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必買房~ 沒房生活更美好

Arcus0827 wrote:
在共享經濟概念盛行的現在,房屋、汽車甚至時間都可以共有與分享,為何還有人執著於非買下、擁有不可?

我想這是個人選擇吧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想法不同,當然作法也不同

像我,
小時候有長期的租屋流浪生活,所以買間房子不要再搬遷一直是我人生的目標

有沒有看到這些回文?

人心

別人買不起最好 不管我事

跟我租房有得賺就好
ake999 wrote:
全世界沒房子的人多的...(恕刪)


看地區, 還有你房租跟買房貸款利息
我在台北我也不買房, 中南部我就會買
這是很簡單的數學問題
一個台北市價3200萬的房子, 能租多少?3萬。一年36萬
假設你付了1200萬頭期款,背2000萬貸款1.8%利率,一年利息也是36萬
但別忘了你1200萬頭期款的機會成本, 放在股市的傻傻賺殖利率4-5%, 一年起碼50萬, 都足夠支付你的房租還有剩。
之前有一篇文章在說 窮人之所以更窮是因為買房子, 絕對是正確的。
房子對有錢人是資產, 對窮人是負債
年輕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存你的本金去滾你的被動收入, 不要為了一個房子吃掉你的本金

當包租公在中南部或許還有不錯的投報率,
在台北當包租公, 那不到2-3%的投報率, 還自以為很會投資, 到處酸租屋族, 真是可笑可笑!!
請問所謂買不起房的朋友, 你們開始存錢了嗎? 還是每月花光光?

買房在對每一世代的決大多數人來說, 從來沒有所謂輕鬆如意的. 以前好買又便宜, 那為何 4,5,6年級生還是一大堆沒房的?
現在很貴, 為何還是有一堆7, 8年級生有買房?
誰不想好好享受生活? 想想你老爸老媽, 在你所謂買房容易的年代, 他們為養家買房, 他們的努力付出, 你認為他們在你現在這個歲數時有"享受"到"美好生活"嗎? 買車, 出國, 美食, iphone..., 很多老一輩的都撿菜尾吃(上一餐剩) ......

現實世界就是這樣, 不買房ok的, 但請確定你有能力付一輩子房租的存款. 未來萬物皆漲, 錢會變薄.現租2w, 將來一樣的房子可能要租4w.

也就如往常, 政府, 商人充斥的市場, 99.9% 的人一樣是被奴役吸血的角色. 有所謂好康時, 絕對輪不到你.

有人住別墅開 Benz, 有人住鐵皮, 騎破50, 大家住跟行都ok 呀? 但"品質" 跟"美好"勒?
"共享" 說穿了, 難聽點....就是收容所, 給基本就好, 那品質勒? (美好 = 品質?), 不要想的太"美好"

未來怎樣變化, 沒人知道. 但..... 不要妄想 "不勞而獲".
不用怪罪任何人.

p.s: 我身旁有對夫婦共月入7~8w, (老公做工廠30k, 另兼早晚班pt, 額外收入25k, 老婆在家做手工兼顧兩個小孩 20k), 結果人家還是每台北蛋黃區一間30坪公寓. 頭款夫妻拚了快8年.

imt000040 wrote:
請問所謂買不起房的朋..想想你老爸老媽, 在你所謂買房容易的年代, 他們為養家買房, 他們的努力付出, 你認為他們在你現在這個歲數時有"享受"到"美好生活"嗎? 買車, 出國, 美食, iphone..., 很多老一輩的都撿菜尾吃(上一餐剩(恕刪)


臺灣過了四十年, 還要現在的人過那樣的生活,那才是白進步了! 存錢是為了更美好更安定的未來, 不是為了買房子。
不買房的人也不是就想不勞而獲, 我們也是競競業業的勞動著。

很多人認為台灣高房價是台灣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套著, 那是果,不是因, 那是因為過去的戰亂變動跟租屋的不友善, 根深蒂固在老一輩, 台灣人只好硬著頭皮去買房,不管房價所得比, 只求老年的保障。 台灣真正要解決的是這個問題。

台灣不一定要人人買的起房, 要人人住的起房, 買不買房就是個人資產, 房租, 貸款利息的數學問題, 自己算算就知道自己該不該買房。我只能說 在台北市, 絕對是不值得的投資!
himan.chen wrote:
到處酸租屋族, 真是可笑可笑!!...(恕刪)

明明租屋族都提出數據來講解,還是有些人要出來酸。辯不過數據,最後只能說一句:"有自己的房子真好",沒房的一輩子撿菜尾。
願意花很多錢裝潢的房子,無論自己的或租的,當然都會很好。

只要用到小學的數學就能明白的,可是偏偏還要找一些理由來美化被套在高點的無奈,硬說買房比租屋省錢。完全無視貸款和高額的裝潢費。

只要假裝有錢有房(說我自己),上來01就有一堆現成的租屋族可以酸,可滿足自我的虛榮心。踩在他人身上,表面上高一點,但事實上不會,所以也就罷了。
一群人在擔心沒買房的人會付不起一輩子的房租。
怎麼忘了,還是故意忽略?買房子也需要擔心付不起頭期款,付不起二十或三十年的房貸。
以現在的房價,付不起房租的人怎麼付頭期款跟房貸?

imt000040 wrote:
請問所謂買不起房的朋友, 你們開始存錢了嗎? 還是每月花光光?

買房在對每一世代的決大多數人來說, 從來沒有所謂輕鬆如意的. 以前好買又便宜, 那為何 4,5,6年級生還是一大堆沒房的?
現在很貴, 為何還是有一堆7, 8年級生有買房?
誰不想好好享受生活? 想想你老爸老媽, 在你所謂買房容易的年代, 他們為養家買房, 他們的努力付出, 你認為他們在你現在這個歲數時有"享受"到"美好生活"嗎? 買車, 出國, 美食, iphone..., 很多老一輩的都撿菜尾吃(上一餐剩) ......

現實世界就是這樣, 不買房ok的, 但請確定你有能力付一輩子房租的存款. 未來萬物皆漲, 錢會變薄.現租2w, 將來一樣的房子可能要租4w.

也就如往常, 政府, 商人充斥的市場, 99.9% 的人一樣是被奴役吸血的角色. 有所謂好康時, 絕對輪不到你.

有人住別墅開 Benz, 有人住鐵皮, 騎破50, 大家住跟行都ok 呀? 但"品質" 跟"美好"勒?
"共享" 說穿了, 難聽點....就是收容所, 給基本就好, 那品質勒? (美好 = 品質?), 不要想的太"美好"

未來怎樣變化, 沒人知道. 但..... 不要妄想 "不勞而獲".
不用怪罪任何人.

p.s: 我身旁有對夫婦共月入7~8w, (老公做工廠30k, 另兼早晚班pt, 額外收入25k, 老婆在家做手工兼顧兩個小孩 20k), 結果人家還是每台北蛋黃區一間30坪公寓. 頭款夫妻拚了快8年.


1.早就存到頭期款了,但不會笨到現在去接盤子。
2.4,5,6年級遇到的房價下跌,大多是短暫的經濟因素,但這次是動到根本的人口問題,一個人口即將反轉的社會,何來那麼多的房市需求。
3.再次強調通膨對房價是非常不利的因素,每戶可支配所得這10年來增加了多少,現實就是薪資倒退回20年前,買不起房你可以租房,當你吃都吃不飽了還會去考慮住的環境嗎?人一直在減少的情況下,空屋只會越來越多,這點看各大學周圍租屋的情況就可以預見了。你當然可以出租4萬,但也要有人願意去接才行,否則房子只是"負資產"罷了。
4.何謂"品質"何謂"美好",為了繳房貸省吃儉用叫做有"品質"?為了繳房貸百天上班晚上兼差叫做"美好"
5.最後一個例子真的很差,你只看到拚了8年才拚到頭期款,讓你貸款8成好了,沒看到後面還有30年的房貸要繳嗎?老公如果沒有投保鉅額保險,日也操夜也操,當他倒下的時候這棟房子就準備被法拍了。戎祥的例子是否還不足以為誡?
記得闆主去山上當野人也不錯,有天然的美食不用烹調,打個獵吃山豬肉,找個天然的山洞住,可以跟猛禽當當鄰居,生活不用花上一毛錢,這樣不是更好,這種生活才能讓人提取興趣啊!幹嘛還租房呢?
himan.chen wrote:
看地區, 還有你房租...(恕刪)


我也是這麼覺得。房租行情跟平均薪資有關,南北及城鄉差距頂多幾千到一萬,但房價從台北60w/p到中南部的15w/p差了可不只一倍。
如果是在中南部(甚或竹科周邊),真的租不如買,租金跟房貸相差不多。

另外說要買房的人一直講說租房的人肯定是買不起或是存不了錢,那不知所為何來?就跟汽車一樣,對於行的需求有的人要買上千萬超跑、有的人覺得國產房車就夠用、有的人甚或覺得二手車性價比更高、有的人覺得臨時有需求再租車或搭計程車就好,都只是個人根據其效用、能力做出最理性的選擇。

舉1500萬新房子,房租2萬,房貸1000萬20年本息攤5萬來說,同樣滿足居住的事實。
以租屋20年:租金總花費480萬,但機會成本每月可以多3萬做其他投資,就以最保守的美國公債利率3%做投資計算基礎,20年退休後也存購現金970萬足夠買下這棟20年中古屋。甚或可以選擇拿這1000萬去鄉下用500萬買個不錯的透天或木屋,還有多餘現金當養老生活費。反之,買房出租20年,收到租金480萬只夠支付20年房屋折舊損失(假設20年中古屋房價1000萬),但卻得額外支付銀行房貸利息。

以上只是初略概算,網路上一堆人有更多精算案例。就像某網友說的,窮人買房越窮是因為將家庭可支配所得都拿來支付這種不但不會創造額外被動收入的房貸。而這情況在日本房市泡沫後,一堆下流老人的案例就說明得很清楚(這些人都是泡沫經濟前買房的)。更甭提,房子之所以稱之為"不動產"就是因為短期變現的不容易。當窮人主要財產配置都在房子,臨時遇到重大事故時常不得不降價以求變現,資產進一步被低估(如法拍)。但富人卻因資產多樣化,反而可以逢低買進或在房市低點進一步加碼。

當然,如果支持買房的人以安全感為理由,這種屬於感性而非理性做選擇就非上述邏輯討論之範圍。但依此邏輯,一些地上權、或是背房貸20、30年的不也一樣。前者只是長期跟政府租屋,後者在房貸沒繳清前所有權一樣是銀行。那買房、租屋差別就僅在裝潢部分,那就跟一般店面狀況一樣,也可以透過長期租約保障將裝潢費攤提即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