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的說法,就是鋼結構很好管控,只要找幾個專業監工。超音波、手持分光儀、測厚計等東西帶齊,只要業主不故意偷工減料,品質比較容易掌控的。
RC只要好好做,一樣會有好品質。但是,營造廠一般很小,做完這案子,搞不好就倒了,要如何控管品質?何況,RC可偷的地方太多了。想發包的人,除了專業,還要很努力的監工才行,一般人是很難掌控的。只能找好的廠商,相信它了。
mdqwe wrote:
SC偷功也是常常看到,螺栓孔位置錯誤,直接火焰切割大一點,反正當事者都認為鎖起來看不到就好。
SC組裝完成後,所有都是外露的。焊接要照UT,還比較難發現。螺栓孔定位不對,重割。只要大學畢業的菜鳥就看得出來,專業監工是不可能看不出來的。所以,您大可放心。
反而是RC,不管裡面是鋼筋或沙拉油桶,保麗龍。灌漿完成後,沒人可以發現。除非,打掉做破壞性檢測。只能相信那些營造廠的良心了。
mdqwe wrote:
圓棒是原材料我相信當然都沒問題,台灣製造螺栓也都是符合規範只是在下限,重點台灣開始有廠商魚目混珠用大陸製的...
不幸的是大陸鋼板也開放進口了,不是大陸貨不好,有時材料跟材質證明會不一樣。
有時候,網路上一大堆看不起別人的人,你怎麼知道對方不是專家,也許只是懶得打太詳細,就嘲笑別人不懂?
日本新日鐵跟JFE兩大集團,在日本的JIS規範下,下限在4%以內。但是,如果外銷到東南亞,會有下限8%的出現,你以為日本人就很老實?至於,有下限16%跟24%的國家,就懶得嚇你了。
CNS建築鋼材規範,我有參予制定過程。為了防堵次級鋼品進口,也有提出一些意見。但是,百分之百防堵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一直講,好的流程,比如SC,SRC問題較少。RC空洞較多,要多用點心防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