢慢賺 反正也餓不死

我家老闆 炒股票 大陸也開分公司

各種投資型的產品都去涉獵 台灣的本業也很有野心繼續壯大

個人建議

既然開版的資產集中都是那間台北的房子

我建議你出售 然後拆個幾個部份去投資

距離921已經15年了 未來5年內很有可能發生芮氏7級以上地震

要是你的資產只有房子 算一震垮了

幾乎等於歸零 這就是風險 房市並不是沒有風險

尤其台灣處於板塊交界 哪天北部來個7級以上的大地震

更別說大屯火山有爆發的隱憂(雖然有生之年爆發的機率不高)

房市肯定重新洗牌

把雞蛋全放在房市這個籃子裡 老天不賞臉真的會完蛋
LOUIS2133 wrote:
推論邏輯要合理

有能力 靠自己 不管是買房還是買股 投資賺到錢 就是對的 證明他的眼光

樓主沒說 10年的房子 是指屋齡10年 還是買10年

合理的感覺 應該是指 屋齡10年 所以買房的時間 約是 1-10年之間

房貸只剩 200萬 房價市價1600萬

當初買價 應該在1000萬左右

不管如何 以28-35歲 都算是非常厲害

大家都同意 賺錢的能力 會隨著 智慧的增長 人脈的增加 專業的進步 而增加

很合理的推論 28-35 能夠賺1000萬的人

未來10年 有人說會坐吃山空 ..邏輯不通

應該是未來10年 再賺1500萬以上 才符合邏輯推論

我的朋友 有能力的 100% 都是40歲 賺的比 35歲多

這裡不要談 22k魯蛇

我們是在談 有本事 有能力的人


如果是靠自己努力 樓主算是非常厲害

不必去管 1000萬 還要活 40-50年怎麼辦 想太多了


有本事的人 我相信 28-35 可以賺1000萬 45歲就可以再賺 1500萬

不要踫風 也不要太悲觀

該買的保險都有買 醬就夠了

應該是全力拼事業

台北的房子 根本不該賣

都能賺 1000萬 還怕賺不到高雄的400-500萬嗎

可能 3-4年 就賺到了

不然貸款 5成 200萬 一個月才多少錢 對有辦法賺1000萬的人 直接可以無視了

...(恕刪)

一千萬50年花不夠
我是回覆158F那位網友
不是回覆原樓主

其實很多事
江湖一點訣
講破沒半樣
大家心裡明白就好了

只能說
大家都是在過自己的生活
不管做甚麼決定
開心快樂就好


靜下心想想就知道

28-35歲 就擁有淨正資產 1400萬 是很厲害的事

其他 50-60歲的 幾千萬 故事 我絕對都相信 真的台灣人有錢的很多


但靠自己努力 28-35歲 就擁有淨正資產 1400萬 絕對是極少數

我是過來人 也認識許多 能力很強的朋友


如果可以 35歲開跑車 跟60歲開跑車

完全是不一樣的感覺

30歲 不會有人擔心死亡 因為年輕就是本錢

等到60歲 参加一堆喪禮 我想心情又不一樣了 大部分人都是怕死的

看了一下 好像樓主都沒参與討論 新人只發一篇文 我想有她的考量吧 我理解並尊重

潛水去 謝謝

有誤解任何網友的地方 說聲抱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