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inuum wrote:所以 ?大大 您要不要嘗試假想自己這個月只領22k 只花22k以下過生活去重新看一下周遭的事物 ?這是個人給您的建議因為以您這篇的論點不是說錯而是站的立足點問題 ....這卻是您目前沒彎下腰去看的地方 ..... 謝謝指教 我在講的是不要被統計數字影響了判斷,這個跟月薪22K或是220K有關係嗎?我也搞不懂我花了這麼多篇幅,最終看的人就只得到這些結論?
失業率統計沒有意義,因為有本事的人就是能找到工作物價指數統計沒意義,因為很多人就是有錢買的起貨幣供給量無意義,因為有人會把錢藏在床下平均壽命沒意義,因為總有人活到100歲,有人年紀輕輕就出意外平均溫度沒意義,因為有人穿棉襖有人穿背心還有人能舉例嗎?
sean1972 wrote:失業率統計沒有意義,因為有本事的人就是能找到工作物價指數統計沒意義,因為很多人就是有錢買的起貨幣供給量無意義,因為有人會把錢藏在床下平均壽命沒意義,因為總有人活到100歲,有人年紀輕輕就出意外平均溫度沒意義,因為有人穿棉襖有人穿背心還有人能舉例嗎?,...(恕刪) 哈哈寫的不錯耶
ejan1969 wrote:我在講的是不要被統計...(恕刪) 重點不在受不受數字影響而是您現在在金字塔的上半部有沒去思考過如果身處 因為周遭..因為上一代..因為某某因素讓自己每月努力半死卻還是捉襟見肘的人們搞不好連股票都沒碰過連買房子都像是奢望這些統計數字是不是感同身受 ?再談薪水高一些些的上班族這些族群真的能向閣下說的就是房子罷了 ? 反正該進場就進場 ?... 這樣淡然處之 ?這是您缺的部分所以我不會說您錯了 因為說法個人算認同但是似乎缺乏了去看不同階層人的想法
同意板主說的。現在的人就是這樣。一切都是看結果數字出來大家都會背,22k的背後是什麼?誰在領22k?年紀?學歷?一坪5~60萬的新莊副都心,有去隔條馬路的中原路,中港路看過嗎?那邊不到40萬就有華廈。數據跟數字背後要去了解,別跟著瞎起鬨ejan1969 wrote:我在講的是不要被統計數字影響了判斷,這個跟月薪22K或是220K有關係嗎?我也搞不懂我花了這麼多篇幅,最終看的人就只得到這些結論?...(恕刪)
用供需的方式來看房價所得比:台北要賣的房子有多少? 假設這個月是2000戶要賣,成交500戶,那麼想要買房子的人的前500名的收入是多少? (當然這是理想狀況, 不可能1個對一個的剛好配上),我們可以算四倍好了 (看倌可以給更好的數字), 要買房子的前2000名潛在買家的收入是多少?我沒精確的數字,但這房價所得比的平均數字應該會小於10以下很多.簡單的說,台北的房價是有錢人在買的,因為供給太少,還沒排到你就已經被有錢人買走.雖然total潛在買家是2萬名(包含我),但只有前2000名有機會.所以用廣大市民平均收入當分母是誤導的算法,因為忽視了供需的因素.以新竹為對照, 新竹的平均所得儘些微落後台北市.竹科很多雙薪家庭,家庭年收超過300萬的一堆.但為何新竹房價落後台北這麼多,因為潛在買家數跟賣家數不會差太遠.因為新竹環境沒台北好,空地也多,所以惜售少,釋出量多,想在新竹買房傳家的決心也比較低,以致供需的差距不大,所以房價所得比也高不起來.以另一個比方, 新竹高鐵/關埔對比竹東好了,若分母都是全新竹市民頻均所得,那麼前者的房價所得比是後者了兩倍,前者可能約在10附近,所以前者房價不合理?對買的起的那群人,前者的房價所得比可能只有5~8倍而已.而這些人的需求量就足以撐住這個比值了.
http://imgcache.cnyes.com/cnews/20130417/201304171843008807532.jpghttp://imgcache.cnyes.com/cnews/20130417/201304171843142873870.jpg絕對有誤會上述這些城市的平均單價不知道怎麼來的只用台北這麼小的地方去對比整個倫敦實在太不公平數據只是表面的要去看這些數據下是怎麼產生的很政治語言的房價所得比報告只是想呈現其想看到的那面看到的人沒細想就跟著唱根本就是在搞民粹掩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