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就算了,還把小孩往國外送

最近的報導說台灣年輕人到國外就業比例全球第一,什麼原因大家都知道吧!
換屋之前,希望舊屋能賣個好價錢。

換國籍和改用他國貨幣之前,當然也希望舊屋能賣個好價錢。

如同抽鬼牌遊戲,先把手上的牌出完就贏了,最後抽到鬼牌的輸了。
pyang3 wrote:
目前我還沒看到有台幹讓自己小孩和大陸人一起上公立小學的
但如果大學注定得和大陸人一起上,幹嘛不從小就一起上?順便培養狼性?


我表妹的女兒是上大陸的公立小學,
但每次看到她都覺得壓力很大的樣子。
上學之前是個活潑的小孩,現在沉默很多了....
培養狼性嗎? 我不太確定會不會比較好。

Shawn732 wrote:
培養狼性嗎? 我不太確定會不會比較好...(恕刪)


你確定是狼嗎? 還是被訓練成督一下就會發神經的羊啊




素還真真真 wrote:
所以早就告訴過你,...(恕刪)


素還真大
財富並不是守恆的
總經入門的凱因斯理論中的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
未充分就業之社會增加一筆新的投資,將可使總所得的增加為該筆投資額之若干倍數性擴張
我來說個案例 :

我祖母大人 娘家二弟的孫子 ,
在 國中畢業前 就送到 加拿大讀書 ,

現在三十幾歲 回台半年 剛返回溫哥華 ,


他回台半年是 ~讀~碩~士~

一個 加拿大 高中 大學 畢業 有居留證的人 ,

最高學歷是 - 在台花半年就買到的 看耳朵~碩士~ ......

Molonlabe wrote:
這是台灣的悲哀。 ...(恕刪)


大大寫的真用心

prince007 wrote:
我來說個案例 :

我祖母大人 娘家二弟的孫子 ,
在 國中畢業前 就送到 加拿大讀書 ,

現在三十幾歲 回台半年 剛返回溫哥華 ,


他回台半年是 ~讀~碩~士~

一個 加拿大 高中 大學 畢業 有居留證的人 ,

最高學歷是 - 在台花半年就買到的 看耳朵~碩士~ ...(恕刪)


台灣為很多所謂的華僑開了很多後門

進可攻退可守 您不知道嗎?

哈哈 所以看醫生要小心
大大寫的太棒了
容小弟引言~希望有更多人看到

Molonlabe wrote:
這是台灣的悲哀。 而那句「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幾個朋友與我真的是回到台灣以後才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含意。
台灣是一個好地方,但是真的被政黨惡鬥給徹底搞垮。
對國家毫無認同感。
請問,國旗國歌曾幾何時變成負擔與恥辱? 一個無法認同自己國家的民族,請問要如何能夠團結一致? 所以台灣才會一天到晚自己人砍殺自己人,持續進行毫無意義的內耗與空轉。
在美國,當年國中生與高中生,每天早上需要對著牆上的國旗宣示,還要右手放在心窩上宣示,這是台灣人可以想像的事情嗎? 當年宣示的內容,終其一生都會記得,而且年齡越大越能體會宣示文的含義。
但是在台灣,這叫做「泛政治化」,不可取...
教育變得支離破碎,毫無章法可言。
動不動就拿美國為例,要學習美國的那一套。 但是每次都只學一半,而且只學「簡單」的那一半,後續「困難而現實」的配套則是完全忽略。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根,除了經濟之外,就是全民的教育。 人民的整體水準就是由教育來提升:民主素養必須由教育來提升,生活水準更是需要藉由教育來提高,而知識與專業水準也只能藉由教育來培育。
然後你回頭看看現在的台灣:幾乎沒有民主素養,生活水準更是兩極化,而知識與專業水準也與世界開始脫節。 新聞只有愚蠢與低級的名嘴社論、國內新聞、演不完的連續劇與三十年不變的娛樂節目。 你看不到「用心製作」的影片/影集,你看不到「不一樣」的 教學節目,你也看不到「專業敬職」的新聞,「國外新聞」更是空談。 原因其實也很現實,因為用心製作的影片/影集,專業敬職的新聞,國外新聞,不煽風點火的評論節目,不低級不下流的娛樂節目,根本沒有多少收視率...
這代表的就是人民的水準。
光是一個台灣文學與文言文的比例關係,就可以吵到天荒地老。 然後引發出無限的情緒化謬論,從「用不到就不用學」,到「中國產物,不應當學」... 看來美國從小學就有的「莎士比亞文學」與「拉丁文」之選項,應該不在台灣人的認知之內。
成天說美國是學習的快樂天堂,但是完全無視美國的「菁英教育體制」與「能力分班」之事實。 成天說美國廣設大學,但是完全不提到美國的大學有階級制,而且畢業門檻強硬與分明,也同時允許學生自由轉學。 其目標就是,讓所生可以自己四處碰壁之後,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階級與位置。
但是在台灣,這個叫做「能力分班」,不可取...
孩童的成長過程也變得支離破碎。
多少家庭的媽不像媽,爸不像爸,然後對於家教兩字沒有足夠的概念。家境好一點的,給傭人帶。 家境差一些的,給祖父母帶。 成天只會比較別人的孩子如此這般,但是自己卻不願意做出相對應的犧牲與奉獻。出門只會用平板與手機來應付小孩,一旦沒電就幾乎沒有辦法安撫小孩... 在車上讓小孩四處爬行,讓一歲兒在前座爬行,讓三歲兒在後座爬行,還會出現小孩從汽車裡掉出來的奇聞軼事...
在孩童的成長過程中,也從來沒有教育過孩子任何「危機認知」與「危機處理」的方式。 每次到任何公園或是空曠的地方,就是一群小孩橫衝直撞,除了對於自己的安危沒有危機意識之外,對於周遭其他人的安危也絲毫沒有意識。 至於家長,那就不用提了,大多數的時候,都在忙著看手機...
走在路上,有見過任何一個年輕人會主動禮讓幼小孩童嗎? 進電梯,有見過任何人主動問你去哪層樓嗎? 大多時候,人都還沒走出去,後面的就拼命按關門。
不到五歲的小孩,需要的是愛與耐心,但是絕大多數的台灣家長卻完全做不到。 若不是要「馬上」會自己吃飯收碗收筷子擦桌子兼拖地板,不然就是要「馬上」會自己穿衣穿褲穿襪子,而且還要迅速與精確,再不然就是「馬上」九九乘法表倒背如流,寫字如行雲流水,而且還不能是左撇子。 此外,還要能夠自己上下學,而且還要詩琴書畫樣樣精通,最好還能上電視露露臉。
這樣才能讓爸媽用手機平板在臉書上即時發表各種怪異的育兒心經、感想、模式。 但是也別忘了最重要的,爸媽這樣才能得到滿足感,成就感,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是一個「稱職」的爸媽...
君不見,在台灣『「尊重」才是教育的真諦』啊~
而說真的... 等這些家長能夠把手機放下來,能夠花時間忍耐小孩慢慢做事情,可以承受小孩失敗的過程,那時再來說嘴還不遲。
更有趣的是,等孩子進入高中、大學與社會,進入開始需要獨立自主的年紀,台灣父母就突然間出現無限的愛。 「你什麼都不用做,專心讀書就好」,「不要去那麼遠的學校,隔壁的就好」,「不要出去租房子住,浪費,住家裡就好」,「有事情跟爸爸說,我幫你處理」... 學生不用功,成績被當掉居然是老師要寫報告? 居然是家長跑來興師問罪? 都25-35歲了,還住在家裡? 洗碗洗衣換燈泡,樣樣不會? 出事情的第一個反應,請爸爸來學校/公司幫忙處理? 都大學生研究所了,遇到無法處理的事情,練大男生都流行先哭再說?
奇怪? 小時候整頓與訓練五歲兒八歲兒的狠勁怎麼通通不見了?
工作環境也是支離破碎,毫無效率可言。
能力與薪資,除了特殊產業之外,例如電機,幾乎沒有任何實際的關係。 而眾人做事幾乎都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事」的消極態度。 無論國內外,擁有這種工作態度的人並不會太少,但是在台灣的比例卻遠遠超過我的預期,而且有非常嚴重的年輕化趨向。 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擁有良好大學之學位,也是硬底子,心中想的居然是公務職位,絲毫沒有努力與上進的心態... 一個30出頭的青年人,擁有證照與執照,擁有思慮清楚的腦袋與靈巧的雙手,但是對自己絲毫沒有任何信心... 而這還算好的,常常見到30多的青年人,沒有任何正常的工作履歷,甚至連履歷表都不會寫,對自己未來絲毫沒有任何打算。 而40出頭的壯年人,在工作上沒有目標,對自己與家庭也沒有多少期許,整天計較的只有小確幸、CP值,與自己的各種無意義小原則。 50出頭的中年人,在工作上只有龜縮與無奈,不然就是精於計算。 若不是怕事,就是整天勾心鬥角。 好一點的,只是欺負下面的人,而爛一點的,則是抹殺下面的人。
沒錯,年金問題要改革... 但是也請不要只改年金問題,但是絕口不提同等重要的薪資結構問題... 不要口口聲聲說要加薪,然後每個月加個2000元台幣... 這是一點都不好笑的笑話。 沒有足夠的薪資,台灣是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吸引任何人才的。 不,不要用「愛台灣」這三個字來壓人。 如果你自己可以因為愛台灣而放棄一切,可以無薪且接受高壓力與高責任的工作,可以無償教育台灣學子,可以無酬帶領台灣走向世界,那你再來說嘴還不遲。 因為在現實中,在過去20年之間,很多「因為愛台灣」而放棄高薪回台的人,若不是被貼上肥貓標籤,就是被台灣人自己打壓排擠...
在台灣的工作環境,講究的是「行政倫理」,講究的是「排場」,講究的是「階級」,講究的是「KPI」。 但是更重要的「遠見」「領導力」「信任感」「榮譽感」「責任感」卻都毫不被尊重,甚至連最基本的「效率」都不被人所重視。 所以養成的後代,也就是年輕的一代,大多也沒有這些能力,所以年輕一輩的在工作職場上,自然就成為所謂的小屁孩... 也因如此,年輕人只期待別人給他一個為來,而不會自己去計畫與追求一個未來,所以成天抱怨看不到未來並不是沒有原因。 而位居上位的人,無論是老闆還是政客,也無視於自己的所作所為,成就了一堆沒用的年輕一代,居然還好意思抱怨年輕人不努力不求上進...
這就是台灣陷入的無限輪迴。
所以,「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句話,並不是古人的無病呻吟,而是真的有很深刻的體驗... 當你看過世界,你就更能體會這句話的含意。

imt000040 wrote:
台灣其實本錢跟環境都很好, 決不比新加坡差.
...(恕刪)


的確

客觀上,光土地就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但在無能的政府和民粹第一的氣氛下

台北就算再50年

也追不上新加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